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太白县> 太白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太白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2-05-30 14:46
单位名称 太白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全县农业规范发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禽兽、肥料、农业转基因生物工程、农机及零配件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全县农业机械维修工作的监督管理。
住所 太白县世纪大道15号
法定代表人 涂荣昌
开办资金 26.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太白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49万元 25.5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群众守法意识大步提升。1、借助“3.15消费者权益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三下乡”等活动,通过印发单页、制作展板,向农民群众宣传真假农资辨别方法、禁用农兽药目录等,使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法律,增强守法意识。2、利用电视、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农资、农药的有关法律政策,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3、紧抓农事关键时段,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抽查农资的质量及使用情况,并向农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假劣农资的基本辩别方法,提高农民群众识别假劣农资的能力。4、举办农资培训会2场(次),培训农民300余人,印发宣传资料12000多份、悬挂横幅6条、展出各类宣传版面20余块,接受群众咨询1300余人次。(二)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农资经销市场秩序向好。1、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队高度重视,把春秋农资打假作为重要抓手,在春耕、夏种、秋播的关键时节,先后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执法行动”、“查农资保生产”、“农资打假下乡”等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以县域内农资门店为重点市场,以蔬菜集中生产区、规模化种植区为重点区域,以种子、农药、肥料质量和农资产品标签标识为重点内容,通过查台账、辨别标识、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双随机抽查”等手段,全面整治我县农资市场秩序。2、全年共计排查农资门店73个次,检查经营企业、生产基地等240余户次,处置农资投诉4起,为农户获赔经济损失2万余元。(三)突出检打联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1、始终坚持“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部门联查联打、联合执法检查制度,根据各个时期农事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执法检查,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及有违法记录的园区进行重点监管、排查,对违规行为限期整改,对侵权及抽检不合格农产品坚决依法查处。2、全年共排查农资门店86个次,检查经营企业、生产基地等共计532户次。(四)加强养殖领域监管力度,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1、在养殖业监管上我们按照“突出整治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健全长效机制、解决深层问题”的工作思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围绕兽药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了全县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对辖区内兽药经营门店、养殖场户进行兽药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并指导养殖业主辨别假劣兽药饲料,注意休药期、产蛋期和产奶期禁用规定,防止滥用、误用兽药饲料。检查兽药门店15个次、养殖场户80户次,并签订投入品质量安全责任书50余份。3、办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件1例,挽回经济损失0.4万元。(五)突出长江禁捕执法监管,县域生态环境与资源逐步好转。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题研究部署,及时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管副局长为成员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及时印发《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太白县深入推进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等一系列文件,全面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有力有效推进我县长江流域禁捕工作深入开展。2、大力开展法律宣传。发放《渔业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单页1600余份,在县城周边及7个镇重点流域,制作悬挂宣传牌120面;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一信通”等多种形式推送长江禁渔行动短信提示3万余条。3、联合职能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扎实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1”专项行动,先后深入乡镇开展全域禁捕执法宣传四场次,在红岩河、桂川河、黄牛河、湑水河等重点水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在跨省交界水域及非法捕捞高发水域扎实开展“四清四无”回头看等专项行动共计4次,检查禁渔河段20处,检查商超760余家次、餐饮服务单位900余家次。4、扎实开展日常巡查。全年开展日常执法巡查63次,劝离垂钓人员35人/次,批评教育违规垂钓人员21人/次。5、积极构建村级监管网络。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遴选护渔员46名,为护渔队伍配发雨衣、雨鞋、强光手电等执法装备46套,同时为每名护渔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在全县建成了专管与群管结合的禁渔网格化监管体系。6、加强处罚力度,规范禁捕行为。共办结非法捕鱼行政处罚案件4起,其中公安局移交案件3起,日常巡查发现案件1起,罚款共计1600元,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尤其是今年8月份联合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对非法捕捞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以赔偿磋商的方式,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起,追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5278元,并督促赔偿义务人完成同等价值鱼苗的增殖放流。该案件是首次采取磋商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既对群众起到了警示震慑的作用,又在全县打造了“不敢捕、不能捕”的良好氛围。(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群众环保意识大步提升。1、通过大力宣传,进一步规范农资门店及种植园区农药废弃物回收行为,按照“谁经营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落实回收主体责任,因地制宜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办法,全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0.74吨。2、认真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针对检察院移交的我局关于咀头镇拐里村(原北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和食用菌废料袋的检察建议,我队立即组织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召开专题会,安排部署,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及时向咀头镇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太农工办函〔2021〕2号),多次深入村组,与村干部交涉对接,督促镇村及时全面进行清理,恢复周边环境卫生。并以此为戒,举一反三,指导辖区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和生产垃圾回收处置工作。3、对群众反映较多的脏乱村组进行明察暗访,对环境差的园区进行批评教育,并督导各种植园区负责园区周边卫生,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和生产垃圾回收工作。4、开展农村户厕摸排,按照摸排方案,我队与综合股、项目办联合组织人员连日分组对王家堎镇三个村开展逐门逐户走访,对农村户厕进行全方位排查,不留死角,并及时填写摸排表,摸排完毕后及时将信息归类整理上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由于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扎实,进一步提高了执法能力,积极有效地防控了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进入我县发展和流行,全年无种子问题发生。(二)农资监管得力,确保了人民群众放心购买种子种植,保障了我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现有执法人员执法办案经验不足,涉及监管领域法律法规不熟,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2、为扎实落实10年长江禁捕令,执法办案经费严重不足,禁渔宣传方式方法单一,群众政策知晓率很难提高。(二)改进措施。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执法知识培训,以适应现代农资经营业发展新要求。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财政支持,保障执法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积极组织参与省、市各种培训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树立克己奉公,服务“三农”的精神,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二)突出种子市场管理,扎实开展春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切实保证农民朋友用上放心种子,严防假劣和标识不规范的种子进入我县市场。(三)加强农资、饲料、兽药日常执法检查,切实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秩序,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继续加强对《渔业法》宣传力度,切实落实长江流域禁捕举措。(五)加快禁捕监控系统的安装、投用,推进渔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六)凝聚村级护渔员力量,落实群管与专管同步推进,尽快筑牢禁捕网格化体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