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陕西省>
陕西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
陕西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07 10:02
单位名称
陕西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弘扬民族文化,振兴秦腔艺术。保护秦腔文化遗产,制定秦腔发展宏观规划,组织秦腔团体艺术创新;理论研讨、传统剧目出版、人才培养、调演比赛;拍摄制作秦腔名家演出佳作音像制品;指导基层工作、群众秦腔演唱比赛等活动。
住所
西安市西一路197号
法定代表人
李鑫
开办资金
27.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94万元
29.7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根据文化和旅游厅年度目标任务,陕西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全面贯彻落实“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主要职责,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实施秦腔音乐创新发展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省秦腔传承保护中心积极实践,科学挖掘陕西秦腔等地方戏曲音乐,融合陕北民歌素材,利用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以戏曲音乐反映现代生活和革命题材,对陕西秦腔等地方戏曲音乐歌唱化、现代化、交响化进行有力尝试,传递陕西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使秦腔音乐适应反映现代人的感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以文艺作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过与上海音乐学院何占豪教授研讨合作,各项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已完成小提琴协奏曲《人面桃花》、二胡协奏曲《重上井冈》、交响秦腔组曲《根据地》的创作。(二)开展秦腔等地方戏曲抢救保护传承工作对国家级、省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秦腔等地方戏曲艺术家的“口述”历史、表导演、音乐演奏等宝贵资料进行整理,进行秦腔地方戏曲音乐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传承保护的项目机制。编著秦腔等地方戏曲书籍,抢救总结有造诣艺术家的艺术经验,“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传播秦腔文化知识,提升戏迷审美标准和鉴赏能力,引领秦腔艺术可持续、健康地传承发展。已完成省级秦腔代表性传承人张彩香《艺涯回溯》丛书的研讨、编撰、校对等工作。(三)支持推广戏曲进校园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厅相关处室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指导组织戏曲表演艺术家及音乐演奏家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适合学生观看的戏曲艺术作品,走进曲江二小、西一路小学、第二十六中等学校,为师生呈现经典传统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指导红色题材现代戏创作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和光荣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是无数先烈舍生忘死、追求真理、为人民谋幸福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引领和力量源泉。反映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艰难历程的秦腔现代戏《根据地》,已由渭南市秦腔剧团完成创排。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