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宁强县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发布时间: 2022-05-30 11:31
单位名称 宁强县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业务范围;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治;违规违法行为及事故查处;来信来访及案件受理与核查;相关服务。
住所 宁强县民主街(县政府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黄久安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万元 1.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一是扎实抓好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学习,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有差距等问题。二是认真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常抓常议,县镇两级均制定印发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领导安全生产责任、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三个清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全县党委政府领导、行业部门及镇(办)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定了《宁强县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奖惩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等制度,健全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机制。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内容纳入县委全委会工作报告与县政府领导述职内容,组织召开1次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4次安委会全体扩大会议,印发了《宁强县202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等文件,全面部署年度及阶段性工作。与18个镇(办)、18个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了全县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之中,传导压力,夯实责任。明确了县循环产业园区的安全监管职责,开展了园区整体性风险评估。三是强力推进安全风险防控。县委县政府及时研判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排查梳理全县安全生产领域重大风险,建立台账,落实工程技术、巡检巡查、应急处置等措施加强管控。7处重大风险已逐一落实县级部门、镇办、企业“三级”管控责任人;14处重大隐患已全部整改。四是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完成辖区30家工贸企业新一轮基础信息采集,所有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均纳入危险化学品日常检查监管。推动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险投保,完成4家在生产非煤矿山企业安责险投保,保额1340万,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全覆盖。推进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重点、高危企业均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各矿山、危化、建设工程、重点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面完成,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家,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进一步强化。同时积极引入专家及中介服务机构助力安全监管,健全了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向县财政申报资金,开展专家查隐患、专家会诊等活动,全年组织开展专家会诊、专家查隐患活动4次,依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了3轮次企业安全评估,聘请相关专家举行安全培训3次。企业借助专家及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安全管理已成常态。(二)不断强化基层基础。严格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在县政府网站公开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及行政许可等信息。全面实行分级分类执法和计划执法,制定了年度执法计划。完善建立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开展了案卷评查活动。认真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日常执法检查、审查许可、执法查处等环节的监督,设立了举报电话,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质量。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扎实推进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和安全知识“五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等活动,1家企业被评为汉中市青年安全示范岗,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县城中心广场开展了全县“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在县城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了宣传短片,设置了广场宣传栏,在主要干道设置了大型宣传牌,全年共悬挂宣传标语800余幅,展出展板100余面,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信息201条,发送宣传短信2万余条。实施高危行业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联合培训学校集中培训各类特种作业人员98名,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180余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及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强化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了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安全生产举报受理全过程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公众支持、参与、监督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制定印发了《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黑名单”制度》,建立了联合惩戒信息采集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录入信用中国网站,鼓励支持和联合惩戒相关违法违规企业,推动企业强化安全管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2021年共检查企业516家(次),排查整改隐患115项。全县累计排查整改隐患268项。在专项行动中,各重点行业同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排查整改一般隐患413处,行政处罚12万元。对全县14座尾矿库排洪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排查整改隐患13项。聘请5位非煤矿山专家,对全县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专家会诊”,排查整改隐患37项。在执法检查中填写下达检查记录43份,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42份,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2份,责令1户企业停产整改,立案查处非法违法企业11起,罚款2.64万元。危险化学品方面先后排查整改隐患15项,对烟花爆竹零售网点219户进行了换证。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救灾、地震等职能虽然按期划转,但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不相匹配,缺乏专业人才,基层力量薄弱;二是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县内工矿商贸企业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三是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协调不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职责边界不清晰、分工不明确、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四是干部应急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改进措施在202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稳定安全生产基本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重点时段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夯实属地管理及党政同责、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努力提升监管执法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然灾害防抗救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森林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森林火灾,各领域安全渡汛,无人员伤亡,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2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守规矩,令行禁止,坚决服从和落实机构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紧凑有序的推进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狠抓各项安全监管政策措施落实,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实现机构改革和日常工作的两不误、两促进。二是强化执法检查,严格依法治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和行政许可制度,严把安全准入关。年内组织开展全县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少于4次,督促各行业部门经常性开展检查整治。同时,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安全事故,以严格的执法检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及事故防范政策措施落实,确保全县安全稳定。三是紧扣重点行业领域,加强事故防控。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各项事故防控措施,突出抓好尾矿库安全监管,扎实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及工贸行业安全监管,督促深化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特种设备、民爆物品、城镇燃气、人员聚集场所消防、旅游等行业领域检查整治,及时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全面落实事故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四是狠抓基层基础,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年内组织开展1次全县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培训。狠抓安全生产社会宣传,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扎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七进等集中宣传活动。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认真落实强制保险、安全费用提取等经济政策,实施安全设施设备更新,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执法大队业务培训,持续推进安全监管能力提升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五是强化服务意识,助推企业安全快速发展。进一步改进作风,强化服务,适时聘请专家深入企业,指导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主动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推企业安全、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