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尚德路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引儒 | |
开办资金 | 9711.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定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陇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180.63万元 | 12987.67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陇县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58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管控,持续巩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一是强化政治担当,调整组织机构,全面抗“疫”。二是抓好重点关口,强化核酸检测、病房管理、疫苗注射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防控措施落实,全力战“疫”。接诊发热病员505例,完成机关单位、学校、社区及重点人群核酸检测130549人次,进行新冠疫苗接种43069剂次。抽调张丹妮等22人,完成西安市疫情防控支援工作。三是干群合力,靠前指挥,筑牢人员管控、做好环境防控、全民联合三道防线,全民战“疫”。(二)健全制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总药师制度,探索总会计师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实施三级考核,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二是加快现代化医院制度建设。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医院决策机制,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三是推进分级诊疗机制。坚持“首诊负责、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尽快实现90%病人在县域内就诊目标。(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能力1.夯实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继续强化三基培训与考核管理。开展学术讲座21次,组织三基理论考试1次,开展全员心肺复苏术培训1次,考核合格率100%;组织全院护士参加《陕西省护理学术月》线上活动,组织进修护士学习汇报会2次;积极选派专技人员参加市级以上组织的各种培训及讲座活动77人次,选派段锐等14人赴上级医院进行相关专业进修学习。2.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提高路径入组率2021年,全院筛选发病率较高的102种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累计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病例6699例,占出院人次的32.4%。3.加强质量控制,提升病历内涵建设全年共抽查住院病历4000余份,平均住院病历甲级率97.6%,累计完成出院病案录入、装订归档20824份。4.坚持品质提升,新业务发展再攀高峰2021年,开展了心脏射频消融术、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等医疗医技新技术新项目共计33项,有效提升了我院综合服务水平。5.创新护理管理,筑牢质量安全屏障一是制定《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率检查》、《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质量标准,新建21项专科质量指标,提升质量考核精细化、标准化。二是建立18项专科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保障重点环节的护理安全。三是创新护士岗位培训,开展护士能力四过关”活动。四是创新护理技术应用,开展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开设老年护理门诊,延伸老年护理服务内涵,中医护理在妇科早期康复中成果显著。6.推进院感质量控制,提升全员防控技能强化院感控制工作人力资源配置,设立专项资金,完成省级管理培训,安装质控软件,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7.落实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筑牢全民免疫屏障全年累计接种免疫规划内疫苗5608剂次,接种非免疫规划二类疫苗共计2677剂次;筛查出传染病257例;对辖区管理的39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药物;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25269人次,组织社区宣传22次,发放宣传资料累计15790份,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共6期84栏;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年度免费体检393人次;累计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等老年人慢病管理建档2807例;上报死亡人数共计250例。(四)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一是大病救治工作扎实开展。修订救治实施方案,建立救治台账,完成1315例大病救治工作,救治率达到100%。对41名中重度克山病患者,实施地方病专项救治工作。二是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及县镇一体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徐州市第一医院及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的专家指导下,解决疑难病例213例,开展新项目16项,组织学术讲座70次,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提升技术诊疗水平。三是“一站式报销”政策惠泽于民。完成城乡居民患者住院报销总人数16520人次,享受贫困医疗救助住院的患者4698人次,大病救助375人次,门诊报销慢特病27550人次。全年累计报销7058.06万元。四是规范药品管理,降低就医费用。积极落实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累计采购121种国家中标药品,调整药品费用,坚持合理管理,降低群众就医负担。(五)示范引领,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核酸检测绿色通道,检查结果线上推送,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成立县域心电中心,与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建立心电医联体,实现“心电中心”与“胸痛中心”网格化区域协同急救。三是完成国家医保系统贯标衔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临床诊疗工作。四是电子病历分级达到国家三级标准,持续提升信息化质量控制能力。(六)全力以赴,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围绕“持续提高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主题,规范医疗管理,加强医患沟通,提升安全防范。二是加强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带队,专人负责,有效协调处理医患矛盾10余起,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创造医患和谐环境。(七)文化引领,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新一届工会积极履行工会职能,在“三八妇女节”“5.12国际护士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开展节日慰问和关爱活动。对重大集体活动、疫苗接种一线医务人员开展送餐等后勤保障服务,对困难职工实施暖心救助工程,组织职工运动会,提升团队凝聚力,努力构建精神文明单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推动三中心创建,提升区域专科水平医院积极争取三中心建设专项资金340万元,引进医疗设备27(台)件,于4月23日启动三中心创建工作,上报胸痛中心病例426例.目前,三大中心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国家级胸痛中心创建工作通过网上评审,进入现场验收阶段。(二)强化保障,稳步提升后勤保障质量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国家专项投资项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由国家投资53万元,医院自筹37万元的“医技行政楼外墙改造节能”项目如期完成。投资38万元完成了洗衣房、医疗废物存放点房屋重建及发热门诊、感染科病区污水处理工程。二是累计全年投资价值274万余元,购进电动溶栓床、荧光定量PCR分析仪等38台(件)医用设备,为医院“三中心”建设、业务技能水平提升及新诊疗项目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勠力同心,医院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2021年,医院荣获国家心衰中心“质控达标之星”,获得全市临床中医急诊急救护理技术“大比武”急诊急救团体一等奖,临床团体二等奖,护理团体三等奖的骄人成绩;急诊科被共青团宝鸡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张国平等52同志分别受到省市县各级表彰。三、存在问题、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人才梯队建设工作仍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医院业务发展水平。2.医院学科建设能力不足。(二)整改措施1.做好人才引培工作,力争重点人才项目实现新突破,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实用型人才3-4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0-20名。2.加强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重视专科门诊建设,推动多学科联动,巩固5大中心建设成果,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审核及现场验收,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医院将业务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着力实现医院信息化,着力推进科研创新,着力培育引进人才,着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在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中迈出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1.加大设备投资力度,充分利用中国人口基金会针对国家贫困县“联心助医”项目扶持,整合资金510万元购置市场价值1500万元的核磁共振一台,着力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2.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步伐,为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智慧医院建设工作。2022年,我们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健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卫生健康工作任务、措施,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扎扎实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创造医院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相关资质有由宝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号是43553366661032711A1001号,有效期自2021年12月28日至2036年12月27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