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勉县县委党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在职干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成人学历教育培训及其他短期轮训培训。 | |
住所 | 勉县勉阳镇继光村 | |
法定代表人 | 薛忠平 | |
开办资金 | 18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勉县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0.41万元 | 108.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中共勉县县委党校.公益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度本单位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 2021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着力抓班子、带队伍,抓落实、促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突出主责主业,干部培训工作成绩突出。党校是干部培训教育的主阵地,干部培训教育是党校的中心工作。今年以来,我校突出党校特色,注重培训实效,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培训党员干部共计649人。主办“中共勉县县委党校‘为政’大讲堂”,邀请省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市内外党政领导开展专题讲授8期。(二)注重理论研究,科研工作扎实开展。科研工作是党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升党校教师理论功底的有效途径。在科研论文工作上:全年共撰写高质量论文27篇。其中:提交市级以上论文22篇(获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优秀奖1篇),提交县级论文5篇;在立项课题上:承接省委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课题1项;在决策咨询方面:围绕基层党建、意识形态、党风廉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旅游发展、“三农”等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理论调研,给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提供高质量的科研咨政报告9篇。(三)强化师资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牢固树立人才兴校理念。一是加强专兼职教师培训。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开展线上网络培训4期,安排17名教师参加了外出专题培训,择优选派6名教师参加高层次、专业化的研修班、省市党校系统骨干教师培训班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二是开展5期观摩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基本功。三是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开展专题师资线上培训,培训达13课时,并通过集体备课、结对培养等方法,着力培养年青教师。四是严格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从而打造一支知识博、重品行、守规矩、讲大局的党校优秀教师队伍。(四)合理准备迎检,办学质量评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关于印发〈全省县(区)委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县委及校党委、校委会高度重视,从打造一流县级党校,奋力谱写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新篇章的高度出发,全力做好迎检工作。一是县委高度重视办学质量评估,常委会专题研究党校工作,落实了校务委员会体制,设立10个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将办学经费纳入2022年度预算等工作措施,解决制约党校办学“瓶颈”;落实好“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与县公安局联系共建干警培训基地,对21间学员宿舍进行粉刷装修,同时筹措资金10万余元对宿办楼进行防漏水处理,会议室、小教室增添了投影、音响等教学设备,党校“软件”“硬件”建设得到加强,为办学质量评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校党委、校委会精心组织,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对标找差,分类推进,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明确了整改责任,实行整改销号制,确保办学质量评估体系所有指标均按要求达到评估标准,于2021年10月22日,顺利通过了市级评估检查。(五)围绕中心任务,圆满完成各种专项工作。在基层党建工作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推动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县委及县委组织部党建工作总体部署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狠抓落实。一是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基层党组织“书记项目”、“主题党日+”等活动。二是扎实推动“六共四联”活动。通过积极协调,完成了机关党支部和西坝社区党总支“六共四联”活动;三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落实票决制,发展党员1名。四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等,丰富了党员的组织生活,使全体党员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升。在落实“三项机制”工作上,启用“三项机制”多次,树立了一批优秀先进典型,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同时,及时将优秀先进典型案例进行推广上报。在县委理论讲师团工作上,扎实开展理论宣讲进部门单位、进镇村、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今年,派共出骨干教师外出宣讲147场次,受训干部群众10182人次。在老干部工作上,加强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按要求组织离退休老党员扎实开展“主题党日+”、听党课、学习讨论交流、过政治生日、观看教育影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看望患病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在重大节日逐一走访慰问。在校党委重视关心下,支部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被县委老干局推荐为省级五星级党支部报省委老干局审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压实帮扶责任,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开局之年,我校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对相关工作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强相关工作落实力度。一是进一步强化驻村工作队管理。有效推动落实驻村工作人员轮岗压茬、有序衔接、顺利轮换,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二是筑牢压实帮扶干部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帮扶干部管理力度,确保帮扶干部责任履职到位;三是落实帮扶单位工作职责,按2021年度定点帮扶计划书内容,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是认真开展“六查六问”及“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活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做好学做结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校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多措并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序有力有效进行。一是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党校实际相结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强化个人自学同集中学习有效衔接,以记笔记写心得的方式,让全体老师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层,将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二是积极举办“永远跟党走•启航新征程”红色经典诵读暨红歌比赛;同时,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承诺6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现已完成6项;每位党员从自身出发,共承诺21项,现已完成21项;组建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以“菜单”形式,分片区赴各机关、企业、学校、镇村(社区)进行集中宣讲。三是按照勉县县委“学党史学讲话开新局”大讨论大调研通知安排,8位教师深入企业、农村开展调研,完成4篇调研报告。(三)扎实开展政策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深入推动党的重大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工作,结合基层需求,精心组织教学,科学设置专题,精细管理服务,不断探索改进宣讲的方式方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切实将中省市县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宣讲和阐释解读落到实处,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和群众当中,选派教师深入部门单位、镇村、企业、校园、家庭、田间地头宣讲辅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四史及各级党代会精神等理论政策宣讲147场次,受训干部群众10182人次。(四)设立现场教学点。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结合区域发展和地方特色,挖掘红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经县委同意公布首批勉县县委党校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10个。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尽管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较圆满完成,但与县委的工作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主体班次受制约因素较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二是科研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出精品的数量、咨政作用发挥的还不够,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将在一下两方面做好改进。一是整合资源,强化培训。围绕全县中心任务,加强与县上相关部门的密切联系,积极办好各类主体班次,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档次,增强办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党性修养。加强与兄弟党校之间的业务共享、师资共享、硬件资源共享,形成“大培训”格局。并在做好主责主业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视野,发挥党校党员干部培训职能优势,加强开放办学和对外培训宣传力度,不断吸引和接待外来省、市、县党员干部培训班次。二是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强抓教师业务学习,突出教学中心,抓住机遇,继续选派青年教师到中、省、市委党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教学科研活动,围绕全县中心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力争多出科研成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2年,全校工作的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准绳,以办学质量评估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县委“11366”战略布局,发挥好党校职能作用,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教学科研、理论宣讲、行政后勤和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努力为建设富强勉县、美丽勉县、活力勉县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