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听力语言的康复提供服务。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才培养;听力语言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听力语言康复、言语矫治、听力语言残疾预防。 | |
住所 | 西安市朱宏路范北村新一号 | |
法定代表人 | 宋蕾 | |
开办资金 | 1638.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72.37万元 | 930.8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 从业人数 5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紧盯重点,深化“共沐阳光共享残运”双十爱心行动1、组织实施全省听力残疾人人工耳蜗项目工作。以0-6岁听障儿童和持证听力残疾人为重点,全年共受理电话、现场咨询约2582人次。通过项目初筛符合人工耳蜗项目救助条件听障儿童208名,认真开展术前培训,坚持家长自愿选择原则,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39人,开展人工耳蜗免费调机100人次。对2020年155名植入人工耳蜗儿童进行术后跟踪回访,回访到人数152人,回访率98%,通过回访,对手术医院的服务满意度为99.3%,服务质量满意率98.7%;对康复机构的服务满意度为100%,对康复效果的满意率96.1%;对产品公司的服务态度满意率为99.3%。4月2日在全国人工耳蜗产品使用经验交流会上,我省进行经验介绍。2、组织实施全省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验配项目工作。为全省听力残疾人免费配发10180台助听器,听障儿童和青少年经评估确有需求验配双耳助听器的申请年龄由6周岁放宽至18周岁。制作了我省《2021年助听器配发数量分配明细表》,报省残联康复部审定后配发各地市。截止目前,全省已完成10346台助听器验配任务,其中省中心完成1000台。二、立足本职,不断细化服务与指导1、创新康复教育模式,实施康复训练。全年收训听障儿童145人,目前其中在训85人(全日制42人,亲子33人,非机构4人),离园59人(其中含多重残疾儿童5人,小龄1人,福利院儿童1人,大龄儿童1人),入普听障儿童46人,听障儿童入普率90.2%。全年申请2021年省民生免费训练项目听障儿童共计60名(任务数60名)。中心全体教师以全面康复,融合发展康复教育发展目标为引导,集体教学组和亲子教学组将教学活动重点放在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方面,引导幼儿主动跟环境、材料、外界互动,以儿童的视角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经验,帮助幼儿进行有效学习;个别化教学组针对多重障碍孩子存在问题,尝试在教学中为其进行综合干预,通过教师集体智慧,帮助孩子获得一定的发展;言语矫治教学组老师根据听障儿童个体差异制定短期教学计划和日计划,按照流程组织教学,通过诱导发音、口部运动训练、呼吸训练、构音练习等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发音教学,逐步提高儿童发音能力和运用能力。2、扎实开展家长培训。中心利用“线上家长培训班”,给听障儿童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中心全年组织各类家长培训229次,培训家长3179人次。3、开展全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定了中心年度外派培训计划,选派41人参加国家级培训;先后举办了残疾人精准康复专业人员(助听器验配师)培训班、残疾人精准康复专业人员(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言语矫治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各服务机构的35名助听器验配师参加培训。因为人员紧张,为提升整体教师的知识面,利用晚上时间组织中心教师参加了中语康举办的线上感统教学和孤独症康复从业人员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选派6名骨干康复教师分期分批赴西安、宝鸡、铜川、安康、榆林、汉中、延安、咸阳、商洛、渭南10个基层机构开展送课到基层活动,对机构收训的听力语言康复项目受助对象5%以上进行康复质量抽评,并同步开展整改效果“回头看”。4、开展基层听力残疾人康复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和指导。对2020年全省助听器项目任务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服务对象康复质量抽评;对助听器救助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1602人次,现场测评178人次;对6家人工耳蜗手术定点医院的手术质量和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全省承担助听器项目任务的各验配机构开展规范化建设评估。三、针对需求,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残疾人工作新思路,为听力残疾人群提供更贴心的服务1、以问题为导向,对残疾人助听器康复项目进行二次调试。对助听器救助服务对象回访中确实需要进行助听器再次调试,但所处地区较远,不方便来省中心调试的残疾人,中心安排听力师赴当地进行调试。中心听力师分批分次前往杨凌、镇安、柞水、山阳等地为去年验配助听器受助残疾人进行二次调机,同时对往年有调机需求的也给予免费服务,全年共计调机196人次。2、以科研做引领,推动学龄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新模式。为提高康复服务质量,促进中心科研能力提升,中心加入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并正式成为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心与陕师大专家、未央区教育局学前科共同组成课题组,申报了《学龄前听障儿童半融合模式探究》课题和5个教师主导的课题研究。《学龄前听障儿童半融合模式探究》课题作为重大课题立项通过,5个教师主导的课题作为微型课题立项通过。《Griffiths心理发育评估在学龄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通过省教育厅“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申报立项。中心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与西安市莲湖八园合作建立学龄前听障儿童半融合模式,通过评估选取6名听障儿童进入莲湖八园就读,同时帮助幼儿园建立特殊资源教师,选派中心骨干教师到八园与普教教师一起开展康复教育活动,为普园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团队支持。3个月时间,6名听障儿童的各项能力得到飞速发展,得到家长的高度认同。3、以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中心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贫困听障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工作。按照省残联要求,2020年12月8日中心组织科级以上9名干部结对帮扶中心在训7户建档立卡贫困听障儿童家庭,共帮助听障儿童9名。中心组织签定了“一对一”帮扶协议,每月定期与帮抶户联系,通过捐助生活费,解决住宿,送衣物,玩教具等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利用中心的技术资源优势,对家长进行政策宣传,帮助家长申请救助项目,给孩子们增加言语矫治,听力评估调机等服务,做家长心理的调解员,在孩子生病时帮助其在医院挂号看病,帮助在训贫困听障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这项工作一是提升了中心科级以上干部的整体责任感,二是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同,通过帮扶,目前已有5名儿童进入普幼普小就读。通过讨论,中心决定将“让爱有声”结对帮扶听障儿童家庭的活动做为中心党支部建设的一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专业、更可持续的高效优质的康复服务。1、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安全生产工作。结合中心业务性质,进一步细化防控机制,保证疫情防控各项保障措施落实、落细、落地;配合未央区,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宣教工作,尤其是针对听障儿童家长,引导教育他们尽快接种疫苗,做到疫苗接种全覆盖、无盲区;落实安全检查责任制,确保教育先行,预防为主,责任到人,务必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2、持续提升中心示范、培训、指导、科研的职能。严格按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和技术规范(试行)》,加强全省听力言语康复业务督导,切实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为听力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配合做好《陕西省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办法(试行)》的工作。3、积极推进中心专业技术方面的创新探索。做好康复教学精品课程推广工作,全面展示中心优秀康复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丰硕的教学成果,促进各地市康复机构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相关课题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科研素养,为2022年开展“送课到基层”工作做准备。加强与融合幼儿园的合作,探索康复机构与融合园合作的新模式,尝试建立学龄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评估标准,开发融合教育的课程,促进共同发展。4、要增加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拓宽康复服务的范围与内容。注重工作机制创新,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听障儿童中多重障碍儿童越来越多的现状,积极进行人才培养,尝试开展听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与矫正。5、认真做好政策宣传与知识普及工作。依托中心公众号平台、听力辅具展示服务厅,通过各类助听器、耳蜗展示,科普知识宣传,制作展板、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利用爱耳日、助残日、残疾预防日、“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及其他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助残惠残政策宣传与听力语言康复知识普及,提高社会影响力,推进残疾人事业氛围营造,着力凝聚全社会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合力。五、要牢牢把握廉政红线,认真做好康复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政策衔接、项目实施等工作,严格按照政策纪律办事,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听力语言康复的全过程。要持续加强全体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管理,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层层传导下去,牢牢树立敬畏之心,依规依纪依法办事。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