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鸡市> 宝鸡市联合征信中心

宝鸡市联合征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10 15:49
单位名称 宝鸡市联合征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加工、处理等应用服务;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建设、运行和维护“信用宝鸡”网站;依法面向社会开展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失信投诉等服务,及时发布各类重大违法失信信息。
住所 宝鸡市金台区陈仓大道行政中心1号楼8楼西
法定代表人 张志华
开办资金 3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04万元 4.8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制度设计日趋完善。完成了《宝鸡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出台了《宝鸡市个人信用积分评价管理试行办法》、《宝鸡市企业信用积分评价管理试行办法》、《宝鸡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试行办法》、《宝鸡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二)信息归集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29个部门接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入量位列全省第二位;信息归集总量从之前全省排名倒数第2上升至第3名,完成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的阶段性目标。(三)政务承诺全面履行。印发了《关于公开政务诚信承诺信息的通知》,全市48个市级部门和414个县区部门全部向社会公开政务诚信承诺书,全面履行了政务诚信公开承诺机制。(四)政府失信存量清零。近三年来,累计督办处理17起政府机构失信治理问题,基本实现了政府机构存量失信清零,无新增失信。(五)企业失信专项治理。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信用领域突出问题核实整改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函》完成率100%。(六)信用监管不断推进。相继出台了《宝鸡市消防安全领域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宝鸡市失信被执行人和限制消费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工作办法》、《宝鸡市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等制度性文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信用平台”建成投运。投资185万元建设宝鸡市公共信用信息应用管理平台,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二)推动成立信用建设社团组织。相继成立了“宝鸡市信用建设促进会”、“宝鸡市信用协会”,累计发展协会会员207户。(三)开展信用惠企便民宣讲活动。与市民政局、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召开“宝鸡市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惠企便民政策宣讲会”,完成13个县区1000多人次的涉企信用建设工作宣讲,实现对全市23万户中小微企业的全覆盖信用辅导。(四)与绿盾征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5月,与绿盾征信(北京)有限公司,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五)开展百家企业集体信用承诺。联合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5月28日举办了宝鸡百家企业集体信用承诺活动。(六)“信用+”应用实现新创举。信易收:截至目前,电话咨询1600余起,正式接案78起,涉案金额1.16亿元,成功调解58起,帮助企业收回现金或签定还款协议662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80%左右。信易调:市信用办指导创新宝鸡市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法院达成合作调解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企业信用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信易贷:目前,平台入驻机构35家,注册主体1606家,认证企业1032家,对接企业499家,在线对接1275次,实现融资19.66亿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信易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全覆盖,通过企业信用信息或信用评价结果对全市20万户市场主体,实现信用分类分级监管。信易批:运用信用承诺方式推动行政审批减证便民改革。宝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在全省首家出台《宝鸡市建设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以信用承诺为基础的审批改革试点。信易销:运用“信用+销售”模式,为每个产品量身制定“信维码”,通过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查询生产企业实时动态信用档案,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场地、质检报告、消费者评价等动态信用信息。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我市信用办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工作协调难度大。2、资金保障不足,“平台”二期建设资金不到位。3、信息孤岛仍然存在。特别是人行、公安、社保等部门个人身份、金融、行业等信息不共享。4、信用服务市场仍未打开。信用服务在全市行政、商务和金融等领域中使用较少,信用服务产品和市场发展缓慢。(二)改进措施1、强化组织机构。积极发挥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领导作用,从“人、财、物、机制”等四个关键关节入手,各司其职,努力形成“党政主导、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格局。2、加强资金保障。按照“建成即用、边建边用”的原则,建议省上给予资金支持,在3-5年内逐年提高信用工作专项经费规模,全面建成支撑政务、金融、司法数据加工应用等功能的强大信息化载体。3、加快信息共享。以律师、会计师、工程质量监理师、公务员等14类重点涉信人群为切入点,建立个人社会信用公共数据库;与人民银行信贷信用数据实现有效对接,丰富平台功能;以食品、药品、房地产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为重点,确定各行业牵头部门,深化行业信用分类服务监管,建立行业信用应用数据库。建设市县区、重点行业和专业市场信用信息应用项目,探索建立全市企业、行业信用基准性评价及信用预警监测分析系统。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加快信用平台深度融合。开展市信用平台二期改造,推动信用宝鸡平台与“有问必应、接诉即办”、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金融信息、智慧宝鸡APP等平台深度融合。同时打通水、电、气、热等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实现市场主体、自然人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核心功能通用。(二)探索开展政务诚信评价机制。依托政务诚信检测系统,对县区部门常态化开展政务诚信监测评价工作。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指导10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三)大力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治理。落实《宝鸡市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在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法院判决不执行、生态环境保护、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恶意失信主体实施集中治理。(四)探索宝鸡市信易+应用激励应用场景。出台《宝鸡市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管理试行办法》,选取审批、金融、医疗、交通、旅游等行业开展“信易批、信易贷、信易医、信易行”等政务信用创新试点,在家政、养老、幼托、中介、消费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探索信用管理应用路径和服务模式,让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因信获利、以信为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