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彬州市水口镇初级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彬州市水口镇街道 | |
法定代表人 | 赵永亮 | |
开办资金 | 1588.5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彬州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57.43万元 | 1304.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彬州市水口镇初级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校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级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情况发生。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1、是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班规班纪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学校以开学时的入学教育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教育。同时要求各班级要坚持做到每周有活动主题和安排,每次活动有记录、记载,有总结。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规范了学生的言行,遏制了一些不良习惯的滋生和蔓延,收效显著。2、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例会。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校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主要是总结、通报前一个月各班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部署安排下一个月德育工作的重点,有利于学校准确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确保德育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3、是充分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的转变和提高。二、狠抓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是学校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本学年,我校始终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从未有过半点松懈和麻痹大意。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效果良好。本学期来,无安全事故的发生。1、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的主导思想。学校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周,充分利用班团会、晨会等时机,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级建立了安全教育记录,班主任撰写了安全教育教案,各班级组织学生动手办了安全教育手抄报、黑板报,举办了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学校邀请了我校法制副校长、底店派出所民警王勇对学生进行了法纪安全和交通安全专题教育讲座活动,组织召开了冬季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树立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了安全管理万无一失。2、安全管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学校成立了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安全管理方方面面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各班主任、专任教师、部室管理员、门卫、后勤人员、宿舍、餐厅管理人员,每人肩上均承担了一定安全责任。由校长挂帅,主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值周领导、值周员共同参与的上放学学生护送队 。并且每天有一名学校领导带队,从周一到周五安排了由学校领导、班主任以及宿舍管理员组成的住宿生巡查机制。整个学校无安全盲区,这些举措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三、常规管理日趋规范本学年来,我校继续加大常规管理力度,力争向管理要效益,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学校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各职能处室紧密配合,各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良好明显。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积极推行集体备课、超周备课、二次备课制和教后反思制,强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实行课前5分钟候课制和推门听课制,并由教导处、包年级领导不定期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监控,切实规范教师的施教行为。一是实行学校领导包抓年级制度,全面负责所包年级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工作,明确了管理职责,落实了管理责任。二是实行值周领导、值周员、值周班级三级值周工作管理模式,负责检查、考核本周日常事务工作;值周工作坚持日检查记载、周公布、月总结制度。三是实行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每月开展一次评选,年末汇总,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之中,作为评职晋级、评优树模的依据。四是设立了奖罚制度,学校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教育教学奖罚细则》,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评比、奖优罚劣,对一些典型的人和事,及时进行通报,激发了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五是实行民主管理,多方征询意见。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学生评教活动,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和家长座谈会,通过倾听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呼声和他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和方法,以便将我们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四、教学工作稳步扎实本学期来,我校紧紧围绕教学工作这一核心任务,坚持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全校上下形成合力,教学工作稳步推进。1.强化常规管理。我们从教案备写入手,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出发,做细、做实常规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学校坚持开展教学管理“八个一”活动:即学校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教导处每周安排一次公开课;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转化一名学困生,班主任每月给学生一个寄语;学生每周一文、每日一题,每天一语。学校先后出台了有关教学工作的若干规定,补充规定。实行推门听课和随机抽查制度,每月对专任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量化赋分登记,结果纳入教师创选评序列。2.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师专业不断成长。坚持每周一晚七点半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活动制度,教研活动始终围绕 “问题就是话题”这一主题。教研工作每周有活动安排,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记载,通过活动促进了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3.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学校安排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同课头教师共同探讨,确定课时、确定重难点、确定教法和学法,并且认真如实填写集体备课记录。4.开展“精彩课堂教学大过关”活动。学校严格落实市局课堂教学“精彩课堂”活动要求,按照“学习解读、示范先行、全面践行、升华提高”的步骤,有条不紊部署进行。有序组织了“精彩课堂大过关活动”,严格按照说、讲、评的环节,此项活动有序进行,效果明显。全校累计上公开课、示范课40多节,征集优秀教案10余篇,优秀课件10个,优秀说课稿10余篇,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5.加大奖励力度。本学期来,每次学校组织的月考、中考后,都拿出1200元对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拿出1000余元购置奖品对学生进行奖励。对于2021年中考和质检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依据奖励制度兑现奖金20000余元,对于中考、质检中成绩优异的胡致远、田倩、胡兰兰等同学披红戴花,予以重奖。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抓教学、提质量的积极性,促使广大学生形成了奋发努力、力争上游的良好学风。五、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有声有色本学期以来,我们以抓课后服务为契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先后组织了“秋季趣味运动会”,“迎国庆、唱红歌”、拔河比赛,“经典诗文诵读”竞赛,英语对话表演赛,文综知识抢答赛,物理知识抢答赛,“队列队形及广播体操比赛”,“庆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学生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存在问题:本年度,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一)学校的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由于资金不足,我校的厕所、排污系统、围墙的建设严重滞后,给师生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班班通的实现,教师的办公条件就相对滞后了,教师缺少进行电子备课的设备和环境,严重影响了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效率(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有着较好的工作基础,整体素质较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教研能力等这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校园环境的整治有待加强由于学校范围大,基础建设相对较少,裸露面较大,校园环境的美化、亮化工程量大,新校迁校时间短,校园文化建设底子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四)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因为多种原因,极少数群众对学校的部分工作和个别教师的理解存在偏差,表现出了一些对立情绪,对学校及教师的声誉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这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让群众走进学校,理解学校,关心学校,支持学校。四、整改措施1、多方筹措资金,压缩其他开支改善办学条件2、通过每周二校本研修会、周四教研、开展三字一画、课堂教学大比武等形式竞赛,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3、学校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建设一套切合实际,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指标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丰富校园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不断细化处室职责,夯实任务,规范管理五、2022年工作计划1.围绕一个主题:求质量,突特色。2.树立两种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服务于教师、学生、家长”的理念。3.构建三高目标: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高、教学质量高。4.坚持四个到位: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尊重学生、优质服务。5.做好六项工作:1).抓好学校安全及常规管理工作。2).细化考核,科学管理,提升办学水平。3).继续做好教师业务能力及其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工作。5).加强班级管理力度,确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继续开展各类活动,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总之,本学年来,我校全体教职工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但是我们的工作与市局的要求,与兄弟学校相比,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有信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力争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