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职业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中学历技术应用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计算机/幼师/服装/导游/广告/烹饪》专业学历教育相关职业培训。 | |
住所 | 宝鸡市下马营东街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军剑 | |
开办资金 | 330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327.41万元 | 3438.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职业教育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1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一)分段培养“班主任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分段式培养,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外出观摩学习、实践指导、经验交流等形式,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创新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全面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一是细化标准抓成长。面对学校青年教师多、外聘教师数量剧增这一现状,通过细化教学标准、推行以老带新、青年教师“晋级达标”等形式,为青年教师定目标、压担子、教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勇挑重担,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二是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重点,明确学科带头人“六为”职责,带动全校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以教学常规为导向,每周坚持听课评课,每学期将本学科所有教师的课必听一遍。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区级教学能手定时、分步为全校教师开展示范课。做好每周学科教研,确定主题,明确任务,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教学研讨与研究中来。为教学大赛把脉,辅导、指导各项教学大赛,对赛教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参赛教师的改进、提升提出意见建议。为教学问题开方,参与各年级部考试后教学质量分析,对制定考试后整改措施提出指导意见。、为学科题库建纲,围绕高考和质量提升,在精化原有试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写单元试题、考点练习题和专题检测题。(二)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工程,在学校现有名师的基础上,通过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区级教学能手示范课、教研指导、教学大赛辅导,确定名师、信息化教学大赛重点培养目标,细化培养步骤,促进学校名师队伍建设数量、质量不断提升。(三)打造品牌,德育成效再现新提升2021年学校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优化“三个课堂”培育目标,细化“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德育内涵,强化“五育并举”德育措施,分化“目中有人、肩上有担、心中有爱、腹中有墨、手中有艺、脸上有笑”“六有”精准行为目标,坚持“五方发力”,精细德育特色,渭滨职教德育品牌全市闻名。学校在现有手机管控、宿舍准军事化管理、“渭滨职教中心学生十条禁令”的基础上,对使用手机、抽烟等屡教不改的问题采取零容忍,在处理上上层次、上台阶。采用技术手段重点加强学生在宿舍时段的手机管控,开展中午时段学生封闭式管理、午间静校,强化落实周日住宿学生到校后管理等方式,有效保证德育效果。深入挖掘目中有人、肩上有担、心中有爱、腹中有墨、手中有艺、脸上有笑“六有”训育目标内涵,使之成为学生精准行为目标,丰富、规范升旗仪式、百日誓师、迎国庆、毕业典礼、STEM活动、打造精品社团等成熟的德育活动,开发“你笑起来真好看”大课间韵律操、阳光跑操、午间静校等特色德育活动,细化标准,精心设计,提升活动层次,形成固化品牌。扎实开展“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落实“新德育+大思政”育人方式。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并重,采取听课、评课、教师大练兵等形式,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思政课教研两周一次,明确教研目标,从课程目标、课程素材、课程模式等方面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激发老师上课活力与课堂教育实效。组织开展“思政小剧场”和“思政演讲赛”系列活动,全面创新思政课教学与活动模式,并在学期末录制四堂思政课课堂教学实录,完成了思政课教案库。家校合作育人发力。各年级常态落实家长进课堂工作,发挥“家委会”参与管理力度,确保“家校育人”两促进。通过加强校园和各楼层文化氛围建设、每学期为每个班安排1-2节劳动课落实“五育并举”,以国家、省、市各类优秀学生评选、表彰为契机,丰富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表彰形式,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完善、规范学生自主管理,带动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和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学生志愿者队伍”及“校团支部、学生会管理队伍”为抓手,持续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建设。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形式,定期培训,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和转变。在宝鸡市全民运动会中,我校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获得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1年,我校高考再续辉煌,本科上线79人(120人参考,上线率达67%),上线人数较2020年增加11人,296人参加分类招生考试,录取率100%。本科上线率继续全市领跑,位居全省第二。1名老师获得宝鸡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3名老师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5名老师分别获得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微课程大赛一、二、三等奖,1名老师被评为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1个教学团队获得宝鸡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4名老师教学成果获得各级各类教研课题奖项;8名老师参加省市级质量提升师资培训,2名老师获得区级“教学能手”,12名老师承担了区级教学公开示范课,2名老师获得区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高标准对接省级技能大赛,投资230余万元,建成了物联网专业实训室、三个计算机图文工作室,形成了现代加工制造类、现代信息技术类、现代服务类三大专业体系发展格局。2021年,学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520余万元,完成了学校基础设施和专业设备的提格升档。投入210余万元,实施了教学楼、实训楼PV地胶铺设、校院道路硬化、中院改造、绿化提升、教学楼和实训楼文化氛围建设等项目;投入310余万元,建成了2个计算机图文工作室、校园电视台、录播教室;完成了多功能厅改造升级、校园电子屏安装、团校建设、教师办公计算机更换等项目,育人环境焕然一新。挖掘社区教育项目开发潜能。对标我区全民终生学习需求开发了城区“点单式”、乡村“产业+”社区培训模式,开展“红色剪纸”、“产业手编”等特色培训30余期,培训居民1000余人。2021年完成“双返生”培训322人。学校社区教育项目《红色芳华》获陕西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产业+》获宝鸡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培训工作多次被宝鸡电视台、《宝鸡日报》、宝鸡教育局《宝鸡教育》宣传报道。2名学生获得全国中职学生奖学金,31名学生在宝鸡市文明风采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获宝鸡市五个校园”建设示范校、宝鸡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宝鸡市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渭滨区中小学生歌咏比赛第二名、渭滨区中小学篮球比赛第二名等荣誉称号。学校育人被《今日头条》等媒体宣传报道,渭滨职教德育品牌实现历史突破。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我校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在编在岗教师69人,外聘专任教师49人且流动性较大,外聘教师人数与在职教师比例接近1:1,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体教职工的52.1%,教师缺口较大,教学业务有待提升,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不足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2、专业建设还需完善。随着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推进和完善,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技术和物联网三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框架、教学标准、资源开发、校企合作、技能大赛还需下大力气去做。改进措施:大力推进高职班教学改革。在全校开展“无差生”活动。在教学目标定位上,以深入落实低起点、缓坡度、小台阶式的教学目标为重点;在教学行动上,狠抓培优补差,努力实施分层次教学;狠抓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继续推行任课教师、班主任、行政管理人员填写周反思单,学生填写月反思单的形式,实现教学任务“日结、周练、月考察”。加强对高职班各学科的教学指导、研讨、交流和评估力度,确保2022年高职单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加大名师队伍建设力度。以我区创建渭滨教育名师团队为契机,积极打造思想素质优良、专业技能精湛、师德水平高尚的渭滨职教名师团队,树立渭滨名师品牌。加强师资交流和合作,用东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快带动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良好专业技能的优秀教师。和3D打印、智能控制相关的优秀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委托企业培养专业技能老师,带动专业发展。加强校园建设,努力提高校园建设水平。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积极完成渭滨区中学生体验中心建设。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绿化布局调整,提升办学品位。三是争取校园安防设施建设。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我校将以《职教二十条》和《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契机,抢抓机遇,以“六大工程”为统领,以教育质量提升为主线,促进学校再上新台阶。1、抢抓机遇,谋求更快发展。随着《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我校将抓好职教深化改革的有利机遇,狠抓质量提升,力争“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专业建设创新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2、名师引领,狠抓队伍建设。新学年,我校将青年教师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两项重点工作,做实以老带新、名师引领培青工程,扎实开展同课异构、理论检测、教学诊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提升;进一步稳定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切实成为学校发展的有生力量。3、聚焦课堂,强化质量提升。引导全校教职工继续发扬“勇奉献、敢担当”校园精神的同时,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质量奖惩制度,固化“领导为教师服务,处室为年级部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全校为教学服务”的良好氛围。4、整体谋划,完善专业建设。立足未来产业发展,高标准完成物联网实训室建设,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落实骨干专业建设标准体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