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区退役军人做好服务工作。主要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 | |
住所 | 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渔营路188号 | |
法定代表人 | 蔡勇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南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1万元 | 3.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全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党对退役军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提升“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和“思想政治建设年”成效,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基层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到优。一、开展业务情况。1、按照省、市服务中心文件要求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坚持落实“五有”建基层,提升“五重”夯基础,提升“五力”强基本,开展“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活动,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大力推进体系建设。开展调研督导活动,推动镇、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打造“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完善服务体系,有序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加强机构建设、落实人员配备、强化经费保障、完善工作阵地”为工作基准,健全完善“四清楚”闭环工作机制,加强全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落实办公场所面积330平方米,其中服务大厅100平方米,设有接待咨询、优抚帮扶、就业创业、退役接收、社保接续5个窗口。2021年区财政预算工作经费4.23万元,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专项经费5万元,区服务中心基本达到了“五有”建设标准。在“两站”建设上,全区22个镇(街道办)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组建到位,均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专门办公场所,各镇(办)根据工作实际,落实了专职或兼职服务站工作人员1—4名。全区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网格514个,落实网格长335人,网格员514人;313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均由党支部(党委、党总支)书记担任,在村“两委”成员中确定了兼职工作人员,基层服务站实体化运行顺畅,保证了退役军人各项工作正常开展。2、健全完善“四清楚”闭环工作机制。按照省厅、市局和省、市服务中心工作部署,区委退役军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安排意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全区常态化服务退役军人“对象清、任务清、责任清、核查清”工作机制的日常工作,建立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机构服务事项清单、日常工作清单和责任清单。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服务站对辖区退役军人和服务对象全部建立了分类台账,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对当年退役、入伍人员及时进行信息采集,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无遗漏。建立了困难援助机制,对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在享受社会保障基础上,依据困难程度区分层次进行帮扶援助,2021年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退役军人326人次,为41名困难退役军人发放关爱基金17.8万元。3、积极构建荣誉激励体系,营造崇军氛围。注重通过培树典型、以点带面,在“八一”前开展了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并召开表彰大会,16名“最美退役军人”、5个“最美军人家庭”、2名“退役军人自主创业优秀代表”受到表彰奖励;开展了入伍欢送、退伍欢迎活动,为39位现役军人家属送去立功喜报,其中二等功1人,三等功38人;对35名边海防现役军人家属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2.1万元;开展了“光荣在党50年”退役军人老党员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全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各界人士共计600余人参加了“9.30”烈士纪念日公祭仪式。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力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军人军属的荣誉感。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培训扶持工作。对全区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退役军人就业台账,实行实名制管理,动态掌握就业情况。积极与人社部门、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系,广泛宣传、认真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退役士兵技能教育培训力度,对去年接收的88名退役士兵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培训专业涉及室内装修、汽车驾驶与维修、烹饪、数控、机械加工、工程机械、计算机运用和网络工程等14个方面;组织150余名退役军人参加了2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举办线上招聘活动3期,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30余名退役军人和企业签订意向协议,20余名退役军人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镇(街道)对退役军人工作重视不够。工作经费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不足,部分镇(街道)服务站没有办公场所,目前我区22个镇(街道)中只有9个落实了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其他镇(办)退役军人工作都由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兼职,导致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能及时落实。二是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人员不足。由于局机关编制少,服务中心人员大部分都在机关股室工作,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实际工作人员较少,服务中心与局机关股室职责未厘清,大部分服务职能还由机关股室履行,工作职能弱化。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力度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同时积极与上级部门汇报,充分利用“三基建设”这个契机,大力推进体系建设。二是开展干部素质提升,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三是紧紧依靠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基层服务站协同,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协同会商不断提升全市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做好中省“星级达标”评定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五、2022年工作打算2022年,我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领域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主线,本着“一年打基础、两年抓规范、三年上台阶”的原则,督导全区22个镇(办)及所属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五有”标准完善达标,建强服务机构、夯实服务基础、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把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落实好,把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全面提升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水平。按照省、市服务中心和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巩固提升“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活动成效,持续深入落实“五有”和全覆盖要求,继续完善提升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规范型、示范型、标杆型创建工作,着力增强“九大功能”,全面打造“退役军人之家”,推动服务中心(站)从“有”到“优”。围绕退役军人服务站基础设施配套、人员经费保障、功能作用发挥,抓好“强基补短”,打造一批服务保障体系“窗口标杆”,全面建设坚强过硬服务堡垒。巩固提升“四清楚”闭环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机构服务事项清单、日常工作清单和责任清单,持续加强常态化联系服务退役军人工作,建立困难服务对象包联帮扶机制,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走访慰问、帮扶援助,特殊情况重点走访。协助做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援助工作。做好退役军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各类基础数据平台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健全完善退役军人学习教育、权益维护、就业培训、帮扶援助等“互联网+退役军人”工作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退役军人少跑腿,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台账,协助开展招聘会、推介会、分享会、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就业创业大赛等,加强就业创业需求的调查分析,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在转业退役等重要时节,做好岗位推介工作。扶持和培树创业先进典型,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营造尊崇军人的氛围。在“八一”建军节、烈士纪念日、征兵和退役以及其他重要节点时段,广泛开展向戍边英雄、各级表彰的“三美退役军人”和其他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并大力培树和表彰本区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崇军人、敬重英雄、关心国防、热爱部队的浓厚氛围。5、加强中心自身建设。以开展“双招双引”暨“作风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服务中心建设。一是规范服务工作流程。细化内部管理,明确各项制度规范,建立服务事项目录,公布办事指南,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站服务、一办到底”的标准,以有问题必解答、有诉求必回应的态度面对退役军人,提高服务满意度。实行一线工作法,服务中心干部要沉到一线、深入群众、现场落实,探索开展“服务接待周”、“服务接待日”活动,深入服务对象中察实情、摸实底、办实事。二是完善工作调度机制。按照省市服务中心的要求,完善上下联动体系机制,加强区、镇、村三级工作调度群的反应速度、传递广度和运行制度,使其充分发挥任务传达、信息报送、经验交流、应急反应等重要作用。三是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系统信息报送办法,常态化开展信息报送工作,重点在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四是完善服务功能。创造条件设立信访接待室、法律服务工作站、心理咨询室等必要的服务场所和设施,规范工作流程,增配便民设备,提升服务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