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救助管理站(汉中市南郑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汉中市南郑区救助管理站(汉中市南郑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17 16:45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救助管理站(汉中市南郑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民政执法,社会综合管理,对生活无着人员及非本地户籍临时遇困人员进行救助管理等相关业务,负责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及反家庭暴力庇护救助工作。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杨家坝村七组
法定代表人 李宝泉
开办资金 55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5.12万元 490.63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救助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于2021年8月依据相关规定,办理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执行单位规章情况:2021年,我站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积极履行救助职能,严格按照中办国办文件精神和要求,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南郑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二、工作开展情况:1.坚持疫情期间常态化救助。为提高救助效率,严格执行全天24小时救助接待,救助区增加了24小时值守管理员,专门负责受助人员生活照料。2.做好应急救助,增强救助工作能动性。工作中我们注重了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应急救助。提前制定工作预案,确保节庆活动和重要会议的安全稳定;3.认真抓好专项救助。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活动,每到冬夏来临及早制定方案、落实人员开展街面巡查,为受助人员及时送上温暖和清凉;4.加大力量开展寻亲及跨省接护送,户口安置等工作。对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加强与公安机关协调配合,采取DNA及人脸比对、发布寻亲信息等方式,提升寻亲成功率。对查明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及时与流出地救助机构对接,安全护送返乡。对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人员,进行户口登记,购买合作医疗保险,送相关机构长期安置。2021年共发布寻亲信息32条,跨省护送16人,落户安置4人。5.健全机制,构建运行高效的未保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民政牵头总抓作用,整合多方资源,调整成立为新的“汉中市南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全覆盖。同时,试点开展了儿童信息员制度,初步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运行机制。6.创新方式,智能化管理平台。委托专业机构开发了“南郑区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该信息管理平台已上线运行。管理平台将和多部门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互通,为推动我区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有效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7.精准服务,建立分级预警保护机制。2021将全区未成年人中的重点保护对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应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五种颜色,按颜色级次实行分级预警防护。拟用1-3年时间,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分级监控、聚焦重点、多层防护、精准施策”目标。8.制定规范,儿童之家建设标准初步确立。出台了《南郑区儿童之家项目建设指导标准》,统一风格设计,功能分区,硬件标准,出台了《南郑区儿童之家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对项目申报与审批、实施与监督,验收与管理做了规范。将儿童之家打造成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交流互动的场所。10.关爱成长,开展精彩纷呈陪伴活动。为解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学习上缺辅导、精神上缺引导,行为上缺指导的共性问题,从2021年6月开始,探索开展“守护明天、相伴成长”活动,共开展陪伴活动16场,参加人次达348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好评。三、取得主要成绩和社会效益。全年共救助各类生活无着人员594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人次,门诊医疗救助86人次,住院医疗救助35人次,护送返乡16人次,提供寻亲服务22人次,未发生责任事故,有力保障了生活无着人员的基本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全年无违纪违规责任事故发生。四、存在问题:一是个别职工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救助管理和未保工作的宣传仍需进一步加强。五、整改措施:1.加强干部职工政策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2.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救助管理和未保工作的宣传,争取群众的配合支持。六、下步工作打算:2022年,面对疫情对救助管理工作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努力开创救助管理工作和未保工作新局面。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