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经济和科技信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经济和科技信息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向县委、县政府及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支持。收集、加工、传递科技信息,开展科技情报分析。负责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等数据库建设工作。申报、实施省市县科研计划项目。 | |
住所 | 定边县政府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李亮亮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09万元 | 2769.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局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定边县经济和科技信息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履行各项工作职能,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中心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宏观经济信息服务职能,对全县经济运行情况与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和分析,做到月小结、季分析,每季度发布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针对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二)不断夯实信用建设基础。一是信用制度更加完善。制定了《定边县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定边县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等信用工作指导文件,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指标,明确工作目标。二是加强“双公示”数据治理。通过开展“双公示”核查、培训和数据治理,大部分部门基本能够准确、完整地将本部门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上报至榆林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做到“应公示尽公示”。三是积极开展信用宣传。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进校园”、“12.4”国家宪法日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展板、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了社会公众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三)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一是信用承诺更加规范。制定了统一的审批替代型、主动自愿型、行业自律型、信用修复型、容缺受理型等5个信用承诺模板,推动信用承诺规范化、标准化。二是拓宽信用核查范围。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评优评先、政府资金扶持等行政管理活动中,设立信用信息核查环节,将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2021年,在干部选拔任用、推荐规上企业等行政管理活动中对2735位个人和11家企业进行了信用核查。三是分级分类监管探索开展。印发了《关于尽快开展各行业分级分类评价和监管工作的通知》,督促具有分级分类评价和监管领域的部门制定分级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我县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全面开展。四是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制定了《定边县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诉流程指南》,明确了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诉的适用范围、流程及所需材料,并设立了专人专岗,召开了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会,帮助和引导企业在“信用中国”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对行政处罚进行信用修复。(四)全面强化信用应用。一是组织做好“信易贷”平台推广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易贷”平台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积极开展“信易贷”平台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引导中小微企业在线注册,注册数达到950家。二是深入开展信用工作培训。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考核任务以及“双公示”核查、信用修复等专项工作,先后召开了社会信用体系推进暨创建工作重点任务部署会、2021年“双公示”工作培训会及“双公示”数据治理工作会,对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员单位各分管领导和联络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极大的提高了信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做好信用建设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共征集到“建设银行‘信用快贷’小微企业不再等‘贷’”、“建立信用核查机制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定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方案”和“加强信用村(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四个案例。通过市上初审,进入投票环节,最终通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我县“建设银行‘信用快贷’小微企业不再等‘贷’”案例被评为榆林市2021年度信用建设典型案例。(五)有效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一是不断更新科技人才专家库。科技人才专家库现有专家108人、人才244人,主要服务于农、林、牧、教育、化工、建筑、医疗卫生、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二是开展科普调查。对全县24个部门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和创新创业中的科普等六个方面124项指标进行了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统计,并将数据汇总录入全国科普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三是跟踪督导市县科技特派员。成立定边县科技特派员考核领导小组,参与科技特派员在各乡镇开展的重点工作,并做好工作记录,为科技特派员年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加强科技宣传培训。通过“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常态化科技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六)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以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示范试验项目、粮饲兼用高产玉米试验示范项目、蔬菜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水地苜蓿新品种示范试验项目、羊子杂交改良试验示范项目、地方优势品种(芡莲、红皮洋葱)提纯选育项目等为载体,开展试验示范,将优选优育、适合我县种养殖的粮食、蔬菜、羊子等新品种全县范围推广,提升县域种养殖效益和科技发展能力。二、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发现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县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信息互相共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规范,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有效防范经济风险;建立科技项目、人才专家库,提升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我县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和科技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将科技创新政策、科普知识、实用农业技术送到社会公众手中,激发大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让科技创新引领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存在问题一是分级分类监管进展较慢。各行业部门缺乏省市行业部门相关制度规范指导,市上目前只有部分部门制定了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而我县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几个部门也仅仅是探索阶段,未达到分级分类监管要求。二是“双公示”信息归集未达到要求。“双公示”信息上报合规率能达到90%以上,但是及时率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单位未能按照要求自行政决定产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传信息。三是科技对地方经济的引领作用不明显。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效果不显著,推广效益不好,带动效应甚微;地方优势品种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未建立品牌,不能很好地带动经济效益,如:球茎甘蓝和红洋葱是我县地方特色品种,羊肉、红花荞麦等是地理标志产品,这些优势品种未能起到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按季度及时分析县域经济的运行情况,了解经济领域的动态,搞好调查研究,撰写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为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二)持续完善信用制度。以信用核查、分级分类监管为重点,不断督促各行业、各领域完善信用制度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落实能力。(三)加强数据归集治理。加大对各部门信用信息上报工作的指导,督促各部门及时、保质、保量上报“双公示”、“双随机”等信用信息,充分做到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四)强化联合奖惩应用。督促各部门不断完善联合奖惩实施细则,积极将联合奖惩措施嵌入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各个环节中。(五)增强宣传培训力度。采取线上宣传、线下互动的模式,组织开展跨部门信用宣传,营造重信践诺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以科普知识宣传、科技培训、科技咨询为抓手,切实把科技宣传常规化,提升我县民众科技意识。(六)大力推动科技服务。广泛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结合我县气候与种植环境实际,选育一批优良瓜果蔬菜品种,大力推广;积极推动地方优势品种发展,建立品牌,形成合力,助推科技引领经济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度事业单位考核被评为优秀。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