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陕西省>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
发布时间:
2022-05-30 14:38
单位名称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水生动物监测、防治和水产研究,促进科技发展。渔业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水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全省水生动物疾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水产品养殖中质量安全及其投入品使用检验、检测、监测;水产技术培训、渔业信息服务和宣传教育;水生生物保护救护;水产良种选育培育;水产技术工人技能鉴定,涉及行政许可和资质认可的,以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范围为准。
住所
西安市三桥镇沣惠路2号
法定代表人
杨元昊
开办资金
3897.9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32.84万元
2940.14万元
网上名称
hhf.ac.cn陕西省水产研究所
从业人数 1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能够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1年12月6日完成法人证变更登记有关事宜,变更了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站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砥砺奋进,勇担使命,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一是产业支撑能力有新提升。我们积极发挥省站技术引领作用,加强省、市、县三级推广机构联动,为全省渔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成立四个行动组推进“五大行动”,指导陕南、陕北建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指导冯家山水库、岚翠湖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指导渭南、延安、安康发展池塘循环水养殖、推广尾水治理技术;指导宝鸡、渭南、汉中等地运用微生态制剂、疫苗免疫等技术推进用药减量;积极引进、扩繁大宗鱼类优良新品种,引进优鲈三号、南美白对虾等特色苗种,辐射带动示范基地及周边区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联合西北农大组成联合专家组,开展了2021年秋季抗灾救灾应急技术服务;成功举办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模式、冬季恶劣天气水产养殖灾害预防等专题技术培训,为推进我省渔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产业技术研究有新进展。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耐盐碱草鱼养殖试验效果明显,与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制定的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主持的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西安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年度考核,1项陕西省地方标准通过审定,1项黄河濒危鱼类种质资源标准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审定,进入报批阶段;全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获得水生动物疫病检测实用新型专利1项。三是公益职能履行有新成效。我们积极履行公益职能,集中开展了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生态环境、病毒性疫病测报等四大类检测793批次样品监测任务,向上级部门提供检测数据15276个。开展增殖放流环境评价13次,上报渔业病情和预警报告8份。受省厅渔业渔政局委托,新开设水产苗种电子出证端口31个,强化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技术指导,推进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全面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省级事权任务。四是技术能力有新突破。站质检中心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全国能力验证9类参数考核,通过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九厅局“双随机”监督评估,获得“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站病防中心鲤春病毒病、锦鲤疱疹病毒病两项检测技术通过全国能力验证考核,荣获“2021年陕西省劳动竞赛优胜班组”荣誉称号;3位同志在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受到农业农村部和我省厅局表扬;我站荣获“全省产业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陕西)站获批成立。五是驻村帮扶开辟新路径。制定了县域特色渔业发展规划,指导发展河蟹养殖,改良花椒品种,引进酸枣、连翘等中药材和贝贝南瓜种植产业,引荐全球五百强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与宜川县政府签订了4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中药材示范园建设项目合作协议,走出了全新的驻村帮扶新路径,助推了乡村振兴,受到了当地政府、群众的支持好评。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1年度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先进集体;2、全省产业发展先进集体;3、2021年陕西省劳动竞赛优胜班组。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