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开展的具体工作:1、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招收职业高中学生。根据我区教育水平和教学实际,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2021年后半年新招收职业高中班学生135名,在校学生总数298名,共设置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三个年级8个教学班,促使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序开展。2、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力度。《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体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形成“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全面整合职教资源。由于办学机构繁多,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协调,运行效率低下。因此,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理顺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教育部门为所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的界限,将全区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进行重组或调整,整合各培训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坚持联合办学、优势互补的原则,采取“以长为主、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办学模式,统领安塞各类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改变原来各职教机构规模小,办学效益差的现状。3、继续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在区上相关部门的安排下,3月份分两期对全区300余名劳务输出人员进行务工人员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培训;8月下旬对新招聘的100名特岗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11月份聘请延安大学教授对全区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256名职工进行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4、坚持合作办学,不断加强远程网络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合作办学力度。2021年我校继续加大与陕西师范大学远程网络教育及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合作办学,现有远程网络教育在籍学员236名,开放教育在籍学员26名。我校与陕师大及广播电视大学的合作办学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各行各业职工的高度欢迎,同时为我区干部职工的学历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年度继续被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5、优化教师队伍,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库。学校要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技能、重实践、重应用的特点,加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本年度学校共派出6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培训专业有“德育教育”“电子商务”、“职教管理”、“工艺美术”、“社区教育”等。6、重视校园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我们将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重点抓好校舍设施设备安全、师生在校人身安全等。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及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相关措施,并做到层层落实,全员参与。加大教育、监督、检查力度。要以防为主,通过加强对师生的经常性教育和检查督促及消防演练,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杜绝各类人为事故的发生。加强学校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确保校园及师生的安全,创设教育和谐发展的平安环境和氛围。7、2021年学校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开展了“行业精准扶贫”活动,校党支部及校委会成员实行“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问题,保障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上级部门及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继续加大职高班招生的力度与规模;2、完成了近2500余人的相关培训任务;3、加大了合作办学规模;4、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5、狠抓校园安全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6、“行业精准扶贫”落实到位,使贫困户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逐步走向就业岗位或向更高一级的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校在2021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1、学校专业设置单一,需进一步争取上级部门完善专业建设的办学需求。2、职业教育发展薄弱,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城市化新发展的要求。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技能老师短缺。4、优质教育资源仞无法满足求学者的需求。5、急需新建专业技能培训的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四、整改措施:1、学校基本设施和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快申请新建实训室的立项进度;二是加大招生力度与规模,争取下学期招生突破350人;三是加快学校院子软化的进度,并尽快投入使用,来满足学生上课和活动需求,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四是建议城建、市场、交通等部门尽快完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排除干扰与安全隐患。2、进一步加强我区职业教育整合工作,增强职业培训和联合办学,遵循规定程序,做好教育经费的预算安排,逐步提高公用经费并进一步向以技能培训为主联合办学倾斜。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补充新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议教体局为我校分配或聘请相应的短缺教师。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