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滨区> 汉滨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

汉滨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2-05-24 16:07
单位名称 汉滨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方案,参与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实施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及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等调查评价工作。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相关资料审查。为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住所 汉滨区兴安东路1号
法定代表人 郑进
开办资金 22.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36.36万元 575.7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二、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加快项目推进建设。按照省市下达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内容,强化推进项目措施,建设完成全区188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并上线运行、落实群测群防员补助经费、完成镇办地质灾害防治所需基本装备配备、落实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驻守、完成全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与培训等重点工作。(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受威胁群众全面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及报警方式、撤离路线、安置地点等。三、取得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在监测站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2021年汛期共开展应急调查235起,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起,避免人员伤亡11户32人,避免经济损失132万元,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区共安装GNSS监测站181处,傾角加速度监测站254处,降雨量监测站102处、含水率监测站24处、裂縫监测站142处,广潘预警监测站142处,入户报警监测88处,通过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可保护1213户451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间接保护22838万元的财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工作开展后,对地质灾害及其主要诱发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分析研判、分级发布预警信息,通过“人防+技防”手段,缓解政府的管理压力、减轻监测人的工作强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非常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汉滨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灾工作任务艰巨。我区地质环境脆弱,是全市地质灾害最高发、最易发区,加之人为工程活动逐年加剧,极端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全区防灾工作形式非常严峻,任务异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二)地质灾害隐患点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目前全区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391处,尚有2117余户、9514余人居住在山区、集镇、公路边坡,因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难以找到事宜生存的土地和宅基地而不能及时搬迁,一些居住人口密集的隐患点因地方财力的限制而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工程治理且长期受到威胁。(三)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较少、任务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由于机构改革,地灾防治工作机构和各镇(办)普遍存在专职人员不足,工作存在不连续性和不延续性。整改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全区26个镇(办)及各行业部门在应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把防灾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在汛期地质灾害高发期更是加强督促检查,强化问责问效,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重大问题隐患整治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二)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隐患排查。抓好全区各镇(办)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任务之一,保证预案的科学有效,积极落实预案各项应对措施,采取早计划、勤排查、严防守的应对措施,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防范,重点对学校、敬老院、桥梁、水库及其他在建工程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隐患大排查,为防范地质灾害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三)严格值班制度,确保信息通畅。各镇(办)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主要领导带班“7×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地质灾害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严格落实汛期每天“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报告制度。扎实做好灾情、险情应急处置,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开展应急调查和处置,科学组织施救,严防次生灾害,确保人民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安全。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提高认识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升到“生命工程”的高度,切实加强各级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原则,落实工作责任和防范措施。地灾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一方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类正常活动开展和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此,每一位地灾工作人员,镇村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地灾防治意识,将此项任务纳入日程工作之一,做到长抓不懈,一抓到底。树立起防地质灾害责任重于泰山的防地质灾害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二)持续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监测地质灾害体变形及活动信息等临灾前兆,能实现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快速预警和有效防御。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工作职责,落实汛期“三查”制度,严格遵循“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巡查排查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隐患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隐患点发生变化及时采取果断防范措施,予以排除。突出对集镇、学校、社区、安置点、沟河两侧等人口密集地段、在建的公路、铁路等项目工地和重点矿山尾矿库及开采区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牢固树立地质灾害“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思想,坚决防止隐患点发生伤亡事故。(三)全面强化监测预警预报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全区普适性监测设备和群测群防监测员继续完善“人防+技防”互为补充的监测网络,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加强监测数据的集成管理、分析预警,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水平。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多个部门的会商研判,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抓好信息发布、动态预警,及时向高风险区域监测人员、防灾责任人等发布动态风险预警信息。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