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青少年权益维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青少年提供社会服务。青少年权益维护,指导基层青少年维权,建立青少年维权工作社会协作体系。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犯罪、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管理,处理来信来访和侵权投诉;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和“青春驿站”建设。 | |
住所 |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综合楼932室 | |
法定代表人 | 谢杨杰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延安市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万元 | 0.6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团市委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引导青年1.以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广泛开展各项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雷锋纪念日”为契机,全年广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团递青春正能量”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委掀起了发扬雷锋精神,传承互助美德的高潮。3月5日当天组织志愿者开展“雷锋精神齐发扬青春能量传社区”活动,为群众“送健康、送岗位、送政策”。五四期间,团市委下发文件号召各级团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传承“五四”精神,动员广大青年投身延安科学发展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2.以学校为重点,加强青少年法治和自护教育。在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上,充分发挥未保委、预青组职能作用,在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期间,整合各方力量,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摆放宣传专栏、现场讲解、接受咨询登记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千余份,宣传效果显著。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邀请法律专家,为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现场有奖问答、游戏互动等形式,帮助广大青少年逐步养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并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在“6·26”国际禁毒日,开展题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学校课堂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禁毒知识,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毒品的严重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为打造平安校园做贡献。在扎实做重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家属保障工作上,成立专项工作组,设立综合协调、生活服务、线上教育等小组,将我市支援武汉及市内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关爱保障工作按区域划片包干,落实“一对一”保障机制。成立由67名团干部组成的“暖医志愿服务团”,开展物资采购帮办、医疗防护保障、心理减压疏导及子女线上教育辅导等关爱服务活动,营造全民抗疫、群防群治的工作氛围。(二)扎实推进载体拓展,增强青少年权益维护实效1.持续开展优秀青年卫士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优秀青年卫士创建活动,营造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良好氛围。五四期间,团市委联合市委关工委召开会议,对延安市第十七届“十佳(优秀)青年卫士”进行了授牌和表彰。同时,团市委相继在市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中展开创建活动。各创建单位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失足青少年帮教、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法治教育咨询活动10余次,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近6000份,受教育者达8000余人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2.突出青少年法治工作实效建设。依托“红领巾法学院”品牌,开展了法律宣讲进校园,模拟法庭等青少年感兴趣、参与度高的活动,举办“红领巾法学院”创建创新大赛,以赛促学,在全市青少年中形成学习《民法典》,学习法律知识的浓厚氛围;依托12355热线为青少年提供在线法律、心理咨询服务,解决青少年各类问题。成立青少年心理学会,延伸了为青少年保驾护航的手臂。(三)发挥服务职能,做好青年帮扶1.加强闲散青少年和家庭困难青少年的帮教帮扶工作。通过摸底排查、建档立卡等措施,摸清底数、家庭情况、心理特征、目前状况等,做到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使帮教帮扶对象得到实际帮助。今年,团市委将贫困助学作为全年的工作重心,不断完善受助学生档案,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扩大助学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加大同学校的横向联系,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深化“微心愿”认领公益活动,筹集爱心资金7万元,1150名农村留守儿童实现了“小心愿”;接续举办“城乡少年变形记”活动,组织50名留守儿童赴贵州参加“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常态化开展“红粉笔”支教行动12期,培训基层学校副课老师300人次,捐赠图书5000余册。二、存在问题1.青少年法治宣传覆盖面不够大,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形式,宣传内容需改进。2.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专业队伍力量薄弱,以学校为主阵地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不够。三、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继续建立完善领导机构,细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指标。我们将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一抓到底。2.精心组织,抓好重点难点工作。一是努力构建青少年权益维权社会化工作格局。切实发挥团市委未保办、预青组作用,设立维权网点,重点开展“反对家庭暴力、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同时,要联合法院,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受害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奠定基础。二是切实保障青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不断加强学校主阵地宣传的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加大推进实施青少年法治宣传力度。依托团组织自身优势,利用每年“六一”儿童节、“12.4”法制宣传日、两纲规划宣传月等大型节日,大力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抓好宣传造势,积极争取市委、政府重视、支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