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发布时间: 2022-05-12 08:22
单位名称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建设项目稽察;经济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静泉村商丹园区管委会
法定代表人 贾小成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30749.14万元 2948335.62万元
网上名称 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科技和经济发展局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根据业务范围开展的工作情况:1-12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9亿元,同比增长9.21%;完成工业总产值161.5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营业总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45.2%。(一)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一是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6个,年度计划投资28.82亿元,已开工32个,完成投资22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1个,已经全部开工,年度计划投资9.88亿元,1-12月完成投资28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1个,已经全部开工,年度计划投资9.88亿元,1-12月份完成投资10.34亿元,占年度计划104.6%。省级重点项目2个,年度计划投资3亿元,1-12月完成投资3.2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07%。二是全市二季度、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高新区举行,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中获得第四名,“争一流、夺红旗”成效显著。三是提前谋划了2022年高新区重点建设项目34个,“一都四区”重大项目62个,地方专项债券项目32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681.21亿元。征集2022年拟观摩项目10个,并制定了年度建设任务。四是组织编制了高新区绿色循环发展规划、一县一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2020-2035年)、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企业名录(2021版)等规划,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基础。(二)纳规入统进展顺利。建立重点项目和“五上”企业培育库,加强动态监测,实施“一对一”帮扶,确保及时纳统、应统尽统,截止目前高新区“五上”企业共4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2家,有资质建筑企业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限上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企业4家。新纳统入规博泽、美恒、医学中心、热力公司四家。在库项目41个,新入库项目12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3个,服务业项目5个,地产项目3个。(三)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一是建立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破解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打通“中梗阻”。二是制定了《商洛高新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营商环境领域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措施》等文件,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了《商洛高新区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制度及告知承诺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提升高新区政务服务能力,为打造“一都四区”注入了强大动能。(四)国资监管深入推进。为加强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国有资本运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先后印发了《关于成立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国有企业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国有企业监管机制初步建立。针对涉及开发公司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国资监管领导小组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全面排查近年来开发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贯彻管委会工作安排执行落实情况,严格督促开发公司完成整改工作。(五)疫情防控有序开展。一是企业防控组认真落实中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及时传达疫情防控相关精神,累计印发中省市及园区防肺办等文件39份,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10余次,设立检查站(点)32处,落实“人盯人”企业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二是推动疫苗接种,构建防控屏障,目前接种人员4185人,未接种120人(身体原因、妊娠期),接种率达到97.21%。三是针对疫情突发,迅速行动,扎实排查,共排查重点地区来商返商人员164人,与万达、君诚酒店等风险场所有交集人员224人,未发现感染病例。(六)安全生产不断巩固。一是在汛期、节假日等重要时段,按照企业全面自查、专家专业检查、部门联合督查的要求对重点行业和场所开展了全面检查,根据检查中所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单,明确时限,立行立改,确保整改到位。二是印发了《关于做好高新区企业防汛工作的通知》《关于明确高新区企业防汛工作包抓责任的通知》《关于开展高新区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等有关安全生产文件10余份,推动企业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险辨识,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三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全面宣传,利用横幅、传单、板报、标语、宣传车等措施,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入车间、下班组,广泛宣传安全隐患治理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安全生产高于一切”的良好氛围。二、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一)企业服务不断夯实。一是积极争取中省资金,为企业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陕南项目、亚洲银行贷款等中省资金2.93亿元,目前到位2.46亿元。2022年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陕南发展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亚洲银行贷款项目共计18个,目前均已通过省级相关部门审核。二是搭建融资活动平台,召开银企对接会,协助陕西海恩等公司获得银行贷款4000万元、林强电缆贷款1500万、铭联公司贷款2500万。三是积极为企业争取荣誉,推选美瑞公司获得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认定,香菊药业“香菊片”获得陕西工业精品认证,君威农贸列入省级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名单等。(二)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一是深入推进“以升促建”,新获批了海恩公司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培育申报科技型企业12家,新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3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二是培育创新主体,聚集创新要素,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复审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2家,新建创新创业载体3个,组织创新主体与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10余次,组织参与省市科技创新重点活动10余次。三是以“项目制”培养高层次人才,组织香菊、国际医学中心申报市人才工作示范点,天士力申报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三)节能减煤顺利开展。一是淘汰了陕西跃迪、陕西秦煌、三佳塑胶、五福粮油等技术落后、经营不善、产能底下企业,实施了比亚迪多晶硅转单晶硅、陕西香菊丸剂生产线改建等一批节能、技改项目,提高产能,降低能耗;二是实施了高新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城市集中供暖园区段工程,为进一步节能减碳奠定了基础;三是在托管村、社区大力实施散煤治理,鼓励群众使用清洁能源供暖,积极配合落实煤改电、煤改气补贴政策,散煤治理成效明显。(四)生态红线不断守牢。强力推进秦岭“五乱”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核查疑似问题图斑3个,市级审核确认为合规图斑;查处“乱搭乱建”问题9个、“乱排乱放”问题5个、生态突出问题4个。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配合保障工作,持续抓好历年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反馈共性问题7个和交办我区信访件5件、省委环保督察反馈共性问题16个和交办我区信访件3件、省委第十巡视组反馈我区环保方面问题5个,全部整改到位;省委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我区8个问题,其中共性问题7个,具体问题1个,已整改到位2个,剩余6个问题正在按时序加快推进。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股室工作执行力有待加强,好多工作不能一步到位,给其他股室工作造成影响。二是股室及管委会部门信息传递不够及时,有时会致使工作环节脱节。三是目前工作中创新服务有待加强。改进措施:一是加强股室之间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股长及时检查工作完成情况,每天向分管局长汇报,每周检查,对未完成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二是对内外文件、电话做到及时上传下达,使局内与上级业务对应部门、管委会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三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意识。在局内营造讲学习、爱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理论学习不断引向实践深入,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素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比亚迪单晶硅二期、新材料电池产业园三期、年产200MW全钒液流电池、标准化厂房、商洛建材基地、秦岭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落地、早建设、早竣工、早见效。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秦创原、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积极培育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持续加强对接,加快国家高新区创建步伐。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强对比亚迪单晶硅二期、钒储能电池、汽车方向盘及安全气囊、线束工厂三期等重大项目跟进,抓好服务保障,力争早日落地建设。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努力引进一批新项目。四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帮助陕西锌业、海恩公司、延长石油、天士力、君威农贸、林强电缆、商丹粮油、天野新材料等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融资、招工、销售等方面的困难,确保企业尽快达产达效。五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秦岭“五乱”和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两拆一提升”专项行动等工作,坚决守住生态环保的红线。六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持续换脑子、转作风、促发展。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做好减税降费、规范市场秩序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试点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2020年1月6日至2025年1月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