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监控和监测服务。实施煤矿安全生产24小时监测监控,及时报告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煤炭安全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监测辖区煤矿井下瓦斯、风流、一氧化碳、温度等变化情况,并监督整改;煤炭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汇总工作;指导县区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制。 | |
住所 | 宝塔区杨家湾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宜小红 | |
开办资金 | 0.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89万元 | 15.9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工作,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延安市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以及市局党委相关会议精神,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全面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工作市级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自2013年试运行以来,已长达8年之久,目前,监控系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2021年起,我单位主要依靠陕西省煤监局安全监控系统对全市煤矿企业的甲烷与一氧化碳等重要报警数据进行监测,对监控平台数据监测异常或未及时在监控平台登记数据报警原因的,一经发现,即刻联系县级监控平台,要求煤矿以书面形式详细报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于每周末对一周以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上报市局主要领导与相关科室。2021年,我中心通过省局监控平台监测全市煤矿企业甲烷报警5235次,一氧化碳报警8150次。(二)督促煤矿企业完成与省煤监局联网工作2020年3月以来,在全国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推进视频会上,国家煤监局信息中心通报了信息化建设相关情况,提出目前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依照国家煤监局的总体部署,我单位工作人员协同市局相关业务人员拟发了《关于加强全市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市煤矿加快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建设步伐。2021年,我单位继续推进此项工作,督促未与省局煤矿安全预警平台联网的矿井尽快完成此项工作。目前,我市共45处煤矿实现与省煤监局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系统联网,其中:省属7处,市属6处,子长市14处,黄陵县7处,富县5处,宝塔区3处,黄龙1处,延川2处。(三)督促煤矿企业加快“电子封条”建设工作2021年9月29日,陕西省应急管理厅根据《国家矿山监察局综合司关于全面推进煤矿“电子封条”推广建设的通知》印发了《关于印发<全省煤矿“电子封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我中心配合局机关向各产煤县印发了《延安市煤矿“电子封条”建设实施方案》,并于11月分组对各煤矿企业的“电子封条”建设工作开展了督促检查。据2022年1月初统计,延安市共50处矿井中已完成“电子封条”建设矿井2处,其中已实现联网1处;已经签订合同,因受疫情影响等待安装矿井42处;正在考察设备,待订购安装2处;长期停电,不具备安装条件4处。(四)对煤矿企业安全监控系统督查检查我中心自11月以来开展了对煤矿企业安全监控系统的督查检查工作,累计完成检查45矿次,重点对各煤矿企业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监控室值班情况以及监控室值班人员培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煤矿企业监控室值班人员未及时培训、监控室值班记录填写不规范等。针对以上问题,现场已指出并限期责令整改。二、存在主要问题(一)市级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已处于瘫痪状态我市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于2013年5月建成投运,已满5年设计需求,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技术标准、数据处理、传感装备、接口对接、自动控制、应急联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现役系统无法满足需求,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监测监控系统只能监测到矿井下有害气体,缺少日常监测监控管理、工业视频、人员定位及应急处置功能,无法实时查看生产矿井的监控图像。二是现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理念相对落后,存在框架缺陷,不能满足新的业务需要,新的业务应用也无法进行扩展,限制了现有系统软件功能,并且与国家煤监局、省煤监局对监测监控系统联网的技术标准相差甚远。三是目前我市安全监控系统历经8年多的不间断运行,数据库经常出现宕机,数据无法进行长时间存储;服务器配置低、运行不稳定;大屏幕显示系统已经不能正常进行显示;UPS不间断电源不能满足断电后4小时工作的要求;核心硬件均处于“疲劳期”,特别是网络安全系统已完全不能满足公安部网络安全等保2.0的要求,网络安全风险系数极高。四是我市监控系统功能与现行国家标准差距大,将来与按新标准建成的监控平台联网难度大,也与省局、国家局平台实现联网难度大,出现安全风险预测预警漏洞,无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进而很难遏制事故发生。(二)市级监控平台升级改造时间紧、任务重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1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19)》等文件要求,我市50处矿井中已有41处按照新标准要求进行了“三大系统”升级改造,45处煤矿实现与省煤监局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系统联网。但我市监控平台升级改造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影响全国煤矿安全监控实现“一张网”进度。(三)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匮乏我市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大多与工作内容要求专业不符,学习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相关知识途径少,缺乏正规培训,业务工作水平相对较差,尤其在监测监控系统相关数据分析上,不能根据风速、瓦斯、温度等各项数据变动作合理的分析推断。因此,我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急需进一步提高。三、2022年工作计划(一)继续推进联网建设按照应急管理部制定的《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下达的《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和国家煤监局下发的《关于推进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推进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单位将继续开展现场检查,重申时限要求,积极协调并督促各产煤县(区)与矿井的监测监控平台建设与联网工作,对不能按期实现联网的矿井和县区,及时向市应急局报告,按照市局指示采取措施予以推进。(二)积极申请市级监控平台升级改造《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煤安监函〔2019〕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关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19)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平台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要求。为确保各级数据无缝对接,联网工作顺利进行,我中心将继续积极寻求市局帮助,努力推进市级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三)继续开展煤矿企业安全监控系统日常检查工作为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我单位将继续对煤矿各类安全监控探头的安装位置、安全监控系统运用情况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预警预报灵敏可靠。(四)督促煤矿企业完成“电子封条”建设工作按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全面开展煤矿“电子封条”推广建设的通知》(矿安综〔2021〕55号)和《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全省煤矿“电子封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应急〔2021〕408号),以及市局关于“电子封条”建设的具体建设要求,我单位将持续督促煤矿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全市所有在册煤矿“电子封条”的建设和联网工作,实现在线监管“全覆盖”。(五)加强职工业务知识培训为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好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不断提高我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激发工作思路,提升整体素质,我单位将组织开展煤矿监控系统及安全生产业务知识培训。计划通过网络媒体、邀请相关技术人员现场教学等方式有效提升单位职工的综合业务水平。(六)完成上级交办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