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考古发掘,弘扬民族文化。宝鸡地区田野文物调查、勘探和发掘;文物考古课题研究;县区文物工作业务指导。 | |
住所 | 宝鸡市渭滨区西宝路1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辛怡华 | |
开办资金 | 66.0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2.68万元 | 73.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独立的考古发掘。宝鸡文理学院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项目古墓葬考古发掘。自2020年10月开始至2021年12月结束,历时一年有余,本次共发掘墓葬206座,出土各类器物近500件(组)。宝鸡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中轻型变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建设项目古墓葬考古发掘。自2021年8月开始发掘至今,共发掘墓葬124座、车马坑4座,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约60%。目前共出土随葬品200余件,其中青铜礼器近20件。宏运•公园里项目建设考古发掘。2021年5~8月,我所对该项目所勘探出来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19座。本次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200余件。宝鸡姜城堡城中村改造项目考古发掘。2021年5月发掘灰坑、墓葬等各类遗迹37座(其中灰坑25座、墓葬12座),灰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墓葬时代为战国时期,出土陶器、石器、铜器等遗物百余件。陈仓区轨工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暨宝鸡时代提质增能项目考古发掘。2021年4~6月,我所对项目所涉及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各类遗迹35座,出土各类遗物80余件。金台区金河工业园区管委会牛氏庙储备用地项目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出土陶、铜、铁等随葬品100余件。96037部队营区建设项目考古发掘。我所对项目所涉1座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墓葬为竖穴斜坡墓道土洞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北壁开凿壁龛一个。龛内出土黑釉瓷罐1件。依据出土器物及墓葬形制判断,该墓为宋金时期墓葬。眉县常兴镇郭河村汉代墓葬抢救性考古发掘。10月28日至11月2日,我所自筹资金,联合眉县博物馆抢救性清理东汉时期墓葬两座,出土釉陶壶、釉陶仓、陶灶、陶罐、钱币等随葬品8件(组)。最大收获为发现M1建造墓葬时所用的形制较大、纹饰精美的空心砖。(二)对外合作。开展秦公一号大墓附属车马坑考古发掘。经过国家文物局同意,2021年我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秦陵园博物馆在2020年发掘的基础上对未完成部分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于7月,12月结束。考古勘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在2021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任务十分繁重,本年度共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项目50项,调查面积约6000000平方米,勘探面积约3500亩。在中车时代提质增能项目中勘探出遗址1200平米。在武警营区项目勘探过程中勘探出古墓葬古墓51座,1座古窑址,在姜城堡城中改造项目中勘探出古遗址200平米,墓葬12座。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协助陈仓下站遗址参加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陈仓区下站遗址是2020年6~11月我所同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合作进行的一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800平米,发掘祭祀坑52座,房址3座,灰坑20余处。本次发掘出土带有“密”字的陶器残片,结合文献记载判断下站遗址为秦宣公所建密畤,祭祀青帝,遗址延续使用到西汉时期,至西汉晚期王莽改制被废。为了更好的宣传宝鸡地区古代文化,丰富宝鸡地区汉代祭祀文化,我所与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积极配合,对遗址的发掘工作做了大量的阐释工作,使该遗址发掘的意义为更多大众所了解,最终该遗址入围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发布的20篇原创微信公众号,内容涉及活动报道、信息公开、考古专业知识等。其中《清姜河畔的秘密——宝鸡益门二号春秋墓发掘记》等原创文章获得其它文博行业公众号转载。举办公众考古活动2021年11月12日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市文物局机关支部、宝鸡日报社文体部及相关党支部举办了“走进考古工地体验考古魅力”主题党日活动暨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公众考古活动。内容包括考古知识讲座和现场考古体验两部分。11月18日,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与九三学社宝鸡市委员会开展“弘扬优秀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文物保护专题活动。内容包括专题座谈会和考古现场实地调研两部分。我所历来重视考古研究工作,将学术研究作为立所之本。完成《宝鸡郭家崖考古发掘报告》1部,完成考古简报、论文10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目前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员问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日常运行管理人员缺乏,人员的严重不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宝鸡考古工作的开展。编制11人,现有8人,缺编3人。人才引进人员的离职,造成有编制无工作人员的现状。编制少,造成在职人员职称上不去,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的缺少,考古力量薄弱,根本无法满足宝鸡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极大地制约了宝鸡文物事业的发展和项目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二)改进的措施。针对职称设置严重不足的情况,我所将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反映现实情况,建议尽快扩大人员编制,积极培养专业技术力量和运行管理人员,特别是培养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和提高在职人员职称。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我单位将继续按照宗旨及业务范围规定的内容,开展宝鸡地区考古相关工作。(一)继续开展宝鸡法士特考古发掘项目。法士特项目的发掘目前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考古发掘工作规程,在保证发掘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发掘任务。(二)做好配合基本建设及抢救性考古发掘、勘探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及抢救性考古发掘是我所的一大职能,自2018年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团体领队资质以来,我所先后承担了10余项考古发掘任务。发掘墓葬近300座,出土文物千余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所将秉承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两利原则,继续做好宝鸡地区的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工作。(三)加强学术研究工作。一是完成《旭光墓地考古发掘报告》初稿及出版编辑工作。旭光墓地是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宝鸡市高新区,为配合基本建设所做的一项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77座,以西周和战国墓葬为主。发掘完成后我所随即开展了资料整理工作,目前基本完成了文字描述,墓葬、器物的绘图工作,完成出版社竞争性磋商工作,计划2022年完成报告初稿。二是加大考古发掘出土品的保护修复工作。近年来我所做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同时也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由于考古发掘品许多存在残损现象,包括史前时期彩陶、西周时期铜礼器、唐代铜镜、彩绘陶等。为了使这些残损文物早日发挥弘扬古代文明的作用,计划对近年来发掘出土的文物加大保护修复力度。三是推进考古工作多学科合作。在之前的考古发掘工作中,我所已经与包括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在内的众多大学展开过科技考古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扩展了研究的深度,也为我所的考古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在将来的考古发掘中,我所计划引进包括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多学科合作的项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