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甘泉县植保植检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监测防治保障。农业病虫害监测、防治;农业疫情监测、控制;农业植物检疫审批、调运;植保新技术引进、推广。 | |
住所 | 甘泉县农业局办公楼 | |
法定代表人 | 马剑波 | |
开办资金 | 16.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甘泉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万元 | 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甘泉县植保植检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扎实开展2021年,我县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工作一是严格实行病虫测报数据资料周报告制度。每周一将各监测点监测结果汇总到县站,每月9日和24日由县站分析汇总后上报省市业务部门,确保病虫监测信息及时准确。二是坚持病虫预报会商制度。定期召开农口技术人员会商会,准确预测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确保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三是掌握全县病虫发生动态。病虫发生关键时期,增加病虫调查次数和扩大调查范围,及时掌握各类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制定防治技术方案,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广大农民进行科学防治。四是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工作推动有力。在全县玉米重点种植区设立18个性诱监测点,设立情测报灯点5处。AIM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监测点4处,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的发生动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群防群治机制,全面开展虫情普查工作,成立了应急防控工作机构,制定了应急防控预案,成立了全县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指挥部,落实乡镇街办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截止目前,开展技术指导20余场次,培训农民2800余人次,开展现场技术培训25场次,45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彩色挂图、明白纸等)6000余份,悬挂横幅10条,出动宣传车70余台次,广播电视宣传报道5次,编发防控信息450余条,发布虫情预报4期次560余份,报送文字动态6次26份,对全县6个乡镇,24个村,2400块农田进行专项调查,累计调查面积1.6万亩,暂未发现草地贪夜蛾虫情。五是开展金纹细蛾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试验示范,确保测报数据科学准确。相关试验示范数据显示,前期自动化监测设备监测到的数据峰值与三角屋监测到的数据峰值基本相一致。六是按时进行越冬基数调查。2021年11月3日—15日,对全县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进行了详细调查,依据汇总数据,对全县2022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报,为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一年来,共编发《植物病虫情报》8期次,编发手机短信预报70条。购置高空测报灯1台,累计达2台,虫情测报灯2台,累计达5台,AIM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2台套,累计达4台套,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100余套,虫情测报网点进一步加密。累计购置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应急防控农药农资70余件。上报病虫监测信息资料80余份,发布病虫防控信息37条,向中国农技推广网、陕西和延安农业信息网及甘泉植保微信平台上传工作动态、工作图片等130余条。(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全县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14.33万亩次,防治面积138.52万亩次。全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104.994万亩次,其中秋粮作物发生面积41.024万亩次,苹果发生面积49.18万亩次,蔬菜发生面积14.79万亩次。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119.67万亩次,其中粮食作物防治面积18.04万亩次,挽回损失6299.32吨;苹果防治面积55.17万亩次,挽回损失17237.4吨;蔬菜防治面积46.46万亩次,挽回损失21448.03吨。1、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精彩纷呈2021年,在做好设施蔬菜常规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同时,重点针对蔬菜根结线虫病、温室白粉虱、甘蓝夜蛾等疑难病虫和设施蔬菜授粉困难等难题进行有效探索,总结集成了绿色防控技术。使病虫基数控制、免疫激活提高、部分害虫诱杀、安全药剂防治、高效器械应用等五大技术体系得到广泛应用,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初步实现了减量控害目标。全年悬挂诱虫板3万余张,丽蚜小峰200余片,熊蜂12箱,购置二甲基二硫等土壤熏蒸剂800公斤,专用覆盖膜1000公斤,购置SYD-1型土壤消毒机6台套,推广应用二甲基二硫等土壤熏蒸剂防治蔬菜根结线虫技术棚室40余座,30余亩,累计推广面积达200余亩,开展应用丽蚜小峰防治温室白粉虱试验示范棚室5座(番茄2座,辣椒3座),实施草莓熊蜂授技术和普通蜜蜂粉试验示范棚室3座(熊蜂授粉2座,蜜蜂1座。)。购置静电喷雾器2台,开展静电喷雾器等高效器械试验示范棚室20余座。(二)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防效明显先后在石门镇许寨村、南沟门村、美水街道办美水泉村等果业生产重点村建立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点,组织实施油菜、豆类等油料作物压青、种草、合理修剪、树干涂白、冬季清园、杀虫灯杀虫、诱虫板诱虫、防虫带阻虫、金纹细蛾性诱捕等绿色防控技术,在甘泉现代农业示范园设施樱桃棚室开展熊蜂授粉试验示范棚室5座,探索大樱桃熊蜂授粉新技术。开展山地苹果免套袋技术试验示范2亩。全年在生产果园共悬挂诱虫黄板2万张;金纹细蛾性诱捕器1000余台套,杀虫灯6台套,购置熊蜂15箱,购置生物有机皮膜100余袋。(三)积极开展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2020年,我县玉米大斑病、谷子白发病、玉米螟、双斑萤叶甲等病虫害发生较重,我站及时编发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深入到病虫发生严重的田块引导基层群众进行综合防治。多次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减少了为害损失,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确保了我县粮食生产安全。(三)植物检疫工作有序稳步推进我县植物检疫工作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以植物疫情普查为基础,以种子市场检疫监管为抓手,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省市业务部门的一致好评。强化植物检疫种苗备案和市场监管年初及时召开全县种苗经销门店负责人会议,在春季农业生产用种高峰期,强化种苗市场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对应检单位和种苗经销企业严格实行检疫备案制、进销台账备案制、种苗销售承诺制等规章制度,对部分未检先调等违法行为下发了整改通知书,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全年共出动检疫人员80余人次,巡查12余次,抽检复检各类种子1.8吨,查验玉米、蔬菜等种苗产地检疫合格证和调运检疫证书30余份,备案玉米、蔬菜等种苗调运检疫证书52份,办理检疫要求书46份。苹果蠹蛾阻截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先后在辖区内苹果生产果园、包茂高速路口、甘泉火车站、甘泉农贸市场果品销售区等地悬挂苹果蠹蛾诱捕器30个,监测苹果蠹蛾疑似成虫、幼虫,在全县果品市场、公路、铁路沿线开展商品果、抛洒果、弃果调查14次,在高速公路甘泉西服务区开展消杀6次,累计消杀面积350.82亩。下发《甘泉县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意见》、《甘泉县苹果蠹蛾工作方案》和《甘泉县苹果蠹蛾防控技术方案》等相关文件,加大了对苹果蠹蛾疫情的监控力度,完善了果品调运检疫制度和果品调运备案制度。先后多次开展番茄溃疡病、菜豆象、茄科作物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病毒和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专项调查工作。全年共向省市业务部门报送植物疫情信息12期次。向市站报送苹果蠹蛾等疫情监控信息24期次。检疫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常抓不懈。以全省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检疫人员认真学习《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陕西省植物检疫条例实施办法》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规文件,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在全县20个种苗经销门店、3个农贸市场等重点地区,采取张贴、悬挂标语、横幅、树立宣传警示牌、通过在出租车LED屛滚动播出植物检疫宣传标语及书写墙体标语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全县广大群众多角度宣传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先后12次利用集会日上街宣传,发放植物检疫相关资料2000多份。选派专职检疫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知识及检疫性有害生物田间表现症状等进行现场培训,提高全县广大农民自觉遵守国家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和自我防控意识。(四)、抓好宣传培训,提高植保技术的知晓率1、抓单位干部职工专业知识培训认真学习《植物检疫条例》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规文件。先后30次对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参加人数累计达260余人次。组织部分业务骨干参与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10人次,提高了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本领。2、抓基层农民培训以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为重点,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甘泉县草地贪夜蛾防控微信群及甘泉植保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型媒体发布预警信息,发放草地贪夜蛾识别防控彩色技术挂图册资料5000余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