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林草火灾监测预警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组织编制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规划和防护标准并指导实施;指导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林区和草原防火宣传教育、监测预警、督促检查等工作。 | |
住所 | 勉阳街道办天荡山路4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晓东 | |
开办资金 | 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勉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4万元 | 2.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林业局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扎实工作,主动作为,确保了我县现有森林资源的安全,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1年度开展具体业务活动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层层夯实了责任。今年春节前后,县境内持续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较快,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火源管控难度增大,为切实做好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森林资源管护的主要内容,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夯实了局党组成员包片和基层单位包联镇村的防火责任;二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落实镇村森林防火责任,明确山头地块的包抓责任;三是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护林员巡山责任,确保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上报和科学处置发现问题,确保把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强化防火宣传,树立法制观念。2021年以来,县林业局下发到各镇办森林防火工作文件6个,森林防火提醒函1个,制作大型防火宣传牌12面、横幅50条,发放宣传年画500幅、防火资料2000套,春节、清明编发了手机短信两次2万余条,充分利用防火宣传车10台不间断进行森林防火宣传;与县气象、应急部门联合签发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天气预报》简报,在全县气象平台转发,对全县林草火警进行预报;各镇办充分利用流动宣传车、张贴防火戒严令和标语等形式,切实开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安全避险常识、森林火灾报警、火灾扑救常识等宣传教育, 全方位多层次织牢森林防火宣传网;勉阳街道办、定军山镇、褒城镇对天荡山、定军山、连城山景区每个入山路口安排专人或者生态护林员进行防火宣传、严禁带火种进山,将森林防火工作相关法律条例及防火知识录音循环播放,提醒群众支持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要让每一位进入林区的群众首先看到的是防火标识,听到的是防火提醒,想到的是火患危害,进一步普及人民群众安全用火、安全避火和森林防灭火常识,切实杜绝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发生。三是严格管控火源,消除火灾隐患。加大巡查力度,重点加强了定军山、天荡山、连城山等景区入口及林区要道的防火检查。一是防火期停止林区内一切野外用火,针对我县武侯镇、茶店镇松材线虫病疫点疫木除治工作,严格用火审批和报备制度,巡查中发现违规用火行为坚决阻止,及时处置,消除隐患,严防人为森林火灾发生。二是加强入山检查防线,充分发挥防火检查站卡职能作用,严格执行入山登记制度,严格排查进入高火险区的人员和车辆,坚决把火种堵在山下林外;三是筑牢林内巡护防线,生态护林员切实加强了林区巡护,对重点时段、关键部位、重要设施反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四是做到了联防联保防线。建立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对重点区域确定专人严防死守,杜绝火种进山。开展对农事用火、祭祀用火、林业生产用火等引发火灾的主要隐患进行集中治理,夯实了森林防火行业管理责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了森林火灾重大风险;五是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严厉打击野外违规用火行为,共发现隐患问题2个,按限期全部落实整改到位。林业局、应急局、各镇办配合电力局各电管所开展森林区输配电路隐患排查专项治理行动,发现林区隐患,能整改地及时整改,大的隐患由电力局在明年年底前统一改造提升,彻底消除隐患。全县基本形成了重点部位有人查、进出路口有人守、坟山墓场有人管、特殊群体人员有人看的林草火灾防控网络,有效地预防了人为森林火灾的发生。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整改到位。今年春节、清明、五一重要节假日前由县级领导带队,相关部门组成安全生产及森林防火工作检查组深入到各镇办及重点区域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了通报,立行立改。局党组成员分组到各包抓镇办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县领导对51名全县优秀生态护林员进行了物资慰问;到各护林防火站、各镇办检查卡点突击检查护林员值班值守及入山人员登记、火源管理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五是严格值班值守,确保信息畅通。落实了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县林草火灾监测预警中心实行领导带班和轮流坐班值守,坚持每天15:00前向市林业局“零报告”制度;各镇办能够认真落实森林防火 24 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保证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到岗在位,时刻保持电话畅通,严格实行火情零报告、有火必报、报扑同步制度,督促各镇办每日 15:00 前将当日的森林防火情况报县林草火灾监测预警中心,确保信息上报及时、全面、准确、畅通。对上级安排核查的火情信息,能够在 2 小时内核查完毕并报告核查情况。5、落实措施保障,开展防火相关业务。一是推广防火码的使用。国有张家河林场、黑潭子林场在出入口设置的4处防火码,投入使用,实行入山信息可追逆;二是加快“互联网+防火督查“系统的数据更新,完成率90%以上;三是做好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编制了实施方案,联系了合作单位,力争在12月底前完成外业调查工作。六、加大行业管理,确保林业生产安全。一是成立机构,夯实责任。林业局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关于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防灾减灾救灾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夯实安全生产责任,签订了安全生产暨森林防火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中心管护站、木材检查站、防火站等加强安全防范,做好防火、防盗、防灾害等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林业工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二是对基层站进行安全大检查,开展安全隐患排除治理,建立完善的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救援措施,严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全县主要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三是积极做好防汛工作,加大基层单位防汛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与两家木材加工企业签订储备3000根防洪桩协议,确保水患发生时,防汛物资到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受益当代,功及千秋的事业。通过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宣传教育、监测预警和督促检查等工作,有效预防了人为森林火灾的发生,降低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机率,维护了生态安全,保障了森林资源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持了森林物种多样性,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了“三个勉县”持续建设,确保了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存在问题今年以来全局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单位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存有麻痹、松懈思想,防火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主动联防意识有待加强。个别镇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不到位、排查不力,发生局部火灾;三是林业系统党员先锋应急防火突击队伍扑救初发火能力有待提升;四是由于机构改革,工作职责弱化,工作协作配合等还需进一步清磨合。四、下步工作思路按照承担的职责职能,明年工作打算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要大力宣传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和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防火流动车要跑起来,宣传标语要张贴悬挂起来,宣传资料要印刷发放下去,形成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良好防火氛围。(二)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实行重要时段、重点地段定点巡查,各中心管护站要配合各镇办继续加大对管辖区域内的特殊人群的监管力度,做好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行动,建立治理工作台帐,按时整改到位,消除林区火灾最大隐患。国有林场落实森林防火各项工作措施,严格排查火灾隐患,确保不留死角,进一步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三)做好值班值守。认真落实森林防火 24 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现象,时刻保持电话畅通,严格规范接报火情,确保系统内信息上报及时、全面、准确、畅通,做到遇有火情反应及时、快速出动、科学处置。(四)搞好森林防火物资贮备和应急演练。对森林防火物资进行贮备、检修,对局里组建的火灾应急突击队开展防火演练,一旦森林火灾发生,要做好森林火灾初发火的拉得出、用得上、扑得灭。(五)做好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工作。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是今年启动的专项工作,2022年12月底结束,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是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可燃物调查、野外用火调查、气象数据获取、历史森林火灾信息采集、减灾能力调查五个方面内容。特别是可燃物调查涉及我县标准地52个、大样地8个,12月底要完成任务。各中心管护站、国有林场要做好各辖区调查工作的配合,确保工作质量,通过上级验收。总之,明年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扎实的工作作风,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