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文化馆

洋县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2-05-27 16:03
单位名称 洋县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业务范围: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业余文艺创作、文艺团体管理、文化交流、群众文艺理论研究、业务指导、大众科普资料编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保护。
住所 陕西省洋县唐塔北路2号
法定代表人 杨晓建
开办资金 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文化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6.23万元 35.7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的事项1次:2021年3月17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赵剑波变更为杨晓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做好各种宣传与指令性工作一年来,我馆全力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多次组织举办、协办如洋县籍书画家研讨座谈会、接待交流任务等25次;举办座谈会、广场文化及戏剧展演展示等15次;全年组织文艺工作者下乡到村演出12场;在“洋县文化馆公众号”上登载洋县文化活动信息稿件20篇;在《洋县文艺》刊登消息报道48条、图片信息18条,在洋县文化馆网站上发表通讯消息42件;邀请市县音乐家协会人员合作谱写推介洋县的歌曲5首。以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洋县。二是按时完成了上级单位安排的各种报表、计划、方案和综合材料的撰写汇报工作,今年完成各种上报资料80余次、90余件。三是努力搞好了脱贫攻坚工作,2名工作队成员常年入驻包抓村,各项扶贫工作任务不落后。2、高度重视群众文艺的创作和辅导工作①文学辅导工作。1、今年辅导及带动全县作者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21篇(首),自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表近百篇(首)。其中县内作者在重点文学刊物《星火》《椰城》《啄木鸟》等刊物发表作品10余篇。2、今年参与组织举办群众文学笔会及采风活动2次。3、全年日常辅导文学业余爱好者50余人,修改作品60多篇,培养文学新人13人;音乐舞蹈创作及辅导工作。一年来创作音乐作品《春天的声音》《战疫情》等7首,辅导群众创作歌曲《风雨同舟战疫情》《油菜花》《四季华阳》等36首。其中3首作品在市级以上舞台演出、刊登,另有歌曲《花海洋州》《幸福花儿在开放》《希望之路》获“群星风采*陕西省群文干部技能大赛”和“2021庆新春全市文艺汇演”上获奖;同时,在群众音乐辅导上,面对基层、学校和演出的排练场地等对群众进行艺术辅导35天、96人次。一年来辅导音乐歌曲创作爱好者创作40件作品。③文化馆曲艺、戏剧创作辅导工作。创作曲艺、戏剧、快板作品共30件,辅导业余作者在《洋县文艺》4期刊登曲艺类作品20件,其中2篇作品在省内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辅导业余曲艺创作爱好者30余人。④文化馆书法美术辅导工作。一年来展出作品总计1060余件(幅)。组织辅导作者创作美术书法作品190多幅,组织推荐作者参加了“陕西省艺术节书法美术作品展等展览赛事7次,作者作品入展15人次。组织征集书法美术作品,编辑完成《建党百年作品美篇》二期。辅导群众书画爱好者80人次,开展书法培训3个星期,培训180人次。⑤少儿艺术培训类。今年针对少儿艺术培训,开班4个类别6期,专职兼职老师4个,涉及5个专业门类,培训青少年艺术爱好者受训人数达460多人。其中培训钢琴48人、电子琴98人、小提琴46人、书法、美术205人、萨克斯38人、吉它68人。3、努力开展了免费开放的阵地活动①“免费开放书画展室”长年开放,近年除“洋县籍书画家作品展览”展出80余幅书法美术作品外,不定期“专题书画展览”展出“菜花节国画小品作品展”展出作品120余幅,“诗意洋州”摄影、诗歌作品展展出“洋县地域风情摄影作品”80幅,水墨洋州书画展展出作品70幅,诗歌展板、根雕奇石展厅展出艺术品共计180件。这些作品展览活动,年接待群众2.1万人次;②“非遗实物陈列展览馆”不断完善添置陈列物品,实物及图片达420件,实行长期免费开放,年参观群众2.6万人次;③群众合唱团训练集中在春夏季,每周2天,年培训18场次,合计500人次;④根雕奇石和馆史陈列展览,长期开放,每周5天,年累计接待群众1.8万人。4、抓好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今年来,洋县文化馆积极服务群众,开展了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以及大、中、小型文艺活动40余次,主要是:(1)春节期间举办了迎新春书画展览、非遗展览5天;今年春节前组织10名书画家文艺下乡到龙亭、马畅等地进行书画展览和义务书画春联活动5至7场次,向群众书写春联1000多幅;(2)清明节和梨花节期间,举办了包括23个民间诗歌创作者和书画家在内的3个展览开幕式文艺演出和洋县公共文化系列展演活动,参与活动的群众和学生近15000人;(3)今年6月8日,文化馆组织举办了“自然与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馆外广场展出宣传展版20张、发放“宣传彩页”和“非遗法”共800份,9日又组织木偶戏演员到市群艺馆开展了“全市非遗项目大展示”活动;(4)3月至9月,组织文化馆职工与文艺爱好者在黄安镇、关帝镇、谢村、溢水等地举行了党史道德宣讲与文艺演出以及非遗展示活动18次。(5)一年来文化馆与青年路小学、南街小学、城西小学联合举办了“非遗进校园”“城西小学秋季研学活动”等活动10多次,750名师生参加活动。(6)今年的五一、国庆节,在文化三馆举办了“建党100周年书画展”“庆重阳节书画展”“乡鹮情*中国梦”书画展、“2省4市16县国画作品展览”等活动,合计10次,共计展出作品920幅,13000名群众参加了展览活动。5、开展全面的非遗保护工作项目申报方面:(1)今年挖掘整理《赵家黄酒曲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资料,完成申报文本和视频片的拍摄程序,按时完成申报工作;(2)按照省文化厅的文件要求,我们挖掘整理黄河流域县级以上《洋县剪纸》《洋县烙画》《土度制作技艺》《洋县说席》《香蜡制作技艺》等98个县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的资料重新普查填写上报工作;(3)按时完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馆藏实物展览品4个项目9个类别物品的申报登记上报工作;(4)配合市馆按时完成了市省级项目《绷鼓技艺》《大咸德老陈醋技艺》《手工造纸技艺》3个项目资料库的收录所需项目文本和传承人资料和相关图片的补充上报工作;(5)按时完成市级以上项目《纸坊街枣糕馍制作技艺》《戏剧头帽制作技艺》等16个项目16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年度传承自查考核工作;(6)按时完成上报深化改革工作任务之非遗工作季度表。传承保护和展演方面:(1)一年来,我们积极按照省市要求,不断加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宣传工作的力量,从6月份起,组织桄桄戏艺人、马畅曲子等民间非遗项目传承人在本县的谢村、黄安、溢水、关帝和汉中市区进行了10多场次的宣传展演活动;(2)组织市级以上项目的民间传承人在馆内进行了培训和表演类节目展演活动。(3)今年6月8.9日“非遗日”期间,我们在洋县境内举行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宣传推介活动;(4)配合陕西师大和陕西理工大学“语言课题调研组”对汉调桄桄进行了调研展示和记录工作;(5)继续组织谢村黄酒酿造技艺项目传习所,做好了扶贫工坊的后期持续巩固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我馆日常开展的“展览、演出和培训辅导活动”已构成了免费开放活动的基础阵地。这些公益文化服务、演出展示活动的开展,效果良好,有声有色,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繁荣了我们的文化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2、文化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外,充分发挥单位的资源优势,以音乐舞蹈、文学、书法、美术等重量级的业务干部为依托,以《洋县文艺》为园地,以馆内活动室为平台,催生了特色鲜明的文艺创作辅导活动、展览活动、艺术培训和在市内具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全年有4名同志获得省级文学艺术创作奖及表演奖,15名书画作者参加了省市艺术展览。2021年6月以来举行的印象洋州文化集演出活动,群众参与度较高,获得较大范围的赞赏。3、七大门类的公共文化活动内容,使洋县文化馆已成为县级文明窗口单位、市级非遗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基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模范单位。尤其是今年组织我县文艺爱好者参加的“陕西九艺节”文艺展演活动、汉中市脱贫攻坚演出活动,文化馆辅导排练《幸福花儿在开放》《希望之路》《撸起袖子加油干》等节目参加演出获奖7项,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2020年在全国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参加全省群众文化行业网络调查问卷测评活动群众评议满意度达97%。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人员问题:按照文化馆的性质、职能、任务和《文化馆管理办法》的规定,文化馆按照业务门类,即便是一人一岗也应该有20人,更何况像非遗保护、书法、美术、音乐舞蹈这样的主体业务岗位往往是一岗多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量大面宽,头绪繁多,最少需4-5人;免费开放岗位人员也得5人以上。但实际只有12人,存在缺人缺岗问题。(2)经费不足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县相关部门给文化馆的拨款除了干部工资外,用于正常办公费、文化活动的经费很少,又加之县级财政非遗保护工作经费未能配套到位,这对文化馆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工作要求下的服务与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限制。2、改进措施通过公开招聘或者其他合法方式适当增加人员职数,以满足县文化馆多头绪多方面工作的需要;通过向政府打报告争取配套的非遗保护工作经费及时到位外,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争取省市的相关配套资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做好馆内日常性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益,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辅导方面有更新的突破;2、继续搞好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举办群众参与人数众多的文化服务活动,积极开创“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局面,扩大开放受众面,增加各种培训班次数;2、争取创造数字化服务设施条件,开展好数字化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3、做好网络媒介的宣传报道工作,提高自办网络媒介宣传推介上传更新量;4、继续搞好县域内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争取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覆盖率达到全县乡镇(街道)数量的二分之一以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国家文化部重新评估授予文化馆二级馆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