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南大街 | |
法定代表人 | 杨安平 | |
开办资金 | 571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065.33万元 | 5779.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强一中.公益 | 从业人数 2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3月16日办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吴富平变更为杨安平。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重视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基础1.夯实党建常规工作。2.加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3.认真落实“双培养”机制。(二)优化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效能1.修订完善学校《章程》2.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班子领导力。3.坚持分层管理,优化管理机制。4.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三)狠抓教学常规,全面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1.加强课程管理,全面减负增效。2.夯实教学常规,注重过程管理。3.全面发展,重视体艺工作。(四)加强校本研修,推进新教育实验1.完善教研组管理,促进教研组的整体优化,提高教研组的研修实效。(1)提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承担教研任务的积极性。(2)教研室根据教研组的活动安排统一调控,加强监督,保证教研组活动正常进行,提高活动的质量。2.组织开展三课(新任教师汇报课、中青年教师研讨课、名师能手示范课)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促进中青年教师与能手名师共成长。3.扎实开展学科基地建设相关活动。4.有序推进联盟学校建设的相关工作。5.11月,启动了“起凤讲坛”专题微讲座系列活动。6.持续开展教师专业阅读写作活动,先后开展了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学习及心得体会、暑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征文评选等活动。7.围绕“双减”政策下如何减负、提质、增效这个主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备课组专题研讨、精品作业设计展评、出题磨题活动等)。8.扎实开展“一人一课”暨全员赛教活动。9.10月,举行宁强一中及联盟学校“青蓝工程”启动仪式。(五)落实立德树人,增强育人实效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2.推进班级自主管理,营造自主学习氛围。3.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德育素养。4.强化养成教育,打造“文明校园”。5.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六)加强疫情防控,构建平安校园1.众志成城,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完善制度,创建平安校园。3.形式多样,强化安全教育。4.综合治理,形成安全工作网络。(七)做好巩固教育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1.控辍保学,精准施策保“底线”。2.结对帮扶,真情温暖有实效。(八)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1.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意识。2.加强校舍(校产)的管理与维修、维护。定期开展校舍、水电设施全面排及检修。3.加强住宿生管理。4.加强食堂监管。5.落实好惠民工程。6.加强财务管理。7.持续做好环境消杀、病媒生物防制、防疫物资储备等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本年度以来,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优化工作作风,规范学校管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推动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学校获“2021年全市教育发展优秀学校”“宁强县‘十有十没有’平安建设示范校园”“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十余项市县荣誉。1人被陕西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人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2人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2人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2人分别被评为“汉中市优秀班主任”“汉中市优秀教师”;4人被评为“宁强县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宁强县优秀班主任”,2人被评为宁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4人被评为宁强县教体系统“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科教师,8人被评为“宁强县学科教学质量先进个人”。6月22日,学校先后被汉中市教育局命名为“汉中市初中语文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基地”,9月被宁强县教体局命名为县级数学、英语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指导基地。2021年7月,在汉中市第七届全民运动会上,我校学生代表宁强青少年组参赛,篮球、足球、田径比赛多个项目或团体奖,66人次获单项奖励;我校音乐剧《青春万岁》和1位同学书法作品《圣教序》荣获陕西省艺术展演三等奖;30余名同学在汉中市“综合创建杯”作文大赛和宁强县“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8位同学分别被评为市县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2020年11月,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成果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共有39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0件,二等奖11件,三等奖18件。2021年,全校教师深入开展实践研究,共有49件作品在省市县公开刊物发表或获奖,已结题省市县课题19个,课题立项16个,教科研水平持续提升。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教育教学设施进入维修和更换高发期,但学校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快速发展。2.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高级教师岗位依然紧张,教师职称晋升难度较大。3.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未能形成体系,学生养成教育有待加强。4.学校信息化水平较低,与数字化、智慧型校园差距较大。(二)改进措施1.积极争取资金,对部分设施设备和校舍进行更新换代和维修,给全体师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2.进一步完善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度,切实践行“抓德育就是抓质量”的理念,有计划、成体系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4.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并逐步实施,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和智慧型校园建设。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依托党建引领,强化师德师风,提升工作效能1.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模式,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和思想保证。2.全面夯实党建常规工作。3.以“作风能力建设年”为契机,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4.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领导班子,着力培养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富有激情的管理团队。(二)完善管理制度,夯实过程管理,优质均衡发展1.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与内涵发展。2.完善管理制度。3.坚持分层管理,强化工作落实。4.推行校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5.加强帮扶与支教工作。6.以“电子班牌”和教师云办公电脑使用为抓手,加大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三)加强校本研修,扩大骨干阵营,推进新教育实验1.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管理与指导。2.加强教师培训,推进骨干教师体系的建设与发展。3.继续强化课题研究工作,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4.新教育实验向纵深推进。(四)双减落地落实,完善课后服务,促进质量提升1.加强课程管理。2.夯实教学常规管理。三是抓实常规教学的各大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教学检测、教学反思),确保常规教学更加有序、规范。3.加强艺术、体育、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努力培育学校特色。4.大力开展师生读书活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5.加强毕业班教学及备考工作。6.组织好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九年级模拟考试、中考、小学毕业检测考试等工作。(五)坚持立德树人,重视心理健康,提升德育实效1.进一步健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机制。2.修订、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及班主任津贴发放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3.加强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建设,探索“一班一品”班级特色。4.以活动为载体,践行活动育人理念。5.落实团队活动。7.重视家校联系,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8.切实落实好学生资助工作。9.积极做好兴村振兴与脱贫后巩固的衔接工作。(六)强化安全管理,抓好疫情防控,构建平安校园1.安全与疫情常态化防控。2.夯实安全管理责任,抓好隐患排查和矛盾化解。3.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工作和校园安全教育系列活动。4.加强“三防”建设,配齐安防器材,提升安保人员的岗位技能。(七)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1.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2.加强财务管理。3.加强校园建设,提升后勤服务水平。4.加强食堂监管,确保食品安全。5.严格落实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住校生的管理,不断改善住宿条件,创建安全和谐的住宿环境。6.认真落实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加强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1年9月获“2021年全市教育发展优秀学校”称号。2.2021年6月获“汉中市初中语文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基地”。3.2021年4月获“宁强县“十有十没有”平安建设示范校园”称号。4.2021年4月获“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称号。5.2021年4月获“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6.2021年4月获“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称号。7.2021年6月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