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柞水县城市管理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执行本单位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一是实施柞水县城区2020年秋季绿化苗木补植项目。该项目已竣工并通过验收,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实施柞水县城区纸房沟等6座公厕提升改造项目。投入114万元实施了纸房沟、西新街、东门、红石岩、石镇大桥及消防队6座公厕提升改造项目,该项目已竣工并通过验收,现已投入使用。三是实施石镇大桥增设污水倒虹吸管项目。投入300余万元实施了石镇大桥增设污水倒虹吸管项目。该项目已于2021年5月动工建设,2021年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四是实施石镇大桥原污水管道抢险工程。投入64万元,对石镇大桥原污水管道进行修复和加固,该工程已于2021年8竣工并通过验收,已投入使用。五是推进柞水县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修建便道约1800米,征用林地131亩,架设高压变压器一台等,正在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累计完成投资2766万元。六是实施了全域污水PPP项目。建成4个污水站及配套设施,并给4个污水站运送污泥参与设备调试和试运营工作,破除并恢复混凝土路面9383㎡,埋设污水管网8.53km,目前正在积极配合镇办对8个单项工程实施征地和青苗补偿等的施工前准备工作,累计完成投资9860万元。七是实施了柞水县餐厨垃圾处理站项目。主要设备已生产到位,待安装调试,预计12月底试运营。(二)加强市政设施管护,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管护水平。对新老城区损坏的市政基础设施安排专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累计完成市政维修工程72个,完成投资130万元,其中修补及更换人行道地砖450㎡,疏通排水(污)管道3.5公里,更换污水井盖、雨水井篦72个,清理各类综合井18座,更换汉白玉栏杆80余米,维修路灯600余盏(次),检修路灯线路6公里,调节路灯时控21次,维修路灯故障58处,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9%以上,城市主次干道及广场亮灯率达到99%以上,街道装灯率达到99.5%以上,亮化完成投资55万元。二是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效果和专业化水平。投资60余万元对城区的枯死、缺株断行苗木进行了补值,其中补值更换乔木235棵,灌木203㎡,种植草皮80余㎡。在做好园林绿化管护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迎春广场羚牛雕塑、迎宾大道雕塑等绿地补植和景观美化。全面巩固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县城“三绿”指标稳步提升。三是加强燃气安全监管。全年共检查燃气安全12次,下发整改通知书6份,并监督整改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营。四是多举措强化城区公厕管理。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公厕设施维护、严格管理服务、强化考核等方式,加大公厕管理,促进公厕保洁维护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促使公厕管理迈上新台阶。五是积极做好城区排洪防涝工作。结合实际,制订了《柞水县城市管理局城区防洪排涝应急预案》,采购了应急抢险物资,落实了人员责任;对新老城区损坏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桥梁、道路、人行道、栏杆、休闲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巡查、检查,重点对城区桥梁、排洪渠、雨污排水设施进行排查统计。汛期组织人员清理乾佑街、迎春路、高速路口收费站东侧、党家湾王家沟口、石镇街、七坪及下梁街等道路泥石流,对志远巷、东门排洪渠堵塞进行清淤,修复断裂污水和雨水管网60余米,恢复因水毁、滑坡及塌陷等损坏路灯5盏,水毁电缆200余米,更换损坏的配电箱4个,共动用机械及车辆200余台次,保证了我县城区汛期平稳度过。(三)加强环卫保洁工作管理力度,确保城区环境环境干净整洁。一是以落实道路标准化作业为抓手,实行机扫、冲洗、刷洗、洒水、人工清扫保洁“五位一体”的道路保洁模式,持续加强机械化作业和城区道路洒水和降尘频次,定时冲洗路面,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城区车行道机扫率达87.5%。在做好城区主次道路、沿街街面、人行道、桥梁以及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道路保洁同时,并对道路路名牌、路灯杆、公交站亭及果皮箱、垃圾桶等市政环卫设施进行了延伸保洁,有效提升了道路洁净水平。二是强化生活垃圾收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全年清运生活垃圾约2.9万吨,做到了垃圾清运及时有效有序,无积存或“过夜”垃圾。三是规范污水垃圾两厂(场)运营管理。全年累计处理污水约120万m³,处理率达到94%。污泥处置规范化,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达标。规范处理生活垃圾约2.86万吨,处理率达到98.8%,渗滤液处理量18249吨,处理率100%。(四)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城市市容市貌。一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年开展市容市貌集中专项综合整治15余次,清理乱堆乱放20余车,规范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150余次,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200余份、暂扣20余次、处罚11次,签订《门前“四包三禁止”责任书》200余份。二是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联合执法活动。重点对城区内门前乱堆乱放、乱贴乱挂、出店占道经营、城区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进行“地毯式”整治清理。规范门店460余个,拆除违规户外门头广告258处,破旧广告230处1500余平方米,整治围墙11处,清理取缔垃圾回收站1处、违规占地售卖钢材点1处、违规占地售卖花卉点1处、违规占地修理厂1处。三是严格规划管理。今年以来立案查处违规建房82户,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02份,责令改正通知书108份,下发限期拆除违法建筑通知书47份,移交法院案11个,拆除违法建筑6149平方米,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违章建设现象,缓解了群众矛盾,维护了城区规划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四是规范对渣土车治理工作。共治理城区3个在建施工工地,下发告知书2份,备案登记施工工地3处,检查运输渣土车辆100余辆次,发现违规运输渣土6起,并对6起违规运输渣土车辆进行了行政处罚,有效地规范了渣土车运输管理工作,进一步减少了对城区路面的污染。(五)深入推进“两拆一提升”工作。一是城区户外广告拆除工作。共拆除大型户外广告牌1200处,面积13000平方米,清理各类门头牌匾及小型广告5680处,面积8956平方米。二是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城区违法建筑物已处置到位面积21909平方米,其中全部拆除5199平方米,部分拆除1220平方米,罚款144.4万元面积14730平方米。三是城市多余家具拆除工作。拆除城区破旧花箱1480个,拆除整合线箱光缆27处,城区摩托车、交通标识指示牌等180个,城市废旧雕塑、衍架门头、岗亭、电话亭、报刊亭等6个,废旧景观灯、果皮箱等66个,城市道路中央隔离栏1处700米。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单位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被柞水县县委县政府评为“2021年度争取资金先进集体”、被商洛市城市管理局评为“2021年度城市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行四微举措先进集体”、“两拆一提升”工作先进集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两拆一提升工作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三、目前存在问题:一是体制不明,缺乏主体资格。我局属于县人民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至今尚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执法工作长期受到社会质疑,一旦发生行政诉讼将处于被动局面。二是项目建设资金紧缺,进度缓慢。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受地方财政条件的制约,使一些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影响项目的顺利进展。三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加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还是习惯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等。整改措施:(一)以城市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理顺城市执法管理体制。紧紧围绕中省市县各级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精神这一中心,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理顺城市执法管理体制,厘清职责关系,进一步建立起职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二)加快项目进度。对已审批的项目,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把好每一道施工工序和环节,按照优良工程的标准,认真组织施工。对未审批的项目,主动与审批部门协商,积极申报项目资料,提高时效性,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三)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按照城市管理标准化的要求,不断加强市容整治,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卫生、规划监管、美化亮化、市政设施维护等标准化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环卫作业精细化、人机作业专业化、城管工作数字化的城管工作目标。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深入推进“两拆一提升”工作。紧扣“两拆一提升”三年行动的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强化薄弱环节,抓实抓细,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实现城区“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目标。(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启动东坡森林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柞水县县城(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柞水县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项目,加快推进污水处理PPP项目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开展“四微举措”,加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管护,规范城市停车秩序,坚持依法管理城市,有力提升城市品质。(四)优化人居环境,持续扮靓城市环境。加强两厂(场)监管,确保污水垃圾规范运营;全面落实“五位一体”的保洁模式,提升环卫保洁质量;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构建美丽宜居人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