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围绕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参与全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重大项目论证实施,提出农业发展对策建议;完成国省市农业科研任务,开展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等研究;开展农作物和果菜等作物育种、栽培技术、经营模式、产品研发等研究;开展种质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研究和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储备工作,指导全市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 |
住所 | 陕西省岐山县朝阳路5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明慧 | |
开办资金 | 1370.4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8.9万元 | 32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院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1年,我院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以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为动力,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统筹推进科研结构调整、项目申报与实施、科技研发与服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不断拓展科研领域。认真落实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基层农技员培训项目,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共设立葡萄、食用菌、粮油等11个培训班次培训660人。完成了50名高素质农民的考核认定工作。依托与西农大园艺学院协作开展的鲜食葡萄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服务宝鸡葡萄产业高效发展,在扶风、岐山、凤翔推广葡萄健康高效栽培技术1500亩。利用我院玻璃日光温室,开展设施大樱桃新品种引进与限根栽培研究,筛选了早、中、晚熟品种10个,为宝鸡樱桃产业品质化提升和品牌化打造提供支撑。(二)是加大技术集成创制与推广。积极申报并成功建成了千阳县旱地小麦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在洋县建成由刘明慧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的汉中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了甘薯轻简化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甘薯健康壮苗栽培技术研发;开展的玉米密植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为增密扩面提产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特色抗根肿病蔬菜品种筛选,集成冷床基质水培育苗、漂浮育苗、水肥一体及绿色防控等技术,组装了太白高山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新品种新技术2800余亩。麟游专家工作站继续服务指导甘薯产业发展,建立秦薯5号示范田120余亩,开展甘薯、魔芋产业技术培训、田间指导6次。全院干部职工完成办实事39件。(三)扎实做好科技入园服务。全院有果业蔬菜产业技术入园服务8人,全市粮油蔬菜专家团科技特派员14人,省“三区”人才15人。针对入园服务工作,院所有领导与入园服务同志一起逐园区开展对接督导检查,了解园区困难和意愿,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8名入园人员围绕食用菌、辣椒、西甜瓜、苹果、圣女果等作物共开展入园服务30场次,举办专题实用技术培训10场次,赠送自研科研成果苹果疏花疏果剪,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解决生产实际难题7个,有力的促进了园区产业健康发展。(四)强化人才建设。为人才发展搭平台、拓渠道、提空间。邀请西农大、省种子管理工作站专家来院开展农科讲堂2次,邀请宝鸡十大杰出青年李攀、全国十佳职业农民张凌云开展先进事迹分享会2期,举办“道德讲堂”2期。有1名同志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获“宝鸡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在2021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征集活动中,由陕西省科技厅推荐,宝鸡市科技局制作的《甘薯专家刘明慧》获得科技部优秀作品奖。全年有20余人次前往省内外科研院所参观交流,发表科技论文33篇。(五)规范单位管理。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科研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财务管理等规定制度,认真做好公车管理和使用。年内顺利创建为市级文明单位,积极开展文明卫生科室创建、“宝鸡好人”推荐、网上投票点赞等,扎实开展志愿服务5项,累计服务时长4926小时。积极参与局系统党建知识竞赛,向局网站及微信平台推送各类信息120篇。做好科研办公环境美化绿化工作,对办公区两个花园进行了绿化改造。(六)加强党的建设。制定了院党委工作计划、理论学习安排意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每月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全院党员干部配发党史学习教育指定学习材料39套,开展“夜学”41次。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深化以案促改工作要点,与各支部签订责任书,层层夯实责任任务。组织开展“人人讲党史、周周微党课、月月大讲堂、聚力办实事”、“六个引领开新局”等活动,共拍摄微党课6期,获二等奖1项。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正面清单、负面清单。落实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涉农工程项目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活动,按要求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自查自纠和对照检查,抓好组织实施和整改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开展“单位联点党员领岗、共建共享幸福家园”活动,全年参加社区党建活动5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建成科技厅千阳县旱地小麦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登记甘薯新品种3个,发布省、市地方标准4项,发表交流科研论文33篇。征引收集特异种质资源320余份,选育出12个小麦新品系,6个玉米新品系;秦紫薯4号、秦渝紫5号、绥薯1号三个甘薯新品种完成登记,等待颁发证书。首次从全国引入菜用甘薯新品种19个在我省试种。组织实施科研课题23项,开展小麦、玉米、大豆及油菜国省联合体品种区域试验32组。高质量组织申报了“宝鸡市农科院陇县大豆试验示范站”等陕西省科技厅项目11项,“早熟多抗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省联盟重大项目、一般项目4项,“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8个项目获得立项,到位经费302万元。“甘薯机械轻简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宝杂油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8个省级项目通过验收。主持完成的“高花青苷紫甘薯新品种选育及功能食品开发”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主持完成的“甘薯轻简化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苹果疏花疏果配套机械示范创新集成”等2个项目成功申报陕西省农业技术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目前进入公示阶段。经省、市质监局发布技术规程3项。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科技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标发达地区农科院所,仍然存在育种手段单一,培育的品种综合性状不够突出,市场影响力不够,科技成果档次不高,科研服务的推动力不强等现象。2、科研支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推广需要科技人才和项目的持续支撑,与农业追赶超越及创新发展的要求相比,我院存在专业科研人员数量不足,高层次人员不多,项目争取面窄、实际到位资金少、持续性差等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受地域限制高层次科研人才不愿落户、难以久留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3、干事创业的环境仍需加强。受地域和文化认识氛围的限制,科研人员扎根一线,埋头苦干实干的韧劲和耐性有所减弱,科研团队的创新性和发展动力有所减退,还需要从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二)改进措施1、突出自主研发提实力。始终把科技研发作为立院强院的核心,努力提升现有科研平台建设,创建更多新优科研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加强科研交流,加快小麦、甘薯、蔬菜等优势科研,加强杂粮、玉米、魔芋、油菜、果树等新优科研,多措并举,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在科研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上狠下功夫。2、坚持项目建设增动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研究所、室争取项目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单位科研资源优势,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大力向上争项目,积极横向找项目,重点在拓展项目争取领域、提升项目争取能力上求突破,在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上下功夫,持续改善科研设施装备条件,强力推进科研项目高效实施,推进单位加快发展。3、坚持协同创新求突破。注重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育种企业横向联合,深层次推进与西北农大农学院、徐州农科院等院校开展的育种、项目实施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推进与麟游、太白县政府院县科技创新服务合作,扎实推进院麟游工作站和太白工作站各项工作,继续做好科企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共享资源,整合力量,加快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将以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重点做好科研结构调整、中省重大农业专项申报及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单位管理和党的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解放思想突破禁锢。着眼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薄弱和短板,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转变观念。开阔眼界,找准突破口,发挥优势特长,凝心聚力实现追赶超越。二是推进研发提实力。做大做强优势科研,发挥好两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和一个省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作用,以落实高质量发展十二项重点工作为基础,推进脱毒甘薯、辣椒种苗产业化,加强与市县农技种子部门的合作,开展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及技术服务。三是坚持项目建设增动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研究所、各研究室争取项目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单位科研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大力向上争项目,积极横向找项目,重点在拓展项目争取领域、提升项目争取能力上求突破,在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上下功夫,持续改善科研设施装备条件,强力推进科研项目高效实施,推进单位加快发展。四是助力乡村振兴优服务。聚焦科技助推产业,深入推进科技下乡行动,着力化解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难题,深化科技推广服务力度,持续推进示范基地(点)建设,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所公益性职能和优势,积极做好科技服务和产业扶贫,提升科技影响力。五是坚持党建引领强保障。坚持党的建设和科研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谋划,切实加强领导班子、中层干部队伍和群团组织建设,统筹抓好党建工作、单位管理、精神文明、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强化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用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全方位做好科研、管理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工作,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全年建成科技厅千阳县旱地小麦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登记甘薯新品种3个,发布省、市地方标准4项,发表交流科研论文33篇。征引收集特异种质资源320余份,选育出12个小麦新品系,6个玉米新品系;秦紫薯4号、秦渝紫5号、绥薯1号三个甘薯新品种完成登记,等待颁发证书。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