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陈仓区> 宝鸡市陈仓区社会救助站

宝鸡市陈仓区社会救助站

发布时间: 2022-05-30 09:35
单位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社会救助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上为政府分忧,下为自流人员服务。业务范围:负责全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接收、救助、管理、安置等业务。
住所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南环路东段市民中心
法定代表人 黄益民
开办资金 23.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陈仓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42万元 33.71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陈仓区社会救助站.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全站工作人员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积极履职,全力以赴抓好了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通过救助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为我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全年共接收各类受助人员333人次,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1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规程》,严格按照各项救助政策,规范救助程序,积极开展救助工作,为在我区流浪的生活无着人员提供基本生活、医疗救治、寻亲返乡、妥善安置等方面的救助。各项救助政策全部执行到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战斗堡垒我站支部严格落实党内基本制度,坚持一月一活动,会议形式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指示精神,通过学习,切实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了“两个维护”,工作作风明显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我站在2021年开展多项党建学习活动,1月份我站工作人员前往扶眉战役烈士纪念馆了解革命先烈事迹,学习革命奋斗精神;6月份前往甘肃陇南两当兵变纪念馆,通过学习红色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更好的赓续红色血脉;7月1日全体同志在网上实时观看了总书记在北京天安门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同时,救助站党支部还与陕西省荣军医院第八党支部达成了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双方通过阵地联建、党建连抓、工作联动等措施,共同推进工作开展。(二)强化救助管理,开展各类活动1、建立台账,做到规范管理为了规范管理,细化救助资料,我们建立了易流出、易流入人员台账,实行一人一档,及时掌握我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现状。加大对无身份信息人员的排查力度,经过不懈努力,与公安、卫生等职能部门协查,认真核查核对,年内已为多名无法提供有效身份信息的人员找到家庭,帮助他们与家人团聚,解决了家属寻亲多年无果的难题,特别是和江苏省邳州市救助站共同将离家走失38年的李改莲老人送返家乡。对无户籍流浪人员协调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予以恢复户籍并进行安置;在冬奥开幕前进京接返我区在京滞留人员1名。全市创文复检期间,全体工作人员不分昼夜,随时备战,及时出动,圆满完成了市、区赋予的目标任务。今年以来,共接收各类受助人员333人/次,其中站内救助166人/次,站外救助167人/次,未成年人3人次。接热心群众电话一百多次,护送回家47人/次,对来站求助寻亲的人员信息已全部推送至全国救助寻亲网,寻亲覆盖率达到100%。2、多措并举,抓好疫情防控在做好救助工作的同时,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也是重中之重。我们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及时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强化“人防”、“物防”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得方式,切实把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对中高风险地区或无法核查核实清楚活动轨迹的求助人员,严格落实入站前核酸检测,入站后隔离观察不少于14天的规定。坚决杜绝存在风险隐患的人员和物品进入救助站。站上干部职工和多名接返、送返救助对象做了核酸检测,定期对站内生活区、办公区、救助室、救助车辆进行消杀防疫,做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半年我站订购了空气过滤器,紫外线灯,电子测温器等一批防疫设备,更好的服务于防疫工作,真正做到织牢防疫网络,实行封闭管理;同时坚持每日向市救助群零报告制度。3、形式多样,开展专项行动一是积极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我们以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为主题,专门成立领导小组,采取六项措施,着力抓好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落户安置、源头治理、队伍建设等工作,结合第九个救助“开放日”活动邀请成员单位和聘请特邀监督员认真学习了救助工作相关文件,诚恳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活动期间发放救助爱心卡2000余份,利用多媒体向手机发送救助政策信息上万条,提高了救助工作公众知晓率。二是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救助专项行动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期间,我们启动了极端天气下救助应急处置预案,配备了专门的救助用车、储备了一批夏季防暑降温的救助物资。为救助室内的空调加注了冷媒、床上铺设了凉席等。同时建立了极端天气下站内救助和站外巡查制度,进一步落实了24小时站内值班制度。在各镇(街)巡回宣传救助政策和夏季送清凉活动,将城区36家福彩投注站点设置为流浪乞讨人员站外临时避暑场所和救助信息报告点。夏季送清凉期间我站共出动救助车辆84余次,出动工作人员252人次,发放药品44份,发放救助食品101份,发放饮品128箱,发放宣传资料14000份,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短信以及“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共发布宣传信息15000条。整个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1人次,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区未发生流浪乞讨人员中暑、伤亡等极端事件。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流浪乞讨人员面临严寒、饥饿以及疫情感染的多重威胁,生存环境更为恶劣。我们主动作为,实行站内站外救助并重,强化源头管控,出动救助车辆60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82人次,发放棉衣100套、棉被32床,确保了我区未发生流浪乞讨人员冻死、饿死、感染疫情等事件。在今冬寒冬送温暖活动开始之际,我站提前着手准备,制作宣传横幅5条,定做棉衣110套,棉鞋80双,采购棉被78床,采购多种医疗防疫物资,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安全越冬工作。4、立足本职,织密兜底保障网为了做好稳控和源头治理工作,在织密民生保障网专项行动中,我们积极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贫困户进行比对甄别,按要求建立贫困户易流出人员台账,及时给予生活救助。如:新街镇核桃园村翟有全;凤阁岭镇后排村王石明等贫困户。5、强化救助,开展平安创建强化救助管理,对求助人员按要求录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严格甄别求助人员信息,对救助人群中,存在的涉黑涉恶、职业跑站、恶意骗取救助资金、装残骗乞、强讨恶要、组织未成年人乞讨、指使胁迫他人乞讨等行为,一经发现,我站将积极会同公安部门进行严厉打击。今年以来共对多名依靠“跑站”等方式的职业乞讨者不予救助;加强管理对强讨强要人员进行劝返警示驱离,对日常街面巡查中发现的装残骗乞人员给予劝返和救助。完善基础设置,提升服务质量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工作内容,更好的服务救助活动。我站在年中对办公设备进行了优化升级,新的办公设备对工作效率有了更大的提升。同时针对无纸化办公不熟悉的工作人员,我站抓紧培训,让所有工作人员较快适应新的办公形式,更好的为救助工作服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党员集中学习的机会不多,时间不充足,党员对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党的组织纪律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联系实际讨论少,走出去、请进来交流学习少。2、工作人员业务钻研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按部就班,凭老观念、老经验办事;3、对互联网等新媒体掌握不熟练,宣传报道不及时,难点工作干了不少,但没有推出去,亮点总结不够。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对站内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完善、细化各项救助制度。2、工作人员学习教育深入系统学习,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强化救助措施,积极探索救助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3、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学习,要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四、2022年工作计划1、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党员干部党性和业务素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2、持续开展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做好第十个救助开放日宣传工作和“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活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3、抓紧实施救助站搬迁改造工程,争取在2022年下半年完成区救助站搬迁工作。4、结合救助站搬迁改造工作建设陈仓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