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科学技术局

宁强县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 2022-05-27 17:36
单位名称 宁强县科学技术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省市科研计划、科技开发项目申报、立项,管理科技成果、专利、科技奖励,民营科技企业审批、登记、认证和管理(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汉源街道办河滨路
法定代表人 周建国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万元 1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以来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科技指标任务完成情况1、规上企业R&D投入强度0.153%。2、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450万元。3、开展产业技术培训1902人次。4、年度培育入库高新技术企业1个。5、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家)5个。(二)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不断完善1.大力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围绕贫困村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针对性强的技术培训,组织全县中药材种植大户、龙头企业150余人参加了“全国中药生态农业交流大会,”会同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组织开展天麻技术、中药材产业技术大型专题培训2期,培训贫困户产业大户、合作社和参与扶贫企业技术人员等400人次,邀请省“三区人才”专家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授课,80%以上的受训者基本掌握了1-2门产业先进技术。2.深入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利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工程和科技部“三区人才”服务基层项目,组织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深入到贫困村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培育了一批本地乡土技术员队伍;筛选26名科技人员下派到99个贫困村挂牌服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科技特派员或“三区人才”开展技术服务。3.加强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目标,围绕贫困村产业建设一批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紧抓淫羊藿、香菇、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建设3-5个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在基地示范推广“除草布除草技术”、“黑地膜覆盖除草增产技术”、“食用菌简易设施丰产栽培技术”、“食用菌大棚自动化控制技术”、“天麻林下生态种植技术”、“中蜂活框养殖技术”、“猕猴桃施肥防病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4.组织开展协调高校帮扶工作。加强和已签订校地合作帮扶协议7所高校对接,积极协调高校集中资源和项目帮扶宁强贫困村、贫困户;在征求技术需求的基础上,继续选择与宁强产业发展、工业园区结合紧密的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参加第二十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宁强县代表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举行了科技合作座谈会,就我县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从更新品种、引进技术、优化结构、培养人才、聘请专家学者提供决策咨询、列举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建立示范样本和科技合作长效机制等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5.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受人才、技术资源、研发仪器和中试设备等软硬件条件限制,我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弱小。为此,我们主要针对县内中药材、茶业、羌绣、酵素、中医等特色产业及相关领域,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多方协调,引进专家院士到我县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专家工作站,2020年以来,已成立宁强茶叶科技专家大院、陕西五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宁强县中医医院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宁强县天津医院王旭东专家工作站、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宁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专家工作站。通过政产学研联合攻关,破解技术瓶颈,促进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6.充分利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今年以来先后召开科技特派员工作会、三区人才工作会,对人才帮扶工作做了进一步规划,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加强管理。2021年重新下派30名科技特派员到99个贫困村,针对贫困村产业发展难题及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指导,实施产业帮扶。下派15名三区科技人员驻涉农企业,签订帮扶协议,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把推进校地合作及帮扶贫困村列入帮扶工作任务。7.协助企业做好科技项目申报。为帮助企业争取科技发展资金,通过指导项目申报、提交申报资料、跟进项目进度,累计推荐陕西汉中思青科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申报2021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已有3家进入答辩阶段;推荐2019年汉中市科技计划项目7个,宁强县畜牧中心等两家项目已立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15万。8.积极筹备组织参加第二十六届杨凌农高会。积极动员和组织乡镇、部门有关人员,驻村第一书记,企业参会,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等相关先进理念和技术,向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市职业农民协会推荐了九家企业和食用菌、茶叶、干果、中药材、羌绣等五大类12种特色品牌的农副产品。促成县人民政府与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签约5万亩淫羊藿等中草药种植和加工项目1个,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经济效益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重点,组织实施了“仿生态天麻”、“名贵中药材”、“淫羊藿人工种植”等4个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示范项目。(二)社会效益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积极推进省级高新产业园创建。组织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深入到贫困村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开展技术培训20多期,培训1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多份。在全国第六届全国天麻会议暨宁强第二届天麻贸易洽谈会,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1.75亿元,成功举办了宁强县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宁强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聘请了郭顺星研究员和韩省华院长为宁强天麻产业发展顾问,宁强被誉为“中国天麻发祥地”有效的推动了我县天麻产业进一步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对科技创新引导的措施不多,在全县科技创新还不能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2、利用互联网开展技术服务、技术中介的平台还没有建立,需要完善。3、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供、销信息缺乏。没有建立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体系,市场需求信息缺乏,抗风险能力弱,持续增收困难。4、产业发展经费不足。虽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但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在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中药材天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品牌建设等方面没能有效开展工作,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改进措施1、建设科技“双创”平台(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2、联园区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建立产业联盟1个。4、积极争取中省市县产业项目资金。5、积极推进省级高新创建工作,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四、后期工作计划1.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支持。请求增加科技工作力量,以保证高质量完成各类考核指标,确保科技业务职责清、分工明确,提高科技工作效率。2.积极争取增加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争取将科技特派员参照“三区”人才管理,增加工作经费,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强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帮扶力量。3.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的培育。开展上门服务工作,对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引导其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高企技术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培育。4.加强同市科技局联系,积极争取业务指导,培育一个科技示范镇(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