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安全生产提供监管保障。市属工矿商贸企业及中省驻铜企业(除中、省驻铜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处罚工作·区县及交通运输、铁路、煤炭、国土资源等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全市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开展·参与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区县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的业务培训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鸿基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左车宁 | |
开办资金 | 14.6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6万元 | 19.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聚焦目标,严格执法检查。根据市局印发《2021年度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计划》的通知,制定2021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明确责任科室,完成期限,将目标任务落细落实。全面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开展执法活动,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行政执法程序和标准,做到了“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评、执法档案网上生成”。共计开展执法检查132家次,开具文书504份,排查隐患186项,查办案件8起,罚款22.5万元,100%完成了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确定的19家市级监管生产经营单位的执法检查任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相关文件安排,100%完成了9家生产经营单位的的抽查检查任务(本部门5家、跨部门4家)。(二)紧盯重点,强化专项整治。紧盯春节、“两会”、端午、五一、国庆等重点时段、重要节点,以“四不两直”、“暗查暗访”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一是春节期间,重点对烟花爆竹销售旺季批复企业产品堆垛、配送管理、作业规范、安全设施,零售店经营资质、储存数量、产品质量等进行执法检查;二是按照《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实施方案》《非煤矿山灾害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文件安排,适时对市级监管的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各区县非煤矿山风险隐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查;三是按照全市百日攻坚行动、安全风险大排查大起底大梳理等工作安排,对全市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四是按照局精准执法安排,重点对近两年发生过安全生产亡人事故、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被应急管理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4家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精准执法,立案查处1家,罚款7万元;五是认真做好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执法和工贸监管局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针对反馈问题涉及的陕西大秦铝业有限公司、陕西宝莱家人造板有限公司、陕西铭帝铝业有限公司、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4家企业11项问题,支队积极督办,按期全面完成整改并上报省厅。(三)强化举措,打造特色亮点。按照市局《“互联网+执法”全面应用年工作方案》《铜川市开展应急管理部“互联网+执法”系统工贸专项执法试点工作方案》工作部署,支队集体研究、全员参与,通过带领系统研发人员共同执法、与区县执法人员联合执法、组织专家座谈交流等方式,落实试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研讨交流。与应急管理部驻铜工作组召开试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6次,研究推进试点工作。针对系统开发需要,带领研发单位智能模块开发相关技术人员13次前往相关企业,现场采集重点设备图像信息,为研发工贸领域知识图谱、企业画像和企业体检等功能提供参考样本。二是主动站在应用者的角度,当好试点的开路者和先锋队。系统反馈执法系统操作使用、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功能优化等意见建议100个(问题50个,需求50个),应急管理部采纳我局意见在部门户网站增设了“互联网+执法”登录入口,为执法人员安装了“互联网+执法”系统练习版app。三是更新完善了工贸专项模块全市粉尘涉爆、铝加工深井铸造17家企业的干式除尘、深井浇铸等9类76台套设备信息,工贸专项执法活动涉及市级监管的3家粉尘涉爆和1家铝加工企业重点设备录入率100%,执法覆盖率100%、全项检查率100%、隐患消除率100%。(四)加强交流,提升执法水平。本着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学习中提升自我的理念,抢抓“互联网+执法”、异地交叉执法等工作交流机遇,认真学习全省乃至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学习交流中提升自我执法水平的同时宣传“铜川应急”。一是5月上旬,应急管理部执法局韩宇峰副局长来铜督导检查期间,进行了工贸专项执法“三位一体”执法模式的现场演示,并根据上级领导点评及西安市兄弟单位的交流意见进一步完善执法流程。二是按照省厅《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异地交叉执法行动方案》安排,对渭南市10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检查中针对发现问题向被检查单位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配合咸阳市应急管理局来铜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的同时,与相关执法人员就“互联网+执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新安法学习贯彻等进行了交流学习。三是大力推广铜川“互联网+执法”试点工作经验,同局相关科室先后赴汉中、延安等地交流系统使用工作,完成了兰州、渭南、神木等地来铜交流学习相关工作,为1000余人讲述了“互联网+执法”铜川做法。二、取得的成效2021年,支队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稳步开展,“互联网+执法”系统工贸专项试点应用顺利完成,安全生产行政处罚额度较上年大幅提升,向局案件审理委员会提交重大行政处罚案件2起,行政执法有力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市级监管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工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零事故。三、存在问题(一)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是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关键之年,当前支队三个业务科室仅有执法人员4名,对执法工作有一定影响。(二)执法检查的工作合力不够。全年除年度执法计划外,高频次开展各类专项执法,且部分专项执法检查前后交替、相互交织、内容重复,部分执法检查与分级分类执法安排有所冲突,致使各项执法检查工作的连贯性、完整性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三)执法装备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以来,先后为支队执法人员配发了安全帽、便携式打印机、平板电脑、执法记录仪等装备,执法装备得到明显提升。面对新形势下“互联网+监管”的新趋势、新要求,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互联网+执法”系统的在工贸行业的再度试点应用和全行业全过程的全面应用,现有执法装备不能够很好满足执法需求,手持终端的移动网络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四、整改措施(一)加强队伍建设。按照铜川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划转执法人员,增强划转人员执法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制定执法人员培训计划,对新划转执法人员落实入职培训不少于3个月,现有执法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2周的复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履职担当的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二)加强装备建设。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组建后,落实省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示范创建单位“三室一库”(办公室、调查问询室、档案资料室、装备器材库)建设要求和《陕西省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化示范创建量化评估基准》的十三项评估内容,按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陕西应急[2021]65号)文件要求,选配实用性强的执法装备,提升支队执法工作的精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三)提升执法能力。在执法检查中,针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领域的重点检查事项开展执法检查工作,改变执法检查“老四样”,力争实现在执法办案上有突破。同时加强执法人员“互联网+执法”系统、业务知识培训,新设备使用培训,切实提高执法办案能力。五、2022年工作重点(一)全面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结合当前执法队伍的实际状况,对市级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职能职责进行有效统筹整合,顺利承接应急管理部门机构改革中行政执法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组建新的应急管理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应急综合执法等职能,完成支队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业务技能培训、装备配备等各项改革任务。(二)提高执法监察工作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2人以上现场执法持证亮证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档案管理,提高执法案卷质量,规范执法案卷的归档工作,提升执法办案水平。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检查全程记录工作,强化执法保障,配齐监察执法相关设备,在执法全过程中进行文字、音像全过程记录,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三)科学合理制定全年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机构改革后业务范围变化和新区执法主体变化“两大”因素,结合市局年度执法计划,合理制定支队年度执法计划,并将计划分解下达月度具体执法目标,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和检查表,健全、完善和规范执法档案及台帐管理;每月点对点梳理执法计划落实情况,避免盲目执法;加强执法计划执行进度和质量的跟踪督查及统计工作,注重执法分析,找准薄弱环节,及时改进,确保执法计划完成率100%。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