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发布时间: 2022-05-18 17:08
单位名称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古籍展览;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历史著作及图录编辑出版。
住所 宝鸡市滨河大道中华石鼓园
法定代表人 陈亮
开办资金 43939.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254.43万元 20122.8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以安全管理为重点,提升文物保护工作质量1.安全防护设施升级改造。技防方面,安全防范系统提升改造工程完工报省局验收。整个园区新增各类监控摄像头176台,报警探测器及设备约300个,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防控体系。物防方面,今年新增警犬1只,配备巡逻摩托车1台、执法记录仪4部、防刺服4套、防寒服9套、警戒桩50个、铁马栅栏30个等各类配套设施装备。消防方面,完成消防器材的配备更换、消防评估和防雷检测。人防方面,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应急预案学习演练活动,2人次参加保卫干部业务培训班,全院职工安全意识水平不断提高。2.疫情防控不放松。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严防死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累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班子会4次、专题会4次、研判会2次。做好游客信息核查登记工作,并且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公示牌向社会发布疫情情况和疫情期间参观须知,引导游客做好个人防护。做好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工作,对疫苗接种情况、人员外出情况、参观人数及时统计,按要求每日、每周进行上报。(二)文物管理保护得到新加强1.藏品管理规范化。修改、完善藏品管理制度,完成了智能钥匙柜的安装培训工作,已经正常投入使用;整理、补充、完善3000余件珍贵文物档案;接收捐赠、移交文物614组(1110件),其中195件带钩已全部清理,经初步筛选认定后192件全部登录上账,完成了藏品信息表的填写;接受省局“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并顺利通过验收;对市审计局在文物保护专项审计工作中指出的藏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实整改,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立项工作,编制的保护利用方案已逐级上报。2.藏品保护标准化。及时做好展厅及库房的预防性保护监测及设备维护工作;纸质文物除湿后用高阻隔膜封存,确保文物的保存环境安全;完成“馆藏可移动珍贵文物防震预防性保护”“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两个项目的结项验收工作;“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共保护修复青铜器205件;“馆藏可移动珍贵文物防震预防性保护”项目实现23件珍贵文物的防震预防性保护目标任务;“宝鸡市宏运·公园里考古发掘项目M32出土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完成结项验收,对出土的14件彩绘陶质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三)陈列展览工作干出新成绩1.举办14场临时展览。策划《何尊特别展》《牛转乾坤》《碰撞·交流·融合——丝绸之路上的宝鸡与吐鲁番》等4个原创展览;合作举办《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精品展》《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土司遗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等4个特色展览;在云展览公众平台举办《我眼中的青铜器》《共享·传承·发现》等6个线上展览。2.开办5场专题讲座。举办“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金属类文物保护专题”、“李文儒先生学术讨论会”、“白底黑花磁州窑”“祭祀与青铜器”五个专题讲座,并进行线上直播。3.完成6场文物外展工作。完成在邯郸市博物馆主办的《琢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玉器特展》;参与了《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窑考古成果展》等4个境内展览;《匠·心——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完成陈列方案的编制,已报送市局。(四)宣传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1.宣教职能重发挥。全年博物院参观人数51万人次。完成国家卫健委、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国家文物局调研考察组、中央文史研究馆考察组、清华大学求真学院等团体接待工作。推出“镜钮之谜”“青铜器的常见病害”等35期宝博微课堂,参加省文物局的“秦娃说宝”活动,录制5个宣传视频,参与“云讲国宝”3期视频宣讲活动,获得了上万的浏览量。2.以传统节日为依托,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春节期间为游客开展“展厅寻宝”“福牛贺岁”等8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活动。五一期间和高新昌盛路社区、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一起开展庆祝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活动。国庆节为高新二小300余名师生、西安外国语大学60余名留学生,进行了“展国旗、做国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阳节,邀请百余名老人参加“九九重阳节感恩敬老传孝道”活动。联合民政局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全年累计共开展社会教育活动42场。3.研学活动实打实。周秦历史宣讲队赴大坪村明德小学、新街镇老庄小学、拓石镇第三九年制学校,为五百余名师生开展了“流动博物馆”进乡村活动。与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外事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被授予“美育教育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西安外事学院书法教学实践基地”。(五)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文化产业促进发展1.为助力十四运,对中华石鼓园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更换园区游览导示牌、无障碍指示牌42块,改造无障碍公共卫生间4个、增加无障碍停车位6处。无障碍通道增设了栏杆。对园区人工湖步行桥进行维修改造。对展厅部分鼓包、开裂橡胶地板进行拆除、更换,面积约190平方米。对中央空调主机和管道、阀门、末端设备进行了维护,确保运行正常。2.集思广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创商店、中华石鼓园研学基地已经对外开放;石鼓书院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文博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在《中国博物馆》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策展实践》等学术论文15篇,出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珍品讲读》专著1部,我院编撰的《止戈为武——两周军事文化展》《书道之祖——陈仓古彝吉金欣赏》出版。承担的《宝鸡文物背后的故事》一书完成书稿的审稿、编辑工作,已提交至编委会。2.文创工作取得成绩完成两台消费扶贫专柜的投放工作;参加第五届丝绸之路暨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我院5大类近30个品种的文创精品参展。参加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年会,我院文创产品青铜器剪纸卷轴、来盉紫砂茶具被评选为2020年度文化创意产品优秀奖。3.媒体宣传影响不断扩大配合央视新闻、陕西省广播电台、西部网、强跃工作室、喜马拉雅拍摄完成《我爱我的家乡》、《博物院宣传》、《馆宝讲宝》、《沿着高速看中国》、《说走就走》《我爱我的家乡》等宣传片拍摄和直播活动9场。何尊作为高人气明星文物,在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展演季》节目最后一期精彩亮相。全年,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67条,网站发布信息133条,微博发布1456条、完成申请官方微信视频号注册认证。文物局报送信息34条。4.志愿者工作成果丰2021年,全年志愿者累计服务10919.5小时,志愿者“我是国宝代言人”项目荣获宝鸡市最佳志愿者服务项目,社会志愿者高春华荣获得宝鸡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2021年,我院展览《文物里的中国》荣获陕西省第一届(2018——2020年度)优秀展览最佳内容设计奖,展览《牛转乾坤——辛丑新春生肖文物联展》荣获中国文物报社“创意展陈布展一等奖”;西周“四耳簋”被评为2021年百姓最喜爱的十件牛文物之一;我院文创产品青铜器剪纸卷轴、来盉紫砂茶具被评选为2020年度文化创意产品优秀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2021年,经过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2、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政策和经费支持;3、园区基建工程欠款急需落实。(二)改进措施1、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参加专业讲座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水平,2、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更好地传承文化。3、继续抓好博物院免费开放工作,多方争取资金。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完成“子孙永宝用”金文专题陈列,举办《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匠·心——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宝鸡文物精品展》等展览。完成基本陈列改造方案编撰工作。(二)完成在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举办的《繁简之间——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纹饰艺术展》和绵阳市博物馆、吐鲁番市博物馆举办的《琢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玉器特展》。(三)积极邀请省文物局鉴定委员会专家对新入藏的500余件文物进行鉴定定级,并进行信息采集、登录上账,按类分别入库。(四)完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方案》的编审工作。协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做好“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展第二阶段”的实施工作。(五)做好申报第二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及“秦机捐历代铜带钩保护修复”项目立项工作。(六)继续做好馆藏文物的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安防升级改造项目一期验收;完成各类应急演练4次以上;持续做好扫黑除恶及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七)创新社会教育形式,继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社会教育活动和免费开放各项工作。(八)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完成IP形象发布工作;与多家文创公司合作,开发周秦文化创意产品20余种,研发数字藏品和数字文创产品并完成发售工作;完成石鼓书院项目建设。(九)完成园区增压泵房的升级改造工程;临展厅二楼至三楼新增两部扶梯。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我院展览《文物里的中国》荣获陕西省第一届(2018——2020年度)优秀展览最佳内容设计奖,展览《牛转乾坤——辛丑新春生肖文物联展》荣获中国文物报社“创意展陈布展一等奖”;西周“四耳簋”被评为2021年百姓最喜爱的十件牛文物之一;我院文创产品青铜器剪纸卷轴、来盉紫砂茶具被评选为2020年度文化创意产品优秀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