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高陵区> 西安市高陵区建筑管理中心

西安市高陵区建筑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12 11:57
单位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建筑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建筑行业提供管理保障。建筑行业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住所 西安市高陵区东二环路1144号
法定代表人 畅伟
开办资金 60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高陵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71万元 527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高陵区建筑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2021年全区共有在监项目38个,单体工程194个,建筑面积295.26万㎡。其中房屋建筑项目14个,单体工程109个,建筑面积187.84万㎡;学校项目11个,单体工程27个,建筑面积17.69万㎡;工业项目5个,单体工程17个,建筑面积8.48万㎡;其他项目8个,单体工程41个,建筑面积81.25万㎡,商混及砂浆企业16家。(一)“两手硬”,“两战赢”,迸发城市建设者硬核力量。当前,我单位扎实落实项目闭环管理等防控措施,毫不松懈抓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科学有序的筹备建筑工地复工复产工作。确保“两手硬”“两战赢”。目前我区准备复工复产的项目10家,地铁10号线4家。我单位将积极协调解决好四方面问题:一方面协调相关部门,开通工人回乡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提供免费大巴,做好滞留工人返乡保障工作(现已离区返乡3437人);一方面统筹做好滞留人员就地过年的问题,及时做好政策解释和情绪安抚,多措并举为工人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预计就地过年1800余人);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材料、设备采购难、运输难、进场难等问题;最后对全区在建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全面摸排。(二)解民意,助政策,用实际作为践行初心暖民心。一是有序推进农村建筑能效提升改造,让政府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全年完成农村节能整体提升改造235户,学校、卫生院公共建筑节能整体提升改造10栋楼;为银王、药惠等5个村3050户群众完成外窗局部改造工程;为通远、张卜街办村民安装保温门帘7152户,圆满完成了农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任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二是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办好为民实事好事。按照区委、局党委的安排,建管中心主要承担了辖区老旧小区楼面翻新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年,通过成立工作专班、严格监督制度、科学统筹排班、组织四方座谈、协调化解矛盾等系列措施,全面完成了改造任务。三是解企业所难,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化解办证难问题。根据区委、区政府“办证难”有关工作会议精神,我建管中心积极响应政策,采取容缺机制,简化办事流程,要求企业只要提供第三方房屋质量安全检测报告,我单位认定后出具《高陵区解决群众办证难房屋质量安全检测鉴定表》,企业既可进入办证环节。全年处理办证难项目16家,剩余13家(其中7家为安置房)正在办理当中。四是了解企业期盼,缩短审批时限助力企业生产建设。按照各级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为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我单位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管理流程,设置“基坑部分”和“建筑整体”两个阶段申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大大压缩了项目审批时限的同时确保了项目早开工、企业早介入,加快了项目落地实施速度。五是完善城市路网,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为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提高城市通行能力,解决城西社区、第二实验小学及附近居住群众出行难问题,我单位抽调专人专力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建设工作。截止目前:一标段完成年初计划工程量的45%,地下雨污管道、电信管线敷设及土方回填工作基本完成,目前电力管沟正在加紧施工中;二标段完成年初计划工程量的65%,路面700米沥青头层油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剩余300米管沟开挖工作。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区域项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一注重前期安排。年初,及时召开年度总结部署会,对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计划安排,与区域工程项目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各施工企业法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季度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将监管项目存在问题逐一分析,总结监管经验,完善监管技能,提升业务素质;二强化过程监督检查。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带队深入现场检查,做到每天不间断巡查,每周不定期抽查,每季度进行1-2次专项检查,并做好记录,查出隐患登记台账;三扎实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开展春冬季火灾隐患防控检查、“迎华诞护盛会筑平安”消防安保百日攻坚行动、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整治、住建领域建筑施工“防高坠”等专项整治工作,四重在隐患整改落实。全年根据检查内容设立专项检查组,制定检查工作方案,明确检查内容及工作任务,确保责任分工清晰、工作措施有力。---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成效突出。我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已形成网格化、常态化管理模式,每年健全完善工作方案,召开全区建筑工地治污减霾动员部署会,每季度通过视频摄像进行总结分析,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会,印制宣传图册开展现场大型宣传会、严格按照省市防治标准开展专项检查及巡查,对污染严重企业加大处罚,现已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区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常态化机制。---质量安全:收到不合格试块、钢筋报告360份,处理322份,进行在建项目及商混站混凝土试块现场取样抽检36次。基槽验收42个、基础验收43个、主体验收46个、竣工验收10个。下发问题整改通知单173份,停工通知单14份,回复268份,整改率98%;约谈项目46家,处罚项目40家,处罚金额82万元。处理12345及电话投诉468起、市区各级督办函18起,区级转办单42份;处理民工工资43起,涉及213余人,436余万元。---扬尘治理:收到市住建局督办单58份,区铁腕治霾办督办单304份,处理12345市民投诉热线23起,回复率100%。下发治污减霾问题通知单315份,停工单147份,罚款59起,共计214万元,约谈项目负责人10余次,参加西安市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专项培训班30人次。创建省市级文明工地3项;办理施工许可证11个,装饰装修许可证18个;办理施工质量监督申报17个,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67份;装饰装修质量监督备案8起;办理竣工备案登记表70份,面积83.15万㎡。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6个;建筑节能新开项目8个,新增绿色建筑4个,装配式建筑4个,占比达到44.52%,建筑节能专项审核备案15个,面积63.91万㎡;办理安装告知107台,使用备案83台,拆除告知52台,施工吊篮使用备案28家,组织专家论证30次考核在建项目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共9次;今年,完成农村保温化改造44615户和10个公建能效提升任务。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存在问题:全年来虽然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日益严峻,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便适应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事业新常态。二是治污减霾管理工作需持续发力,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下大力气整治扬尘污染,更高提升工地治污减霾防治综合管控水平。三是扫黑除恶目前存在取证难的问题,专项工作需纵横结合,摸排对象需从项目具体负责人层面向一线施工人员深入。改进措施:(一)加大新式建筑业产业推广发展力度。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大绿色建筑强制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将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逐步向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迈进;精装修工程建设。《西安市高陵区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细则》等待政府实施方案批复,逐步推进精装修工程落实进度;加快完成我区2020年农村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工作,按期完成2021年农村建筑能效提升改造任务。(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方式,继续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和企业资质动态监管,淡化前置审批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覆盖到各施工现场、各分部分项工程和作业面,并做好记录。继续以住建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做好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应急处置管理工作、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对现场重要危险源监控防护、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全面监督检查。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引导优化区域建筑业企业结构变革。实行抓大壮强扶专工程,大力培育区域内企业发展,形成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区域企业发展模式,鼓励区域施工总承包企业走“专、特、精”道路,专业承包向交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电力水利等专业领域拓展。(二)加大新式建筑业产业推广发展力度。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大绿色建筑强制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将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三)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方式,继续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和企业资质动态监管,淡化前置审批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覆盖到各施工现场、各分部分项工程和作业面,并做好记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陕西省罚没登记证》编号:陕财证字61011713号有效期为2023年3月1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