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办实事”取实效。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区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全部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实施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扩大慢性病病种,规范慢性病鉴定流程,简化转诊备案程序,实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主动上门为退休人员进行待遇资格认证,宣传社保政策。一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反响良好,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其中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工作作为省医保系统9大案例之一,成功入围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学党史办实事”案例征集活动。(二)切实加强学习,聚集“转作风”取实效。坚持每日召开晨会,每月组织开展理论和业务知识交流学习。先后邀请省人社厅和省医保局负责同志对失业保险政策、医保基金监管条例和医保信息编码贯标等工作进行专题培训,提升经办人员业务水平。梳理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优化办理事项,简化办理流程,积极探索适老化等特殊群体服务事项,开展上门办、预约办,跟踪办,鼓励亲友代办等相关服务。持续加强窗口单位行风建设,不断优化服务,落实规范经办。工作人员通过录制“杨凌人社医保100秒”和“讲业务、塑形象、提效能”短视频,面向社会宣传社保惠民政策、承诺服务事项、接收群众监督。行风建设在全省医保系统行风建设交叉检查中取得排名第二的好成绩。(三)全面落实社保政策,聚焦“目标任务”取实效。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和示范区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织密织牢社会保险安全网,保障参保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落到实处。先后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金和工伤人员工伤待遇标准的调整。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扩围政策和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继续放宽失业保险提升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调整待遇范围,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起草制定了《示范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保障了被征地群众基础生活。(四)稳步推进医保工作,聚焦“强管理”取实效。强化医保服务协议管理,不断扩大定点医药机构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17家药店纳入医保定点,实行协议管理。执行全省统一药品目录,落实门诊特殊药品报销政策,保障参保人员医保待遇。实行按病种付费,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实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方便跨省人员门诊就医。开展医保基金与医保企业直接结算,提高药品采购回款率。落实药品集采结余留用资金管理办法,鼓励激励定点医院积极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及时足额支付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扎实稳妥做好疫苗接种及费用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五)加强基金监管,聚焦“防风险”取实效。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逐项梳理风险点和疑点数据,细化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严控社保基金风险,自查和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面整改完成。学习社保基金警示案例,签订廉洁承诺书,以案为戒,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严守法律底线。开展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集中打击诱导住院、虚假住院等欺诈骗保问题。完成医保基金审计问题整改,追回违规资金12.03万元。加强医保协议管理,查处1家定点药店违规刷卡套现问题,取消定点药店资格。(六)加强信息化建设,聚焦“新平台”取实效。加快推进医保新平台上线运行,开展15项医保编码贯标、接口改造、网络接入等工作,在做好核心系统信息维护和编码贯标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端贯标对码和接口改造工作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全区医保系统人员的共同努力,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我区如期上线运行。优化申报征缴流程,实现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申报缴费与税务系统的对接。完成工伤保险系统与银行的对接,保障了业务经办更加科学规范、待遇支付更加方便快捷。“12333”咨询服务热线并入“12345”服务热线,实现7*24小时服务,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二、存在问题和不足今年以来,示范区社保中心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但与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社保工作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人员力量薄弱,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虽然信息化工作水平不断在提升,但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社保政策宣传还不够,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参保人员对社保政策的知晓率还不高;四是面对新形势下社保工作的要求,社保经办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