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服务中心

延安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30 15:38
单位名称 延安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国有资产,促进经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配、预算核实、评估处置;构建计划草拟和执行;清产核查、产权登记、产权交易、资产统计;行政事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维护收益上缴;政府公益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告数据采集等。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桥财税大厦12楼
法定代表人 王军
开办资金 622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345万元 8547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有法人变更,单位名称变更,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单位住所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圆满完成2020年度资产年报编制工作。据2020年度延安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统计报表显示,截止2020年末,全市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4042个,资产总额616.47亿元,负债总额122.66亿元,净资产总额493.81亿元。按管理级次划分,截至2020年末,市本级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526个,资产总额309.894亿元,负债总额48.21亿元,净资产总额261.68亿元;县级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3516个,资产总额306.58亿元,负债总额74.44亿元,净资产总额232.14亿元。(二)对全市非集中办公区单位办公及业务用房全面核查。我中心负责的除新区为民服务中心和新洲小镇集中办公区域外的其他市级单位办公及业务用房整改落实工作,抽调24名工作人员,组成了6个核查工作组,于2021年7月19日—8月31日,深入实地对市级非集中办公区的单位(包括驻县(市、区)和市域外市级预算单位)办公及技术业务用房进行地毯式核查,确保本次工作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市级非集中办公区的371个预算单位的办公用房、附属用房及业务技术用房核查工作已全面完成。通过核查,我们对各单位进行了资产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帮助单位建立并完善台账,建立健全工作领导小组。11月5日,我中心以市财政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报送市级非集中办公区单位办公用房整改工作台账的通知》,按照“整改一个、销账一个”的原则,统一将整改后的纸质及电子版办公用房工作台账报我中心。目前办公用房核查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产管理。2021年,我中心依据中、省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延安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办法》从使用范围、管理机构及其职责、配置条件与方式、配置标准、配置程序及审批、管理与监督等几个方面全面规范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行为,突出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节存量,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规范资产配置行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多措并举扎实做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条例》颁布后,我中心第一时间通过内外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平台转载推送,组织全市各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干部共300余人参加财政部的视频专题培训。(五)公开透明地拍卖涉案资产。对吴起县闫宏伟涉案房产、车辆、酒类及金银等资产分两批进行公开拍卖,成交价款共计538.12万元;11月,对洛川县法院移交的涉案资产及市级干部公寓楼进行公开拍卖,成交336.3万元;三次拍卖共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874.42万元,已全部缴入国库。(六)依托网络直播开展资产年报培训工作。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我中心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于2021年1月7日至8日组织2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报表网络直播培训,培训和布置了2020年度行政事业资产年报,全市13个县区及500余家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七)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切实把好资产“入口关”。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工作全部通过系统进行,实现全范围、全流程动态管理。为切实把好资产“入口关”,建立健全新增资产购置审批制度,在各单位在资产配置时,必须填报《资产购置计划表》,未经市国资中心和市财政局审批不得购置资产,实现了资产管理的线上监控。我中心严格按照《办法》执行审核工作,对资产配置手续严格把关。该制度自今年7月1日执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19笔,其中:审核通过13笔,超标准未通过6笔。(八)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切实把好资产“出口关”。2021年,我中心继续规范资产处置(报损报废、调拨转移、公车下账等)工作,实现了网上申请、主管部门审核、文件报送,现场查看实物、核对账务、领导审批、系统反馈的办理程序。截止目前,共办理资产变动业务257笔,累计价值7255.03万元,其中:报废95笔,价值5543.95万元;调拨28笔,价值1711.08万元。(九)强化征管督促经营性资产租赁费用及时上缴国库。目前,市本级共有经营性资产73处(只统计经营中的房地产),纳入我中心管理的有57处(23处我中心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询价对外租赁;34处原使用单位签订的租赁合同未到期,继续按原合同履行,由我中心督促租赁费用上缴国库),未纳入集中管理尚有16余处(尚未移交、未上缴租金)。我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涉及单位多、情况复杂,经中心工作人员多次电话催缴、发催缴函、上门催缴,2021年共实现国有资产租赁收入1402.31万元,已足额上缴国库。(十)对老城区办公用房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摸排。我中心组织力量对老城区办公用房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摸排调查。以2021年3月31日为统计基准日,统计地域范围为老城区,即东至姚店,西至裴庄,西南至万花,南至南泥湾,北至河庄坪(剔除学校、旧址和医院)。通过我中心工作人员持续近两个月的努力,此项工作已圆满完成。经统计,老城区办公用房、出租房屋和公共基础设施账面价值共计172.36亿元。办公用房共有112处,建筑面积46.11万平方米,账面价值16.75亿元;出租的房屋共有49处,账面价值2.41亿元;公共基础设施账面价值总计153.19亿元。(十一)圆满完成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涉改车辆账务处理。我中心于2021年4月15日印发了《关于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涉及车改车辆账务处理的通知》(延市国资函〔2021〕17号),并组织各相关单位在市财政局会议室就该事项召开专题会议,会上对申报程序、所需资料和工作要求都分别作了详细的讲解说明。截止目前,对各相关单位213辆涉改车辆完成处置164笔,涉改车辆下账工作初步完成。(十二)深入推进资产清查问题整改工作。针对在2020年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市级各部门(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中心就资产清查问题整改事项进行了梳理,并形成意见上报市财政局。(十三)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及时转固。为规范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加快清理在建工程项目,分析梳理出我市94项在建工程转固整改任务,我中心以市财政名义印发《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整改工作的通知》,并及时将通知转发至各相关县(市、区),多次组织市级相关单位召开专项会议对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整改要求和时间节点。在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于9月6日圆满完成94项在建工程转固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情况上报省财政厅。(十四)规范机构改革单位资产管理。我中心认真落实机构改革方案中涉改单位资产划转工作,并多次对接单位,督促并指导单位完善资料,落实撤并单位资产系统账户注销和合并单位的资产并账,截止目前,已完成撤并单位资产系统账户注销15家。(十五)完善公物仓管理,盘活闲置资产。今年,我中心着手组建公物仓管理,以上级督查检查组购置的临时资产为基础,大力盘活闲置资产,逐步盘活公物仓的存货,通过增加公物仓存量固定资产的调剂使用率,充分发挥公物仓共享调剂作用。全年共办理公物仓资产调剂使用11批次,有效避免了资产的重复购置和浪费,使旧资源再生新效益。(十六)圆满完成市政府、市财政局交办各项任务。主要包括:对市政府批转的文件和各单位申报的文件,共上报各类意见14份;将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办公楼一楼大厅调配给交警二大队用于违法处理大厅;将市公安局宝塔分局百米大道办公楼调配给市公安局宝塔分局下属8个大队办公;将市应急局、市自然资源局和市住建局下属11家单位安置在新区金融大厦4-8层办公等,租金上缴国库较以前年度增加了3倍;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交回的车辆进行二次调配,调配给市医学科学情报所、职业技术学院、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南泥湾革命旧址管理处、市文物研究所使用,有效保障了单位的单位的正常运转。对延安市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延安市人民医院、延安中学等单位资产处置提出了明确的处置意见,为市财政局决策提供依据等。二、存在的问题虽然2021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与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和新形势下资产管理的要求相比,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部门单位站位不高,对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资产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研究改进。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教育培训。我们将进一步克服“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把资产的配置、使用管理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把管理、使用、保护国有资产作为干部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继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账务业务水平。(二)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能力。结合“财政云”推进工作,积极推进资产购置预算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推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加大国有资产调配、处置力度,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充分发挥应有效益。下一步工作中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贯穿到资产管理工作始终,收紧资产管理“入口”,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加强资产全周期管理。(三)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规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一是加强新增资产配置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建设,建立与社会发展水平进步相适应的配置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二是深入推动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将资产管理深度嵌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和资产报告之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