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消费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业务范围: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督促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立;农产品检测抽查;“双品一标”农产品申报。 | |
住所 | 富平县杜村东街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联英 | |
开办资金 | 13.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富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6万元 | 48.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检验监测工作扎实开展。组织开展常态化监督抽检和重大节假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抽检,涉及淡村、留古、张桥等多个果蔬主产区、“富平尖柿”授权主体、绿色食品认证基地等,抽检绿叶类、白菜类、花菜类以及水果类等5大类60余种,目前全县定性检测样品2.01万余个,其中县级1.01万余个、镇(办)1万余个。以县域尖柿、苹果、葡萄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结合十四运及残特奥会举办,深入园区、基地开展风险监测指导服务,建立农事生产记录,实现有效监管。县级自行开展定量监测样品440个,配合国家、省、市级抽检样品340个。2、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1年3月,我县被正式授予“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日趋完善,镇(办)检验检测、日常巡查等工作有序开展。对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实验室管理日趋规范。在前期实验室认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意见,明确管理目标、运行模式、职责分工以及仪器维护、保养、实验室用水、电、气安全等事项。严格对标质量体系等要求,定期对重要检测仪器进行维护,及时对在用的移液枪、量筒器具进行检定,对其它检定期限未到期的小型仪器进行自检,并加贴标签。常态化组织实验人员开展实操练习。8月中旬,邀请杨凌测试中心、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老师就气相、液相实操、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建立等进行现场培训,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操作流程,检测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4、“三品一标”工作稳步推进。鼓励具备条件的生产主体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今年新认定绿色食品1个,总数8个,正在申报认定有机农产品1个,总数7个;新授权“富平尖柿”地标标识使用企业9家,总数13家。6个申报产品已与国家绿色发展中心对接,资料正在完善中。“富平奶山羊”地理标志农产品已报省农安中心审核。督促县域绿色食品获证企业、地标授权企业定期上报农事环节生产记录,实现有效监管。5、质量安全追溯及合格证推广深入开展。组织举办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暨合格证培训会,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加入平台进行动态监管,目前全县加入国家追溯平台60余家,县级202家,自行打印追溯码26家,累计打印追溯标签5万余张,发放合格证2万余张,全县合格证推广使用率大幅提升。结合富平尖柿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出台,对县级质量监管平台进行了优化升级,近期拟在全县57家尖柿生产、柿饼加工生产主体推行质量追溯、合格证“二码合一”制度,更好地保护原产地地标产品质量安全,彰显富平地标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6、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扎实有效。充分利用富平电视台、农业农村局“干柿业、发羊财”官方微信平台等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常识、科普等,目前已发布各类信息30条。不定期深入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督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暨合格证培训、质量安全常识普及等50余次,倒逼行业自律,安全生产。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全年抽检绿叶类、白菜类、花菜类以及水果类等5大类60余种,定性检测样品2.01万余个,其中县级1.01万余个、镇(办)1万余个。以县域尖柿、苹果、葡萄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结合十四运及残特奥会举办,深入园区、基地开展风险监测指导服务,建立农事生产记录,实现有效监管。县级自行开展定量监测样品440个,配合国家、省、市级抽检样品340个。2021年3月,我县被正式授予“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日趋完善,镇(办)检验检测、日常巡查等工作有序开展。三、存在问题1、检测力量相对薄弱,县镇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镇办监管检测无专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2、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生产记录上传不及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仅考虑企业成本,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力,对监管支持配合不够,个别甚至有抵触情绪。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合格证推广衔接不畅,市场对农产品进入门槛较低,使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推广工作难度加大。四、整改措施1.强化检验检测能力。持续加强实验练兵,加强实验室前处理、气相液相色谱仪等实操练习,优化操作流程,深化学习GB2763-2021实验方法,有效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2.加强镇(街道)监管站、生产主体规范提升。打造2-3家样板监管站和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质量追溯、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行、诚信企业创建、网格化管理等,树立典型,夯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主体责任,倒逼行业自律,诚信经营。3.加强追溯二维码和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行。结合特色产业实际,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扎实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行。优化完善县级监管平台,对平台内企业分层级管理,重点主体生产全程进行动态监管,确保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问题可查。五、2021年工作计划1.加大检验监测力度。加大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力度,增加频次,扩大范围,确保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推广追溯二维码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结合特色产业实际,强化入网主体生产档案管理,生产记录台账建立率、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管理达到80%以上。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扎实开展达标合格证推行。优化升级县级追溯平台,实现“证码合一”,确保来源可溯、流向可追、质量可控、问题可查。3.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及品牌培育。继续跟踪做好“富平奶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鼓励引导经营主体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抓好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有效提升富平农特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和影响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编号:【2020】农质检核(陕)字第0065号有效期:2020年12月25日—2026年12月24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编号:202700094133有效期:2020年12月22日—2026年12月2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