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普及科学文化艺术知识;为群众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迎宾大道 | |
法定代表人 | 沙海靖 | |
开办资金 | 3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10万元 | 43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延安市群众艺术馆).公益 | 从业人数 3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工作情况(一)扎实推进群文系统业务建设一是积极开展群文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各类线下和线上群众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开展“百人万幅”文化惠民春联义写、义送活动、“延安过大年”线上摄影作品展与线上群艺汇演活动、延安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创作汇报演出、第五届延安市广场舞大赛、第二届延安市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2021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全省群众合唱集中展演活动、第八届延安市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等大型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服务现场与线上观众105余万人次。组织推荐优秀群文节目参加省级展演活动。原创音乐作品《延安红》参加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全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录制“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诵读音频,参加省文化馆三秦群星忆初心诵读分享活动。推荐广场舞《幸福的生活像花儿一样》代表我市参加2021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暨全省广场舞集中展演活动。选送朗诵节目《南方北方》参加第七届陕西省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选送30余部舞蹈、器乐、歌曲、书法作品参加陕西省第八届业务干部技能大赛,获得各等次奖项共计27项。二是打造常态化文化展览阵地。依托标准化、专业化的文化阵地,促进对外文化交流。陆续在美术馆举办了延安市志愿者服务总队摄影分队作品展、纪念“5·23”讲话精神·陕北优秀民俗艺术展、延安市离退休干部书画摄影展、老年大学书画展、宝塔区教体系统“永远跟党走”师生书画作品展、延安市美术家协会主题油画展、自贡·西安·延安三地“山水相连”美术作品交流展、“红色传承映初心—丹青颂恩翰墨传情”书画作品展、第五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大展、“崔晓晓大型组画《伟大的长征》全国巡展”延安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油画作品展和刘学智、刘凤莲伉俪圣地情缘书画展等展览活动。累计展出各类展品1300余件,涵盖了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等多种艺术类别。在艺术中心剧场开展各类文艺汇报演出、讲座活动共计74场,服务现场观众2万余人次。在艺术中心广场舞台举办大型文艺汇演11场次,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群众文艺演出、延安秧歌协会秧歌展演、宝塔区残疾人联合会助残日演出等活动,服务现场观众2.2万余人次。三是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大力开展非遗宣传工作,在延安文化艺术广场举办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南泥湾党徽广场举办非遗进景区活动,向广大市民与全国游客集中展示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和保护情况;与新区第二小学联合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开设民歌、剪纸、腰鼓、泥塑非遗课堂,每周定期向在校学生授课。积极推进非遗研究与传承保护工作。完成《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改稿工作,编辑出版非遗专业著作《天籁-陕北民歌论文集》和《陕北练子嘴》,录制发行音乐合辑《陕北道情CD合集》。在安塞区举办陕北民歌培训班、赴陕北各地进行陕北民歌采风活动,对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练子嘴、陕北方言进行挖掘和资料搜集整理,对传统剧目和老艺人进行影像记录工作。四是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争取省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资金支持,创作小品节目《我们村里闹红火》。开展文化创作研究工作,加强本土文化研究力度,《延安群众演唱材料》汇编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收集到音乐、小品、曲艺、诗歌30多件作品,《延安节庆文化》已收集多个县区资料,计划于2022年内出版。编撰刊发4期馆办刊物《延安文化》。五是探索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方案。以新媒体为媒介,开通线上直播和后期上传节目视频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延安过大年”线上摄影作品展与线上群艺汇演直播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活动服务群体。加快民间民俗文化影像资料数字化进程,现存陕北道情影像资料完成数字化转换,在延安市数字文化馆平台发布。陕北道情剧陕北练子嘴艺人表演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教学视频也在有条不紊的拍摄录制中。(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非遗陈列馆完成装修布展工作,已经投入试运行。完成陕北民歌传习所建设工作。完成美术馆一层提质改造工作,负一层提质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中。二是稳步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云资源互联互通,发布中心各项群文活动咨询,提供场馆使用、参观预约功能。开展数字全景展示项目,并争取省文旅厅2022年扶持5G发展项目规划支持。开通延安非遗官方抖音、快手账号,截止目前,共上传36件视频作品。三是指导各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梳理各级文化馆站免费服务项目,制定常设免费演出、展览、阅览、培训、讲座、体育、游艺、非遗展示、传习和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场所10类共计8个免费服务项目的标准,要求各级文化馆站实施延时错时开放制度,全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延安市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正式注册登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平台,队伍管理与活动开展更加规范化。组织文化志愿者在吴起县吴起广场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延安文化志愿总队送文化到基层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圆梦工程”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在洛川、富县、黄陵、黄龙、延川、吴起6个县乡镇、社区少年宫开展面花、剪纸、舞蹈、书法、吉他等项目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二是提高群文干部业务水平。对县区文化馆站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摸底调研。举办“延安群文大讲堂”、“延安民间美术讲座”,面向全市文化馆站人员、社会文艺培训机构及文艺爱好者,培训提升群众文化创作水平。组织26名美术干部组成写生团队,开展“延安市群文系统美术干部写生”活动,到群众中去,挖掘更多的一线素材,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态化开展青少年书法、美术、二胡培训班,成人书法培训班。累计培训群文干部60余人次,指导群众3000余人次。二、存在问题及措施一是资金缺乏。财政预算运行经费中未包含水电费和暖气费,导致艺术中心日常运转难以为继,不能充分发挥场馆职能。下一步将积极申请资金二是缺乏公共文化云建设专业人才。随着国家对公共数字化建设的重视,对数字化服务水平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中心自建成延安市数字文化馆平台以来,由于缺乏运营策划、音频影像制作剪辑等专业技术人才,平台只能维持基本运营,发布日常动态与原始影像资料,各项云服务项目无法顺利推进。下一步将加大建设力度,积极发掘人才。三是到县区馆站现场业务指导较少。受疫情影响,暂停开展群文活动的时间较长,大量活动被迫压缩集中开展,导致人手紧张,对县区业务指导不足。仅开展了集中举办的大型群文活动和培训,如全市广场舞大赛、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陕北民歌培训班等。将进一步加强组织专业干部深入一线馆站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工作。三、2022年工作打算一是围绕文化阵地开展群文活动。按照市政府、市文旅局关于“延安过大年”活动有关安排,做好百人万幅文化志愿者春联义送、陕北民俗观赏展、戏曲公演等系列春节文化活动。围绕美术馆标准化的展出功能,组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举办美术、摄影、非遗、书法等展览活动。举办第三届延安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第九届延安市少儿器乐大赛、第六届延安市广场舞大赛等群文品牌活动。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文化平台内容建设。对平台功能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各县区分馆平台的管理权限和信息发布规则。引进直录播、后期音视频编辑等专业技术人才,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导播、直播、音视频编辑等数字化硬件设备建设。完成全景数字展馆项目建设工作。三是扎实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宣传周活动。加强陕北民歌、陕北练子嘴和陕北道情保护力度,开展陕北民歌作品研讨会、拍摄民歌纪录片《民歌往事》、编辑发行陕北民歌专辑、举办陕北民歌大讲堂,召开陕北练子嘴研讨会,举办第四届陕北道情大赛。四是加强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打磨群星奖参赛舞蹈节目《苹果熟了》,开展陕北秧歌剧采风创作展演系列活动。强化文艺理论研究,编辑出版群文书籍《陕北节庆文化》,编撰印发《群众演唱材料》,加强各大艺术门类专业领域理论文章撰写工作。五是深化艺术普及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艺术门类培训教师信息库和培训管理制度。逐步拓宽培训艺术门类,适时开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艺术普及培训工作。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完成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第换届工作,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延安文化志愿行系列活动。组建“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少儿合唱团”。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