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蓝田县> 蓝田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蓝田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24 16:04
单位名称 蓝田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机关办公与职工生活提供后勤服务。机关交通、办公区卫生等办公服务;机关职工住房,餐饮等后勤生活服务;机关委托的其他工作。
住所 蓝田县县门街6号
法定代表人 许邵衡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蓝田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9.6万元 87.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所做工作(一)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节能降耗方面:及时向县级各部门、各单位传达《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关于印发西安市公共机构2021年节约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及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蓝田县公共机构2021年节约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及工作要点》。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全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县本级“节约型机关”创建,广泛建立“节约型机关”示范试点单位,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在西安市“节约型机关”创建首批检查验收中,我县33家单位均达标,获得“西安市节约型机关”称号。“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县各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落实反食品浪费有关法律法规,各部门按照《陕西省公共机构食堂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措施》要求,健全餐饮浪费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光盘行动”等节约粮食活动,抓好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餐饮浪费监管常态化、长效化。加强能耗定额管理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强用电管理。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办公区域用电设备,在全县公共机构推广使用节能型照明灯具,在醒目区域张贴节能节电标语,有效提醒广大干部群众节约意识。加强用水管理。加强用水监督和管理、用水设备的维护和改造,禁止无节制地用水。机关大院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鼓励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各级公共机构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按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及县城管局要求积极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频次和覆盖面,利用办公区LED大屏、电子宣传屏循环播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片,在办公区域内摆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板、张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增强党政机关干部职工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掌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提升了大家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及开展此项工作重要性。(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一是为了保障政府大院良好的停车秩序对大院院内东侧道路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对政府大院的水、电进行维修维护,及时、有效预防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三是为了使“七一唱支山歌给党听”活动高质量举行好,对蓝田县电影院进行提升改造;四是为保证良好的会议环境,对县政府党政会议室、第一会议室进行提升改造;五是做好日常保洁,签订卫生保洁工作责任书,确保大院内良好的卫生环境;积极开展爱卫活动,卫生间内摆放卫生香,清除臭味、净化空气。(三)做好维稳及安全生产工作一是继继续完善政府门禁及安保系统,加强对政府大院进入人员、进入车辆的安全管理,劝导信访人员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表达诉求,引导外来车辆按规定停车,确保大院门口秩序井然、出入畅通。不影响政府大院各单位及县领导的正常工作;二是加强巡查制度,安保人员全天进行24小时巡逻制度,中心每天安排两名干部对各公共区域安全、消防设施及卫生进行不定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机关大院安全有序。三是积极配合做好县委县政府维稳上访工作。对群体上访事件,都能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做到热情接待,严格控制,耐心解释,同时及时、准确、真实地向上级汇报事件情况,为有关部门处理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规范办公用房管理、提高房产使用效率一是按照市事务中心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要求,按时完成了全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统计报送工作,基本完成了对全县84家(县级部门65个,镇街19个)党政机关及参公单位办公用房使用情况的核查摸底工作。蓝田县共有办公区49处,除县委、县政府集中办公区外,还有独立办公的单位47处。全县共有基本办公用房76517.23㎡;二是按照市上要求,我中心下发了《关于推进办公用房整改有关工作的通知》(蓝机关事务发〔2021〕16号),要求各单位对办公用房进行认真测量、自查,按时限报送《领导干部办公室情况统计表》、《闲置办公用房情况统计表》及其他表格。三是我中心联合县纪委进一步实地检查各部门及镇街整改落实情况。(五)做好平台车辆保障工作一是建立制度体系。根据《西安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制定了《蓝田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与其他相关管理制度制作了制度汇编,并于2021年4月发给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二是严管各个环节。按照省、市、县关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控车辆配备标准和编制,认真审核各单位的更新配置情况,严格控制各单位的车辆编制,确保车辆配备不超编。严格执行节假日期间公车封存停驶和用车报备制度,严格公车定点停放制度,推进公车标识化管理;三是履行监管职责。采取实际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不定期对各单位的公务用车集中封存、定点停放及日常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四是建设信息化平台。按照省、市、县要求,建成了全省“一张网”的公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安装GPS,实现公车监管的实时化、智能化、信息化,实时监控公车的使用和停放。(六)做好公务接待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公务接待,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我中心坚持创新亮点不放松。积极探索接待工作新方式,做细每一个接待环节,做精每一个服务项目,突出精细化、个性化、特色化,继续在特、色、优、精上创新思路,在体现蓝田特色方面有所突破,细化每一个环节,注重每一个细节,不断提高政务接待工作的质量。二、取得效益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支持下,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保障机制,完成了机关运行的后勤保障工作,全力破解了全县党政机关公共事务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难题。三、存在问题回顾这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学习系统性、学习深度有待加强、工作习惯用信任代替监督等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需要规范。二是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与先进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顺应改革和新形势、新常态下的公务用车管理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接待综合能力还需提升。四、整改措施(一)着力推进办公用房统一管理。深入调研、积极探索适应“机构改革后办公用房管理模式。(二)着力推进公车管理平台运行。严格按照深化公务用车改革的工作要求,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三)着力推进创建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在全县深入开展创建市级节水型示范单位,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四)着力维护机关大院良好环境。有计划地开展安保队伍履职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安保队伍人员的履职能力。(五)着力提高公务接待水平。本着“热情、周到、规范、高效、节俭”的原则,凝心聚力,创新突破,不断提高整体接待水平。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中心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克服困难,全力做好各项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一是着力推进办公用房统一管理。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强化办公用房管理。进一步建立全县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办公用房统一监管、登记平台,统筹规范做好党政机、国有企事业关办公用房核查汇总、摸底统计、信息更新、清理腾退、维修改造、配置调剂等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每月不定时不定点对全县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情况进行巡查,确保不出现超标、违规、违纪用房情况;二是着力推进公车管理平台运行。将进一步加大公务用车监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投入,创新管理,夯实制度基础,巩固改革成果。同时,也十分期待市公车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地方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政策和业务指导培训。三是着力推进创建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在全县继续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创建市级节水型示范单位,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抓好以节水、节电为重点的节能工作,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型示范单位建设。抓好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落实国家塑料污染治理要求,推动各级公共机构严格落实全面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四是着力维护机关大院良好环境。有计划地开展安保队伍履职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安保队伍人员的履职能力。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严格机关大院安保值班、巡查制度落实。提高机关大院环境卫生标准,加大巡查力度,提升大院的安保秩序和环境卫生。五是着力提高机关用餐环境。为提高干部用餐环境,将对政府食堂进行改造提升。六是着力提高公务接待水平。本着“热情、周到、规范、高效、节俭”的原则,凝心聚力,创新突破,不断提高整体接待水平。严格接待标准,树立节俭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精细化工作思路。加大资源挖掘,打造特色化接待品牌。按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接待”的思路,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做细每一个接待环节,做精每一个服务项目,努力提升接待整体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