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滨区> 宝鸡市滨河中学

宝鸡市滨河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5-26 15:44
单位名称 宝鸡市滨河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实施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小学学历教育、初中学历教育、高中学历教育。
住所 宝鸡市桥南滨河南路
法定代表人 张宏军
开办资金 1247.9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18.08万元 1143.34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滨河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1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按照《区教体系统“夺争树”和“三争三比”精彩计划实施方案》、以“办家门口的优质教育”为目标,追求教育“本真”,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焦点,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和“六个引领”,有效落实“五项管理”“双减”“高效课堂”“作业革命”及课后服务,全面完成了年度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向上向好发展,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实际,以习惯养成为基础,以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着力做亮“三大德育版块”,培养“两支队伍”,营造“一种氛围”,实现启智润心。开展“五爱”主题教育,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校外资源,搭建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平台。今年九月份,学校转入四名维吾尔族小学生,学校成立了“课后帮扶小组”,制定出个性化帮扶辅导方案,通过课堂关注、点名提问、单独辅导、家校沟通、课后服务、开设汉语特别小课堂等多种方式,手把手的帮助四名学生学习汉语。“一对一”辅导课堂被宝鸡电视台《图说宝鸡》报道。本年度共召开班主任论坛八期,邀请宝鸡市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郭阳老师为全校学生家长作主题为《智慧家长铸英才》的专题讲座。邀请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宝鸡市委为全体师生做“援鄂英雄进校园”科普知识讲座。开展劳动实践,推进创文复审。作为红领巾示范校,我校率先成立了学校少工委,以少先队活动为依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民俗文化我传承”“劳动美”等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解社会、探索社会、参与社会的机会和平台。学校获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宝鸡市少先队红旗大队,6名同学分别获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称号;1名同学获渭滨区青少年第二届“读书之星”称号。2.教学工作围绕“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确定有效载体,规范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实现减负提质增效,推动教学工作在更高水平科学运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规范教学档案管理,详实记载学科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检查、活动开展、教研成果、荣誉获奖,统一归档整理,系统动态管理。依托“作业革命”,带动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向课堂要效率。严控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作业完成指导,严禁在微信群布置家庭作业,严格“一科一辅”,从源头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先后制定了《滨河中学关于加强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滨河中学作业公示制度》、《滨河中学教师作业布置批改制度》,健全作业管理制度,落实“双减”作业新标准,推行作业会诊、审核、公示、反馈、修订闭环管理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布置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推广适合学生年龄并可独立完成的实践类作业。激发学学习兴趣,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3.课改教研围绕“如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落细作业革命、做实课后服务,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开展了高质量的主题校本研修,先后制定实施了校本研修“四确定”制度:确定时间、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四大主题”:围绕业务学习、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实行了“引航成长”“结对拜师”“教研提升”,年度内学校荣获“省第二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组织奖”、“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先后有11名老师分别荣获“渭滨区教学能手”;全国第二届“汉韵薪传”诵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及“基础教育精品课”奖;20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征集活动中获奖。我校“作业革命”阶段性成果在渭滨区“作业革命”研讨推进会上分享,学科“创新作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受到区局和兄弟学校的肯定和好评。2021年学校有11项校级小课题顺利结题;1项陕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1项市级规划课题顺利结题,5项课题获得区级立项,6项课题获得校级立项。2021年1月获陕西省第二届电脑制作优秀组织学校;2021年3月获区局校本研修先进单位;2021年11月获宝鸡市中小学微电影二等奖。4.科技体育艺术劳动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立足实际,组建并扩充田径、足球、衍纸、合唱、书法、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艺体社团,鼓励每名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活动,掌握艺体才能。社团活动纳入课后服务,每天活动1小时,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及团结协作精神。2021年11月获宝鸡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先进集体;2021年4月获区52届田径运动会第二名;2021年7月获区中小学篮球赛第三名;2021年6月获区中小学合唱艺术节二等奖。5.综合治理和校园安全开展交通安全、生命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救灾、消防安全,防溺水、预防校园欺凌等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安全教育“十个一”要求。建立问题学生和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管理,对特殊家庭学生实行事前跟踪预防管理;利用家校通、微信公众号向学生及家长推送安全防范知识,发放安全致家长书,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提高学生家长监管责任,达到共育共建平安校园的目的。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应急演练,防溺水、防火、防震、防踩踏、防暴恐、防极端天气等演练常态化、制度化;每周一次校园安全隐患、危险学具(玩具)、管制刀具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台账,及时整改到位;主动联系公安、交警、区综治办、执法等部门,治理学校周边治安、交通、占道经营、小食品等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周边治安状况良好;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法治讲座,渭滨区讲师团来校进行法治教育,开展宪法晨读和法律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网上禁毒和普法知识的学习,注册率、课时学习、竞赛率达100%,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维护校园稳定。按照上级常态化疫情防控部署要求,严格落实晨午检和疫情防控“日报告”和“零报告”和学生缺课缺勤病因追踪制度;及时开展有关疫情信息排查上报,确保排查细致、不漏一人,严格落实疫情管控措施;督促做好师生新冠疫苗接种及2次核酸检测工作。执行严格的门禁制度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方位落实“四个百分百”;年度实现安全责任零事故目标。6.承担区局“急、难、重”工作任务6月学校承担了宝鸡市2021年度“新时代好少年”颁奖典礼文艺节目演出;7月参加了宝鸡市中小学篮球赛开幕式演出;9月学校联合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宝鸡市委在学校报告厅举办“科普进学堂”。西安财经大学教授常言说为师生作《大数据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专题讲座;10月团市委在我校举办了全市中学中职团委书记培训活动,11月承担了全区“作业革命”现场会经验交流及成果展览。承担区局安排的“消防安全日”、“国家宪法日”广场宣传2次,承担区进校、教研室“送培进校”学科教研2次,为桥南街道办事处、滨河南路社区提供社区服务3次,利用新媒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新华财经》《广播宝鸡》《宝鸡青年》《宝鸡日报》《宝鸡教育》渭滨教体信息平台等知名网站和报刊发表文章8篇,学校微官网发布教育信息130余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我单位在渭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年度教育教学目标任务,陕西省文明校园通过复审,学校集体获奖18项,教师个人获奖52项,学生个人获奖103项,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向上向好发展。在家长择校优质生源流失的严峻形势下,2021年中考质量基本稳定,最高分625分,被宝中定向录取1人,600分以上8人,550分以上39人,普高上线65人,分别被渭滨、长岭、姜谭等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录取,普高、职高、艺高综合上线率为81%,期末统考初一、初二、初三年级总评首次列全区前六名,小学四年级、五年级总评列全区前五名。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上突破点不多。在教学质量提升上花的时间多,投入的精力多,对学生的劳育、美育、体育方面虽然也在搞一些活动,但还不够深入,对“五育并举”抓得不实,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办法不多,措施不够。2.改革创新意识不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学校发展的关键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改进措施:1.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师生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个性化帮扶方案,并自觉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实施精准管理提升工程。认真排查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明确责任处室和岗位个人,签订专项管理目标责任书,提升学校精细化人文化管理水平。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学年学校继续围绕区局工作要点,按照《渭滨区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强化“夺争树”导向,继续围绕区局“六大工程”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瞄准学校内涵发展目标,深入高效推进五大精准提升工程高质量发展.1.改进德育工作规程。坚持“德育为首”导向,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分年级设计德育日常管理目标,德育周课程目标,研发“敦品”德育校本课程。围绕重要节日和上级文件要求设计“励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做到德育日常化、课程化、主题化、系列化。2.培育一流师德师风。坚持“教师中心”导向,下功夫培养教师教育情怀,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坚持经常性师德师风教育,建立有效的师德考核管理机制,坚守纪律红线和师德底线。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度我校获得以下荣誉:陕西省第二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优秀组织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渭滨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优秀组织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先进单位;渭滨区第52届田径运动会初中组第二名;渭滨区中小学篮球赛男子初中组第三名;宝鸡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先进集体;渭滨区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无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