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新城区>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新城分中心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新城分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30 09:47
单位名称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新城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综合科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提供科学技术、经济、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提供企业诊断和改善管理方面的服务;提供人才培训服务;组织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协助企业建立技术依托;组织新技术(包括管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协助企业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住所
西安市新城区尚德路115号
法定代表人
王小勇
开办资金
4.08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44万元
2.22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规定申请年度报告,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2021年,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及区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的积极指导下,面向企业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技术咨询、信息提供等服务工作:1.认真组织实施项目评审。积极与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邀请项目库专家成员组成评审专家组,对我区2021年区级优势企业培育项目进行评审。经过企业汇报、专家质询、现场打分,共立项区级优势企业培育项目5家。2.科技金融结合成效显著。强化政银企协调对接,持续帮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3.服务企业更加精准。与市科技局、西安科技大市场充分沟通对接,成立西安科技大市场新城分中心,围绕区域创新生态平台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转化模式探索等方面推进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持续组织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企业研发投入、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备案、科技金融政策宣讲等专项培训。二、取得的主要成效大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2021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家,完成任务的170%;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81家,完成任务1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达8.23%,较上年度提高54.8%,全市投入强度1.82%。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联合西安科技大市场举办2021年新城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系列活动8场,达成科技成果签约项目26个。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生产力中心人员创新思路不开阔,在服务企业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面对科技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破解难题的思路不宽,与区上要求和企业、群众期待尚有差距。2.改进措施:通过学习政策、强化培训、市级业务指导等方式,不断强化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系统性走访全区科技企业,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及时为企业推送各项工作信息和政策,提供信息交流、项目申报等服务;继续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各项展示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影响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2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勇立潮头、时不我待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1.紧盯目标任务,加强企业培育。开展“扫楼”“扫街”行动,深入辖区楼宇,逐一开展调查摸排,大力挖掘、引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型企业。2.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与西安科技大市场、西安生产力中心沟通交流、对接资源,征集高校科研院所拟转化项目及区内科技企业技术需求,打通“政产学研金”相互沟通的各个环节,积极促成科技成果就地转化。3.深化创新创业,推进载体建设。加强与科技运营机构交流,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指导符合条件空间申报市级以上众创空间,鼓励创新载体积极参加“科创西安”、全国“双创周”等系列活动,提升创新载体建设品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