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监察管理保障。业务范围:城镇规划建设、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和城市公用事业等监察管理。 | |
住所 | 宁强县河滨路 | |
法定代表人 | 刘振涛 | |
开办资金 | 53.8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64万元 | 43.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强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6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工作1.加大宣传,城市管理與论引导正能量不断增强。一是利用执法宣传车,在城区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不定期的宣传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期分批把相关人员邀请到大队,通过会议形式,向广大业主、私营企业主宣传法律法规和我县城市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与相关单位及商户签订承诺书、责任书;三是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对外宣传城管工作。今年累计向县融媒体中心(电视台)、市政府网、县政府网站等媒体网络报送信息40多篇(条)。2.围绕创建,开展城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1)整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全面整治违规占用城市道路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严禁沿街门面出店经营;严禁在街道两侧搭建各类棚点、堆放物料;禁止占用人行道(含盲道)、消防通道;严格占道促销活动审批积极引导流动摊点进入临时便民市场和固定店铺经营,依法规范摊点经营。重点整治建设路市场、步行街、上关街、南北大街、人民路、河街等地段的占道摊点,整顿早市、夜市摊,划出夜市摊点经营区域,规范管理,取缔违章摊点10余处。对县城主干道、城乡结合部开展了市容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等,有效改善城区市容市貌。(2)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按“一楼一标准、一店一招牌”的要求,开展户外广告及店牌店招整治,加大违章户外广告的治理力度。对破损掉字、褪色陈旧的店招店牌、户外广告,督促业主按要求更新完毕并组织专业人员对违规、破旧的大型户外广告进行拆除。截止目前,共查处违章广告6余起,收缴拆除破旧广告灯箱站牌12块、规范店牌店招40余个,拆除违规设置各类广告牌220块,发放整改通知书12份。同时,加强户外广告品位提升,在九龙湾大桥旁设置羌元素特色大型翻转户外广告牌1块。(3)加大违法建设查处。摸清存量违法建设底数,对新的违法建设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始终保持违法建设防控的高压态势。加强城区日常监管巡查力度,坚决依法拆除乱搭乱建,累计依法查处违法建设15起,其中:立案行政处罚10起,依法拆除违章搭建5起562.59㎡;依法责令停工整改20起,处理矛盾纠纷17起。按照4111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安排,开展小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拆除违规搭建棚屋6户,拆除面积约37.21㎡。(4)静态交通畅通有序。一是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对城区内各路段进行实地查勘,对符合施划停车泊位的路段应划尽划。在已施划停车泊位的基础上又新增83个停车泊位,施划非机动车停放线约4公里,增设人行道隔离杆54个。拆除擅自设置圈占人行道专属VIP提供停车位的2处,责令兴宁路停车场原管理人员退出经营,并将该停车场改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目前已完成7个,可满足12辆车同时充电;清理占用停车泊位锥桶(水泥墩)185余个。二是积极推进城区公共停车场(位)建设。在南门新天地西侧建设临时停车场1个,设置停车泊位42个。三是加大对停放在人行道上的机动车的查处力度,疏导非机动车、摩托车500余台次宣传教育439次,处罚61起。(5)夜市管理提档升级。根据宁强城区市民居住分布、交通组织、人口集聚等实际情况,县城区设立了半边街夜市(市场路迁移)、宁兴花园、街心花园、南门转盘等4处夜市,经营摊位130余个,形成了以“半边街夜市”为主的宁强夜市“1+N”格局。完成了县城市场路夜市(整体迁址县城步行街)提升改造项目,同步制定了夜市“七定、七统一、两悬挂、两达标、一禁止”管理制度和县城区夜市食品摊贩管理制度,目前此夜市设置摊位84户,解决就业劳动力200余人。(6)规范和加强渣土管理。全年累计巡查各施工工地120余次,责令工地整改并送达整改通知书37份;检查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超过200辆次,查处未采取密闭等措施,查处违法车辆10辆次,行政处罚10起,罚款12000元,于上一年度查处量对比渣土车辆运输违法违规行为逐步降低,得到了有效规范。(7)全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1、铁艺喷漆和广告喷涂行业累计检查95户次,在检查中未发现有露天喷漆的情况。2、禁煤“清炉”行动。要求街面巡查人员对散煤进城沿街兜售现象进行严查,每月组织执法队员对城区餐饮经营场所进行督导检查。年累计检查40余次,查处教育整改12起,暂扣燃煤炉具35个、烧烤架1个。目前城区内露天烧烤全部完成烧烤炉具升级并添加了专用油烟净化设施。3、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全年共计检查300余起,发放《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餐厨垃圾管理的通知》30余份,《餐饮油烟治理告知书》20余份,处罚2起,目前全县城内餐饮行业油烟净化设备安装达到100%、餐厨垃圾干湿分离达到90%以上;4、露天小食品摊贩管理。全年对城区早、夜市进行了1次集中学习培训,发放食品安全相关资料100余份,办理《摊位许可证》106户。同时,为加强夜市街管理,优化提升市容环境,分别在半边街、南门转盘等地段安装摄像头33处。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夜市食品安全进行检查5次。5、露天禁烧督查。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镇办等露天焚烧落叶、杂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并处理4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是有效推进城区道路停车泊位收费服务管理工作。加快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建设,实施停车场智能升级改造,积极推行无现金收费方式,不断提升停车收费透明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已完成对城区内14条街道(道路)安装车辆电子感应仪985个、采用手持终端30个,安装停车收费公示牌10个、智慧停车剩余车位诱导牌11个,计划继续安装车辆电子感应仪100余个,从而达到城区智慧停车系统的全覆盖。智慧停车采用的城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对城市管理相关数据的统计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共停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彻底杜绝了私人长期占用公共车位以及人工收费、现金收费的现象,解决了县域内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了县城及周边多个小区空置车位的销售与租赁。自智慧停车系统启动以来,县城内公共停车泊位平均使用率达到90%以上,车位平均占比率到达40%左右,有效的解决了城区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二是激活地下停车资源。协调城区佳和时代广场、玉河阳光、阳光维也纳、羌城春天等4个开发小区地下停车场756个闲置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促进开发企业销售地下车位137个。三是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协助3家建设施工单位妥善协调解决渣土运输处置难题,保障了重点项目推进。积极开展城区枯枝死树清理,排除汛期安全隐患,共清理枯死树木5棵,修剪枯枝树木7棵。(二)畅通投诉里道,建立信访投诉快速反应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设立投诉举报电话,针对市民监督反应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机构和责任人,马上干、现场办并及时回复,有效解决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工作中群众投诉的问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先后共受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举报,网站投诉92件,办理人大议案2件、政协提案8件。(三)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定点帮扶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际,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了年度计划。大队选派驻村工作队员2名,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做到每周听取―次驻村帮扶工作汇报。帮助拓展产品销售渠道,落实预算单位采购、工会福利购买等消费帮扶政策要求,采购消费扶贫爱心超市物品3.61万元。积极支持有关单位企业设置消费扶贫专柜11处33台(室内7处11台,室外4处11台)。协助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能力,持续助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协助解决安置公益性岗位1个。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9万元安装了一体化智能太阳能路灯30盏,拓宽村级道路430㎡。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不多,解放思想的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需进一步加大。2、执法人员仍需加强自身综合执法潜力和执法办案水平。在法律适用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手段解决处理问题的思路和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让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家喻户晓,人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立足街道社区宣传、文明市民教育、学校常规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寓常识性、趣味性、生活性于一体的文明市民教育,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意识,不断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并关心、支持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二)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一方面要整治占道经营。按照“退街进巷,退摊进店,引市入场”“平面治脏,立面治旧”原则,加大“迁移、取缔、整治、规范”力度,逐步规范城区占道经营行为。另一方面要整治环境卫生,适时开展对破坏市容和环境卫生现象的集中整治工作,确保城区经营秩序文明规范,市容环境整洁亮丽。(三)推进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标准化智慧化农贸市场,在智慧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方案中围绕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来助力农贸市场升级,建设“五化”菜场,以满足居民不断变化增长的生活需求。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