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站在市委、市政府及市自然资源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站工作人员按照年初所定的工作任务,努力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初所定的目标任务。现就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队伍建设,明确目标任务。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明确工作目标责任,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夯实责任。2、认真履行排查、巡查工作。全市共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05个,其中滑坡61处,崩塌44处;威胁861户、2942人、2612孔(间)窑洞的安全。根据年初安排和省、市、市有关通知精神,我站成立了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专班,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市所有隐患点进行大排查,截至目前共排查6次,发放整改通知书2次,查出疑似隐患点五处(刘家沟水泥厂背山滑坡、刘家沟桃园渠崩塌、刘家沟小圪台崩塌、张家沟后坝摊滑坡、孙家河移民村崩塌),威胁群众157户500人(撤离11户54人);配合应急管理局应急处置4次,简易治理隐患点4处。做现场检查笔录70份,发放工作明白卡121份,发放避险明白卡907份,更换《地质灾害监测记录》105本。3、认真编制防治方案。结合春季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我站编制了《子长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请市政府同意后,于2021年6月28日印发。同时编制了《子长市重点隐患点防、抢、撤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重点防治区域和地段。4、做好宣传培训及演练工作。主要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灾害管理条例》等进行了集中学习和讨论。今年以来,我站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六月份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6.25”土地日等时间,在四路口设立咨询点进行了集中宣传。共发放宣传挂画820套,简易知识资料11500余份,设咨询点6次,共开展宣传培训活动49次,受培训人数1400多人次。组织全市各镇开展应急演练48次,发放给参与者的演练所需用品1700多件,参加人数1800多人次,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5、做好值班应急工作。我们坚持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每天安排一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带班,同时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突发情况。每日值班两人(一个主班,一个副班)。在强降雨期间,及时组织人员到点排查,了解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并将变化情况及时汇报领导。6、加快推进隐患点工程治理进度。今年计划核销隐患点5处,目前已完成简易治理点4处(马家砭镇郭家河2处,瓦窑堡街道薛家沟1处、齐家湾1处),另1处规划落实治理方案(一居委西门坪东路崩塌)。申报2021年核销隐患点4处(刘家圪崂、柏山寺、椿树坪、稍卜河),勘查5处(黄家山、石太山、石家川、新寨河、九沟台)纳入省项目库。7、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情况。各今年以来,我站先后4次对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及人口密集区、交通干线两侧、重要工程建设区、矿区和中小学校周边、新近开工建设项目、油气管道及村民修建等场所进行了全面排查。做到了排查有记录、险情有图片、整改有方案,同时市政府与各镇(街道)签订了《2021年子长市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夯实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二、取得的社会成效或效益:主要是防治工程所减少的经济损失,其次是防治工程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如生物工程获得的林果收益等);资源环境效益--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程度,保障正常生活、生产,推动扶贫事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部分镇村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防治措施不具体,有的隐患点监测人员甚至不在本村居住,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知识,且更换频繁。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和防治技术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地质灾害监测基本上都以人员现场观察为主,不能适应地质灾害防治的需要。规模性的地质灾害推演需进一步开展,夯实各级应急演练责任落实。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适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做好地质灾害值班工作,认真落实“三项制度”。2、与各镇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排查工作。3、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员的变更和2021年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的收发及监测员补助发放工作,对监测记录进行总结分析,评价隐患点的稳定性。4、编写《子长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威胁50人以上的隐患点编写《防、抢、撤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积极布署汛前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时更新群测群防网络。5、进一步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规范人类工程活动,遏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势头。6、结合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做好隐患点的治理与勘察科研入库,完成目标任务。7、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8、全面完成上级部门及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