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2-05-19 14:26
单位名称 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代表市政府管理开发区有关事务;协调和管理有关部门在开发区内设立的派出或分支机构。
住所 宝鸡市高新大道69号
法定代表人 李峰科
开办资金 1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8.72万元 103.1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在宝鸡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1.提升主体创新能力。围绕高企认定、税收优惠、知识产权申报等,举办宣讲会、座谈会等11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8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兑现2020年度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户、200万元。王建军入选“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宝钛新材料研发创新团队被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2.提升双创孵化能力。推荐华厦悦世界壹空间、“聚能3D”2家创客空间为省级众创空间,新增“巨头鲸”国家级孵化器1家、“钛智能”市级孵化器1家、“启迪之星”市级众创空间1家,“秦诗源”市级星创天地1家。3.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开展“双创”活动63场次,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宝鸡分院在石鼓·太阳市顺利挂牌。与中关村全科盟达成合作,对101户企业开展调研。瑞科新材料等10家民营企业列入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高新区入选全国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创业中心被评为国家级“A类”孵化器。(二)突出项目带动,全力以赴稳增长1.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94个,年度投资163.4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完成到位资金240.8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7%。新引进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户,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完成争取中省资金6.1亿元,完成进度109.8%。2.多措并举稳增长。出台《高新区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制定重点项目奖励实施细则,进一步激发企业加大投资、建设项目、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完善建立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土地、原材料供应等企业困难问题180个。3.做强产业优势。出台《高新区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高新区工业“倍增计划”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成功举办2021国际钛博会,中国钛谷钛及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钛及钛合金军民融合产业园建成投产,中铁高铁电气挂牌上市。(三)扩大对外开放,高质量组团发展1.提速高铁新城建设步伐。总投资约70亿元的永清村1—6组综合改造一期项目建设顺利,马营卫生院搬迁改造工程竣工投用。积极引导高铁新城片区拆迁主体马营镇、建设主体新城公司树立一盘棋思想,在片区开发建设工作中、在面对群众时“补台不拆台”,一致维护政府良好形象。2.打造科技新城增长极。完成了6.8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并通过了市规委会评审,为科技新城高质量建设提供规划技术指导依据。科技新城展示馆建成开放,全面展现宝鸡高新区科技新城的城市特色风貌和宏伟发展蓝图。3.推动综保区全方位开放。综合保税区于3月11日实现封关运行,跨境商品展示销售中心开业运营。制定《宝鸡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试点实施意见》,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首单跨境业务成功开通。总投资33.86亿元的31家企业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实现贸易额5.62亿元,实现了全面开放发展。(四)建设幸福高新,增强人民福祉。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高新区村企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施意见》,将170家驻区规模以上企业与83个村和2个社区精准对接帮扶,累计落实帮扶措施80多个,筹集社会资金1400万元,促进农业提质增资、农民持续增收。2.落实国家促就业政策。开展“春风行动”“高新区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10场次,累计发布岗位4500个,初步达成意向430人。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脱贫劳动力701人。培育新建就业帮扶基地2家、镇村工厂1家,带动周边就业700余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47人。3.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开展秦岭区域“五乱”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加强人防技防结合,确保高新区秦岭区域“五乱”问题全清零,涉及高新区74个问题已全部完成销号备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宝鸡高新区2021年实施重点项目94个,年度投资163.4亿元;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37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0.8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16亿元,同比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8.6亿元,同比增长3.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98%;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新增注册企业2073家、同比增长11.21%;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6亿元,位全市第一。荣获全国节约型机关、2020年度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获批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陕西省首批国家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荣获全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项目谋划先进单位、争取中省资金工作先进单位。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创新资源不足,创业环境有待全面改善。2.产业转型滞后,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优化。3.乡村发展缓慢,统筹城乡有待持续加强。(二)改进措施:1.坚持创新驱动。实施宝鸡创新港、产学研协调创新基地、内陆开放示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巨头鲸—创新创业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力争年内培育瞪羚企业15家、工信部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认定科小180家、高企40家、双创载体6家。2.壮大产业集群。加快中国钛谷新材料产业园、中国钛谷绿色发展示范园建设,提升“中国钛谷”核心优势。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孵化基地、陆港汽配园二期建设,不断提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3.加快城乡发展。全面启动伐鱼河综合开发、市妇幼和市人民医院高新分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孙家滩、郭家崖等棚改项目,加快推进渭滨大道、宝钛路全段改造提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4.提升民生指数。加快推进投资3.2亿元的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力争高新第二幼儿园、高新第十二小学、高新三小东校区年内建成投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高新区将围绕“一谷二中心三区”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三大战略,力促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个千亿产业集群”持续突破,加快高铁新城、科技新城、综合保税区、千渭之会“四大板块”建设,努力实现增长高速度、结构高质量、服务高水平、发展高贡献,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一)加快转型升级。围绕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完善产业链长制,做实项目支撑、园区配套,推动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二)优化“双创”生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撑,加快推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坚持错位发展。围绕“一心两轴三区”总体布局,完善高铁新城综合功能,打造综合保税区开放发展增长极,加快千渭之会综合提升,打造中央创新区、科技生态城。(四)做强发展引擎。坚持领导包抓、专班推进、每季度集中开工,加快实施总投资626.7亿元、年度投资128亿元的51个重点项目,确保如期开工、落地见效。(五)聚力协调发展。突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完善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发展新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全国节约型机关、2020年度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陕西省首批国家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全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项目谋划先进单位、争取中省资金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