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稳居全省前列。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65项,认定登记免税合同103项,圆满完成了省、市两级下达的考核任务,做到了“两个确保”。(二)深入开展“3611”行动计划和反向特派员工作。科技创新服务“3611”行动计划推进以来,依托创智天地服务平台,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务实培训服务,先后举办了反向科技特派员业务培训、税收风险应对与最新税收政策解读、法律知识专题培训、支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培训等6场专题培训活动,参训人员400多人,促进了科技管理干部、镇村扶贫干部、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我中心组织市县反向科技特派员深入工厂和农村,分别挖掘企业技术需求11项、农业技术需求58项。在省技术转移中心、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大力支持下,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和科研技术优势,组织陕西八钢板簧有限公司、宝鸡新钛程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陕西倬瑄农业科技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达成了合作意向。(三)农高会参展成果丰硕。第二十八届农高会筹展工作启动后,中心抽调专人成立工作专班,从参展策划、预算招标、设计搭建、展品征集、参会宣传、疫情防控等方面,及时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筹展参展工作。本届农高会上,组织线上、线下参展商100余家,展示推介名优农产品千余种,累计现场成交及签订供销合同(协议)51.5万元。(四)持续推进科创板企业培育上市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开展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摸底调查服务工作,中心组织专门人员,全面地调查了我市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向30余户企业宣传了科创板培育政策,目前已有23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厅科创板企业培育库。2019年4月,轨道交通供电装备制造国内龙头企业——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省科技厅科创板企业培育库,经过2年多的培育发展,该公司(股票代码:688285,股票简称:高铁电气)于2021年10月20日成功登陆科创板,正式挂牌交易,成为我市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五)技术转移工作成绩斐然。1、完成了《宝鸡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工作指引》和《宝鸡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申报书》的撰写工作。2、完成了全市技术经理人调查登记工作,全市有51名学历高、职称高、技术高的技术经理人登记报名,为后续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3、先后组织我市15家相关企业参加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第五届丝博会陕西科技展、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1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大会暨秦创原增材制造“两链”融合高端论坛等活动7次。4、根据省科技厅《关于组织2020年度全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年度考核的通知》要求,完成了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年度考核申报工作。(六)高质量完成了科技宣传及科技资源服务工作。1、全年刊发宣传科技会议、科技下乡等重大活动新闻报道稿件49篇;完成并上报原创微视频、微动漫共计6部,其中微视频《甘薯专家刘明慧》,在科技部举办的2021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征集活动中获三等奖,动漫作品《加强疫情防控共建法制社会》、《秦岭生态》、《云剑行动》参加省委政法委、省平安办主办的第五届平安陕西“三微”比赛暨优秀政法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微视频《家风》在宝鸡机关党建网上展播,作品《第一书记任晓飞》参加省委网信办、央视网组织举办的陕西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网络主题展播活动。2、查新中心利用科技数据库资源优势,为我市农业、林业、气象、医院等53家单位提供55个科技项目查新、政策解读,其中科研立项21项,行业鉴定4项,新产品开发4项;同时为查新企业检索及下载相关文献700余篇。(七)持续深化“两地三方”科技战略合作。1、组织我市县有关部门、企业与西农大签订“两地三方”战略合作项目(协议)11项,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对签订的“11项合作协议”“5项共建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区、市有关级部门,明确职责,合作共建。2、组织千阳旱地小麦、岐山猕猴桃、陇县大豆试验站申报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为试验示范站争取建设经费120万元(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奖补、市级财政建设配套经费各60万元)。3、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余期(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余人(次)。4、组织市聘专家制定《2021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发放专家津贴24万元。5、围绕奶山羊、小麦、苹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征集试验示范站、专家大院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需求12项。6、组织市农科院与陈仓区实惠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业科技服务合作协议,邀请西农大小麦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八)做好政务信息化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心配合市科技局及时更新市级部门网站栏目内容,加强对市局门户网站的日常监测,杜绝已发布信息中出现违规问题。同时配合我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完成了市科技局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工作及宝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评价调查工作。2021年,我中心依托已建立的省科技计划项目在线视频答辩系统,为我市中铁宝桥、宝鸡石油钢管、秦川机床、高新区等40多家企业提供重大科技项目和科学技术奖评审在线视频答辩服务,全年累计服务50多个场次。(九)完成了局机关交办的其他重点工作。1、按照局机关安排,组织人员对我市航空航天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产业、工业重点产业、机器人产业及新能源等领域开展调研活动,完成《宝鸡市航空航天产业调研报告》、《宝鸡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5篇,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按照市科技局工作安排,参与了全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起草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宝鸡政策包》,编印《秦创原工作专报》12期;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宝鸡企业联络处设计筹建工作,起草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宝鸡企业联络处管理办法》等工作。3、参与筹备秦创原“三方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暨宝鸡技术需求发布会”,完成了企业技术需求摸底调查工作,收集整理技术需求90多项。4、按照省科技厅加强市级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绩效考核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宝鸡中心绩效考核材料汇编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1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65项,成交总金额34.03亿元。认定登记免税合同103项,合同总金额3.44亿元,核定技术交易额2.7亿元,为我市企业减免税约1300万元,经省科技厅考核,中心被评为全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考核优秀单位、全省技术交易认定登记优秀机构;第二十八届农高会组织线上、线下参展商100余家,展示推介名优农产品千余种,累计现场成交及签订供销合同(协议)51.5万元。宝鸡展团签约落地重大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0个,引资51.92亿元,12项农产品获后稷奖、后稷特别奖,我市获得本届农高会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和优秀成交奖;原创微视频、微动漫共计6部,其中微视频《甘薯专家刘明慧》,在科技部举办的2021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征集活动中获三等奖;查新中心利用科技数据库资源优势,为我市农业、林业、气象、医院等53家单位提供55个科技项目查新、政策解读,其中科研立项21项,行业鉴定4项,新产品开发4项;同时为查新企业检索及下载相关文献700余篇;组织我市县有关部门、企业与西农大签订“两地三方”战略合作项目(协议)11项,为试验示范站争取建设经费120万元(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奖补、市级财政建设配套经费各60万元),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余期(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余人(次);为我市中铁宝桥、宝鸡石油钢管、秦川机床、高新区等40多家企业提供重大科技项目和科学技术奖评审在线视频答辩服务,全年累计服务50多个场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思路不活,很多时候循规蹈矩,按以往的经验办事;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作风不扎实,不精益求精,处理问题的存在畏难情绪;中心人员变化,新老交替,业务衔接有待加强。(二)改进措施:继续加强单位干部综合能力提升,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扬传帮带精神,积极开展内部交流学习,传授工作经验,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局面。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持续抓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做到“两个确保”。(二)启动建设秦创原(宝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域内、域外各类科技资源,实现与省级秦创原网络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以促进宝鸡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宝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的融合,整合资源共同促进科技成果交流与转化。(四)强化产学研合作工作。加大与省内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助推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五)做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工作,解决企业对创新型高端科技人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