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18 17:17
单位名称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升农机化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组织实施“智慧农机”建设等农业机械化项目;组织开展农机化科研、推广、培训工作。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闫晓宇
开办资金 3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2.13万元 253.41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2021年,市农机化中心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着力发挥信息化、数据化在农机化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全力引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着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做好购置补贴、深松整地、项目实施、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确保农机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一)农机政策性补贴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45万元,占年度中央下达我市补贴资金的99%,受益农户达1.31万户,补贴各类农机具1.5万台。全市共投入深松整地机具528台,完成深松面积77.55万亩,全面完成任务,约占全省总任务的四分之一。(二)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有序进行。抓住关键农时季节,精心组织春耕、“三夏”、“三秋”机械化生产,保障粮食生产高效安全。全市共投入38万余台农业机械,适时完成农时季节的抢收抢种工作。截止目前,机播小麦417万亩,机播率达到96.5%,机收小麦444.4万亩,机收率99.25%;机播玉米369.63万亩,机播率99%,机收玉米210.02万亩,机收率达到58.8%,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9%。“三秋”期间,针对我市连续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农田积水,及时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抢排田间积水抢收抢种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全力做好抢排田间积水抢收抢种工作。中心集中采购了45台水泵及时送到受灾严重的县区,并组织人力指导排涝作业。同时组织112台无人机开展飞播作业,飞播面积2.02万亩,确保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三)农业机械化跨区作业收益可观。全年共组织5000余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赴河南、湖北、甘肃等地开展跨区作业,预计全市农机大户跨区作业总收入可超过5亿元。市局党组成员分组对农机手进行跨区作业跟踪服务与慰问,与当地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2起,联系机收业务165余宗,切实维护和保障了机手在当地的合法权益和作业安全。(四)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加强对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的扶持力度,全力促进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目前全市拥有部级农机示范合作社3个,省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7个。2021年,向省中心推荐上报了全市拟扶持农机合作社33家,扶持4家竞争能力强、销路好的本地农机生产企业。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渭南市农机协会,为政府、农机化行业和农机使用者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质量跟踪调查,共接到投诉8起,处理2起,简易处理3起,不在受理范围3起,挽回群众损失50万元。11月9日-13日,在延安组织举办了全市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各县(市、区)业务负责同志、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植大户等50余人参加了培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组织农机手和合作社参加各类全国性技能大赛,捷报频传。我市5名参赛队员参加陕西省首届农机手操作技能竞赛,农机手贾旦娃荣获联合收获机组竞赛全省三等奖。(五)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大力推广。依托已建成的东部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了全省智慧农机助力乡村振兴果园机械推进会、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陕西分赛区活动、全省“三夏”农机化生产暨小麦机收减损现场会,演示推广了新型果园机械、收获、播种机械、5335农机新技术、机收减损技术等,促进了先进农机技术在渭南的推广应用。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1年,共机收小麦面积444.4万亩,机播小麦417万亩;机播玉米369.63万亩,机收玉米210.02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9%。全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45万元,受益农户达1.31万户,补贴各类农机具1.5万台。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的问题1.农机购置补贴及深松整地等重点工作推动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由于今年资金下达至各县时间较晚,又是新一轮补贴标准实施的开局之年,导致个别县的资金兑付进度较为缓慢。2.畜牧业、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较低,与我市畜牧业、特色果业大市发展极不匹配,亟待提升改进。(二)整改措施1.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做好2022年中心各项重点工作。2.加强党建工作,以市委“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农机化重点工作同安排共部署同落实。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2年,中心将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信息化、数据化在农机化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推动我市农机化与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着力做好重点项目、购置补贴、重要农时生产以及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一)继续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围绕优化农机装备,突破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薄弱环节这一重点,完善购机补贴方案,简化程序,方便群众,阳光操作。一是加强培训宣传,强化监督指导。优化购机程序,切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二是创新驱动,打造智慧农机。加强互联网与农机补贴的融合,探索用互联网+补贴申请新模式,让农户更加便捷的申请补贴。三是加强监管,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依照抽查监管办法,加大对违规经销企业的处理力度,净化补贴环境。四是加强年度绩效考核,确保补贴政策规范廉洁高效实施。(二)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继续做好“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指导服务工作,继续推广小麦宽幅播种、春玉米增密度、深松、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新机具,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认真实施农机化项目。一是充分运用陕西省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这一平台,继续围绕“3+X”工程这一主线,主攻设施农业、果蔬业、畜牧业等特色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技术。二是强化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建设。突出工作的创新性,利用市级网络平台即时跟踪深松动态,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推进以智能监测信息作为质量保障和兑付结算依据,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四)做大做强跨区作业服务品牌。持续推进跨区作业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我市农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机手整体素质不断增强。通过跨区作业,带动形成一批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业务培训、区域性维修中心等特色服务品牌,唱响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地域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渭南跨区作业服务“金字招牌”。(五)培育扶持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市打造一批大田农事服务、植保飞防服务、秸秆综合利用、果业生产等各具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到3个,形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服务能力、规模经营能力、产业化发展能力、配套保障能力,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六)推进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继续巩固已成功创建全国机械化示范县的创建成果,深入交流典型经验,指导培育蒲城县、富平县、白水县、合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通过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全市主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