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城固县> 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28 17:07
单位名称 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住所 城固县汉江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张辉
开办资金 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城固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6.67万元 75.8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奋力扎稳粮袋子。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理念,大力抓好水稻提质增产扩能示范工程、粮油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新型服务主体培育、标准化生产等工作,推广稻油全程机械化、水稻直播等轻简节本增效技术,不断提升全县粮油综合生产能力。2、全力抓好见效快的特色产业,鼓起农民钱夹子。①在中药材生产方面,重点推行元胡标准化生产,大力培育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协助上级部门编制了城固县元胡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制订城固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②在茶叶生产上,一是科学筹谋,储备茶产业发展项目,申报2022年度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项目。二是大力推广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指导茶叶绿色防控和提质增效示范技术推广应用,巩固和提升茶叶品牌,协助企业做好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持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三是扩大春茶开采宣传,积极参加中省市各类推介和茶叶博览会。③在蚕桑生产上,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率先创新示范推广小蚕饲料育技术,全面开展低产桑园改造。3、大抓优势蔬菜产业,丰富居民菜篮子。以马铃薯、辣椒、番茄、芹菜、生姜、羊肚菌为重点,着力打造陈丁、庙坡、梁家庵、湖广营等蔬菜食用菌产业新亮点。加快食用菌产业的设施化、工厂化、智能化步伐,编制完成了《城固县羊肚菌产业三年(2021—2023)发展规划》(初稿)。4、做好耕地地力监测与保护,提升土肥技术推广手段。一是狠抓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二是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三是开展土壤墒情自动化监测;四是采集土壤样品437个,农产品样品220个。五是参与处理原公镇柳夹寨村、苏村两个区域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土壤取样检测及柳林镇幸福家园社区秧母田秧苗连片死亡等两起和土壤污染相关的事件。5、狠抓农业生态环境和沼气安全不松懈。一是积极配合做好农村改厕检查验收工作;二是扎实抓好农业环保工作。三是认真抓好大中型沼气工程安全检查和农村沼气及太阳能热水器后续服务工作。四是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推广工作。6、大力开展科技培训。紧抓春耕备种的关键时节,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脱贫攻坚科技下乡”、“110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员”、“进知解”入户走访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7.努力破解产业技术瓶颈,创出发展新路子。开展了油菜观花新品种对比试验、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乌药打尖试验等各类试验示范22项(次),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县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减轻了农业生产劳动量,提高了农业效益,达到了节本增效提质的目的,为我县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8、“急难险重”等突击性工作推进有力。以全县工作大局为重,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排查、脱贫攻坚后评估、抗霖秋冬播“十日大会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和进知解”入户走访等“急难险重”工作,全面完成了突击性目标任务。9、干部队伍建设和信息宣传有创新。在单位内部开展农技能力提升岗位大练兵活动,每一名干部职工针对各自的工作讲一堂课。同时强化继续教育学习,走出去参加各级技能培训,并与南通互派干部学习,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创新推行了站室负责人AB岗工作制度和设立信息调度宣传组,进一步加强了机关管理,对工作推进效果明显。10、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序推进。继续派出工作队入驻联合村和滥坝村,协助村两委推进各项工作。①在联合村盘活资产资源,发展大棚白菜20棚、高筋小麦40亩。帮助村两委注册了“金秋乡韵”瓜果蔬菜和“水晶乡韵”大米两个商标。通过资金物资争取、技术培训指导等方式重点培育联合村经济合作社、科智粮油专业合作社、凯雁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了何爱国、严新汉、田克彦等致富带头人。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入园(社)务工等方式扩大他们的带动规模,完善了带贫益贫利益联结机制。②在滥坝村先后争取项目3个,完成了养猪场道路硬化670米,配套建设U型渠327米和村内27千米电力线路改造项目,新发展中药材产业淫羊藿100亩,落实耕地力补贴342户12.7万元;落实雨露计划补助13人;鼓励发展产业小额信贷25户125万元,落实公益岗位23人;落实互助资金协会贴息贷款受益36户1.6万元;跨省一次性交通补贴4人1992元;一次性求职补贴1人500元。11、党建、党风廉政等“六个一”工作扎实推进。细化制定了工作方案,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落实了包抓责任。单位内部团结稳定、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未发生任何违规违纪和不安全事故。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全年水稻种植面积24.5万亩总产达14.31万吨;玉米种植6.9万亩,总产达3.32万吨;油菜面积14.8万亩,总产25811.2吨;小麦7.5万亩,总产22072.5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取得突破,全县示范面积8000余亩,稻渔稻谷比普通稻谷亩增效228.6元。2、2021年全县元胡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5.15万吨(鲜),产值近6亿元。有效提升了我县元胡产业化水平,增加了药农收入。3、全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000亩,培育丰产示范茶园8000亩,改造低产茶园12000亩。投产园面积达13.4万亩,培育重点龙头企业2个,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茶叶总产量6697吨,总产值约9.6亿元。4、全年养蚕2011张,产茧10.5吨,产值2400万元.分别比2020年增加4.54%、5.95%、65.5%。特别是指导镇城联创公司传统养蚕技术基础上,积极探索引进饲料化工厂养蚕新模式,实现效益80余万元。标志着城固蚕桑产业将工业化手段植入产业化经营,实现“蚕”“桑”分离,为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开启了“源头活水”,探索了一条新路。5、今年全县蔬菜复种面积19.2万亩,总产79.45万吨,产值18.65亿元。食用菌椴木栽培达8.76万架,袋料栽培804万袋,年产各类干鲜菌菇7505.2吨,总产值3.91亿元。已成为拓宽我县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一项重要产业,6、全年各类农作物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3万亩次,各类农作物累计总增农产品7.13万吨,总增收1.63亿元。建立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77个,其中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1个,省级长期固定耕地质量监测点6个。建成国家级固定式无线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1个,建成省级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1个,监测点4个7、全年在各类报纸、网站发布信息61篇,其中陕西日报1篇、汉中日报4篇,人民日报(人民号)网站2篇、省农业农村厅网站8篇、汉中市农技推广网站11篇,城固县人民政府网站7篇,城固农业微博23篇,达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工作推进难度大。由于县上资金整合,项目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对项目的整体推进和上级验收造成极大困难。二是办公经费紧缺。农技推广工作的主战场在村组社区、在田边地头、在农户家中,点多面广线长,下乡极为频繁;同时单位承担文川镇联合村、双溪镇滥坝村的脱贫攻坚驻村帮扶任务,驻村开支和贫困户慰问费用较大。三是工作人员借调多。单位编制49人,实际66人,但各级各部门借调年轻干部21人,长期病假、工伤4人,驻村5人,实际在岗36人,且50岁以上的老同志13人,女同志17人。面对“急难险重”等突击性工作开展难度大。四是招商引资项目任务重,全面完成难度较大。五是内部管理仍需加强。(二)、改进措施:1、继续加强学习教育和队伍管理,弥补不足,不断创新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2、以稳粮增收为基础,坚持绿色高质高效原则,创新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注重科技提升、示范引领,不断提升全县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3、积极探索与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公司、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服务模式,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专业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进一步抓好粮食安全工作。粮食安全是县长责任制工作,多部门协作、多措并举、抓实抓牢,破解土地撂荒问题。2.高度重视,抓好耕地质量保护与监测工作。这是考核县政府和离任审计的一项重点工作。3.精心组织茶叶企业参加茶事活动,持续推介品牌,推销产品,唱响“张骞故里·丝路茶乡”这一旋律,不断增强城固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4.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先进集体、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保工作站“十三五”全省土肥水工作先进单位和“十三五”农业环境保护工行先进单位、全市农技推广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综合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