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科学技术馆(延安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延安市科学技术馆(延安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26 16:16
单位名称 延安市科学技术馆(延安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科技发展提供服务。科普展览、学术交流;青少年科普教育;科协所属学(协)会科技咨询、业务指导;专家信息库管理;农村人才市场管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9号院
法定代表人 郭齐顺
开办资金 50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科学技术协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305.8万元 7142.1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科学技术馆(延安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科技馆免费开放248天,接待社会公众15.8万人次,展览教育、青少年科技教育、流动科普等活动累计服务社会公众17.36万人次。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科普展教活动内容创新升级。在展厅,围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们的节日”及劳动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21场次,将科普与节假日文化元素相结合,策划设计的“折纸船,寄情思”“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牛牛迎国庆”等活动深受青少年欢迎,吸引了1050余青少年参与。周末在科普剧场定期表演科学实验和科普剧,表演科学实验83场,科普剧30场,吸引了8658人次观看。其中创新或改编科学实验20个,创作科普剧《两小儿辩日》1部。(二)青少年科技培训成效卓著。组织编写科学课教学课件28个。开设机器人课程5期165课时,培训青少年5967人次;开设生物探索实践课6期52课时,培训青少年780人次;开设青少年航模虚拟课、实操课1期14课时,培训青少年80人次;开设探客工坊课程2期42课时,培训青少年284人次;与延职附小合作开展“科学示范课”,授课40期培训青少年2100人次;走进创新实验小学开展科学实践课,授课18课时培训青少年310人次;走进新区一中、新区外国语学校开展航模、机器人社团培训课,授课30课时培训青少年1400人次。全年科技馆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培训361课时,培训青少年10921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71.36%。(三)馆校合作助力科普深入校园。新建延职附小、北大培文实验学校、新区一小“馆校合作示范校”3所,累计建成“馆校合作示范校”9所。向吴起宜兴希望学校、甘泉县第一小学等10所学校配发中国科技馆支持《科技馆里的科学课》1-5年级优质科普资源包1235套,支持学校科普教育工作开展。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9场,助力校园科技文化节,1.1万名学生参与。(四)品牌科技赛事如期成功举办。第五届延安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第五届延安市小小科技辅导员大赛成功举行,由延安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共同主办,科技馆具体承办。机器人大赛共设11个项目,吸引了全市10个县(市、区)213支参赛队伍415名队员参加,大赛共评出一等奖40个、二等奖61个、三等奖103个。小小科技辅导员大赛受疫情影响,采用线上辅导、线下评判的方式进行,延职创新实验小学、延安新新双语小学等10所学校24名选手经过科技馆培训、校园层层选拔进入决赛,大赛共评出个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组织奖10个,优秀指导教师奖8个。(五)科普大型活动承办任务圆满完成。成功承办了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科技馆具体组织,合肥市科技馆、延安市科协主办的“共襄战疫•共享未来—中国科协抗疫主题展全国巡展活动”,共展出展品展项43件、展板40块,展出45天,20986人次观展,帮助公众了解平时难以察觉的微生物世界;圆满完成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科技馆主办的“我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区域承办任务,联合陕西科技馆、陕西自然博物馆、榆林科技馆、吴起县科技馆、黄龙县科技馆以及市区学校等22家单位,累计开展科普活动64场次,服务广大公众49523人次,其中开展科普大篷车万里行10场次、科普剧表演17场次、科学实验11场次、科学家精神(科技史)宣讲26场次;配合市科协完成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的“科技教育活动乡村行”延安站活动,我馆科学家科普中心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先后在新区一小、宜川中学、黄龙县圪坮小学作了3场科普报告。(六)线上线下并行拓展科普宣传途径。在微信公众平台,持续开展线上科普,传播科学生活小常识,每日1期,发布“科学与生活”365期,3.9万人次点击阅读;自制《青少年溺水安全科普》《我心向党》《全运会小知识》《冬季疫情防护指南》等原创动画6部;科普大篷车配合先后走进学校、社区开展活动9场,参与全省建党100周年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与校外科学培训机构“科学队长”联合举办“小小科学家”系列科学实验课,累计3260余人参与。积极开展第二十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宣传活动,作为主场地参与陕西省暨延安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七)科普硬件设施不断完善。采购更新惊天魔雨、共振环、回形针跳舞、彩色光水中舞、涂鸦墙、偏振迷宫、拼齿轮展品展项7件,改造提升儿童乐园滑梯、拓扑游戏展品展项2件,更换动感地面和圣地科技之光展品展项重要配件投影仪3台,展品展项年更新率4.18%。完成地震小屋、苹果展区验收,航模工作室改造,科普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及时对展品展项进行维修,全年展品损坏529件/次,完成修复518件/次,展品修复率为98%,展品完好率始终处于高水平。(八)《延安市科学技术馆志》出版发行。历时2年4个月,《延安市科学技术馆志》编纂工作于2021年9月全面完成,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二、存在问题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对我市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实行对外闭馆,全年免费开放250天以上,17万人次社会公众参观的目标未能实现。二是场馆运营经费紧张,2021年中央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较2020年基本减半,从全年科技馆财政资金使用来看,资金主要用于保人员工资、保基本运行,场馆运行压力较大,经费短缺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工作制度落实不严,各项制度执行落实不够彻底,监督检查力度偏软,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运用不够凸显,干部干事热情有所减弱,创业激情有所衰退。三、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建对业务工作的统领,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在科技馆事业发展中的模范和带头作用,推动科技馆发展迈入新台阶。二是立足场馆创新科普方式与方法,提高科普活动策划水平,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科普展教内容供给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目标责任,加强督查落实,确保制度落实四、2022年工作重点一要坚持“支部建设+党风廉政”,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提升政治素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灵活开展党日活动,不断加强支部组织建设,按时高质量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安排领导干部讲党课,不断增强党建水平。全面加强党建对业务工作的统领,做到党建和业务一起布置,一起落实,党建工作渗透在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在科技馆事业发展中的模范和带头作用,推动科技馆发展迈入新台阶。二要坚持“展厅展品+特色活动”,让科普阵地“活”起来。立足场馆创新科普方式与方法,提高科普活动策划水平,围绕展品展项开发小而精的基础探究式展教活动,围绕新开放的延安黄土地质文化科普主题展厅和苹果展区开发具有特色的主题式活动,结合节假日文化元素,开发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趣味科普活动,增强了社会公众参与感和体验感,进而提升科普展教内容供给能力。继续保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训规模,进一步梳理培训课程内容,组建教学资源包,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培训水平,力争质量上取得进一步突破。三要坚持“流动科普+馆校合作”,让科普资源“动”起来。持续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走进社区、学校、基层,下沉科普资源,拉近科技馆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切实让科普惠及更多人群。不断拓展“馆校合作”平台,继续拓宽馆校合作的范围,在市区或各县区中小学建立“馆校合作示范校”,重点关注有合作意向但尚未成熟的中小学校,加快协商进程,增强科技馆向全市中小学校科普教育的辐射力度和科普资源投射广度,坚持以科普进校园活动为主要形式,助力校园科学文化节,与中小学深度合作,搭建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在辅导员培养和与科学课程方面深度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推动青少年人群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四要坚持“品牌引领+阵地建设”,构建科普宣传新格局。充分发挥科学家科普中心高端引领作用,开展高层次科技报告,打造科普高地,弘扬科学家精神。承办好青少年机器人、小小科技辅导员大赛两项品牌活动,让更多的中小学校参与进来,形成规模效应,打造成熟的青少年科技赛事培训体系,创新竞赛模式,使品牌深入人心。坚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线下到线上并行,从公众的需求出发,不断延伸科学普及的触角,构建实体阵地、流动阵地、网络阵地,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普阵地体系,全面构建科普宣传新格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