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农村经营服务站

榆林市榆阳区农村经营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2-05-05 15:24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农村经营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和管理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管理农村经济政策宣传
住所 榆阳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白治飞
开办资金 147.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4.96万元 282.3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发生。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按照“三个一”的工作思路,讲好一堂课,开好一个会,签好一个字,全面深入核查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规范完善,健全制度。通过“回头看”,全区林地增加2.6万亩,耕地减少1876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加1677人。南部山区耕地经营权入股达到54.6万亩,占比达到97.2%,北部草滩区纳入改革林地达到412万亩,占比达到95.4%。城中城郊经营性资改革达到17.49亿元,增加3.6亿元,占比达到47.6%。253个村支部书记通过合法程序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榆阳区坚持产权改革与产业发展一起抓,激活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南部山区整村整组流转土地经营权,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山地林果、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使20多万亩效益低下、濒临撂荒的耕地焕发生机。北部草滩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一户一田”流转整合44万亩,惠及3.4万农户,增加耕地近2万亩,从“绺绺田”到“整装田”,土地流转价格从之前的200-300元/亩到现在600-800元/亩,最高的达到1200元/亩。在城中村、城郊村推进集体经济公司化、基层治理社区化,实现土地征收后集体经济的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截至11月底,2021年全区村集体收入达到5.15亿元,其中5万元以上达到244个村,占比77%;10万元以上达到195个,占比61.5%;100万元以上达到63个,占比19.9%。确定鱼河峁镇冯茶庄村等10个村为土地经营权入股示范村,共有3.16万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累计收入502.85万元。镇级集体经济示范镇鱼河峁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拥有养猪场4座,2021年出栏984头,收入31.6万元。12月中旬对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等级评定,A级244个、占比56.35%,B级158个、占比36.49%,C级31个、占比7.16%,较上一年度A级增加5%、B级减少3%、C级减少2%。三是农村产权交易及抵押贷款。2021年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10笔,面积4.3万亩,其中区级11笔,发放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11本、2.7万亩,评估农村产权1415万元,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310.2万元。(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一是持续开展土地确权尾留工作。对南部42.3万亩耕地确权和北部的1万亩进行勘误,完善证书688本,提交数据库更新汇交2次,完成剩余22万张土地确权档案数字化加工。二是强化土地矛盾调解。建立健全区级仲裁、乡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聘用法律顾问和20余名仲裁员,将调解工作纳入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范围,村级成立纠纷调解小组。21年完成了镇川镇庙湾村村民土地权属鉴定、小壕兔乡史不扣村等4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等调处仲裁工作。(三)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建立“区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宅基地管理机制,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一是成立宅基地管理专班。抽调16名业务骨干,成立专班,先后在云南昆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市高陵区等地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干部业务素质能力,深入乡镇村组,开展政策宣讲,发放宅基地政策资料1万余份,专题培训会20余场。二是开展宅基地审批管理。为21个涉农乡镇配备农村宅基地宗地数据采集仪器,对全区19个乡镇19个村4387户农村宅基地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区级层面出台了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积极协调对接国土、林业部门,规范宅基地审批流程,2021年全区共审批507宗109600平方米。三是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2020年确定我区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等6个村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村。2021年通过摸底,对镇川朱寨村等5个村的闲置宅基地进行了盘活利用,通过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发展等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丰富了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效果显著。(四)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一是“三资”管理工作。2020年我区被确定为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应用试点区,为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管理,对全区21个乡镇及涉农办事处配备了查询机、扫描仪、系统录入电脑、打证机各一套,并对各乡镇农经站负责人,“三资”管理平台操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共计80多人次。11月底21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完成“三资”数据录入,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全部实现了乡镇代管监管,推动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二是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全面完成了2020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达到100.34亿元,较上年度增加9.5亿元。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村集体财务管理,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317个行政村和43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进行全面审计,审计中发现,会计科目设置不全、白条抵库、往来长期挂账等四类82条问题、违规违纪问题线索9个,涉及金额22.6万元。(五)驻村帮扶工作1、选派业务骨干驻村。根据乡村振兴要求,我单位选派3名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到上盐湾镇新庄则村驻村帮扶。2、建立帮扶工作机制。我单位把帮扶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情户情、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具体困难等,制定帮扶措施,落实产业发展。3、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扶贫与扶志、日常帮助和临时救济、物质帮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实际困难,实行点对点、面对面结对帮扶,中秋节慰问、冬季送温暖、清扫卫生、政策宣传等方式,为脱贫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购买本村农户红葱、小米等农产品,涉及金额1万余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是榆阳区遵循“三权分置”,总结“三变经验”,推开“三条路径”,促进“三产融合”,形成百村示范、整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好局面,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写入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二是在全市率先完成土地确权档案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有效保护、快速检索、信息共享,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兄弟县市区的多次观摩学习,榆阳区农经站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评为全省农经工作绩效考评优秀单位。三是榆阳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实现乡镇监管代管;43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数据全部纳入系统管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随时了解财务收支和资产增减,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进行日常监管,实现了财务收支的阳光化、项目实施的透明化、集体事务公开化;此项工作走到了全市前列。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处于起步阶段,村集体家底薄,发展不平衡问题尚未解决,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任重道远。二是宅基地审批管理还不够规范,存在一定数量的违规违法建筑,需进一步明确农村宅基地日常巡查管护、违法违建查处的职责和范围。三是土地确权中仍存在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成员地块遗漏、四至不清等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化解。四是乡镇农经站虽都成立并挂牌,但在履职尽责和工作配合方面还有待欠缺。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农村土地管理方面。继续做好南部乡镇42.3万亩耕地的确权勘误工作。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做好全区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二)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南部山区加大整组整村土地流转力度,集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北部草滩区逐步探索“一组一田”板块联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城中城郊村进一步发挥资金、资产优势,扩大实体经济投资,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指导乡镇产权交易服务站积极开展业务,对接金融机构,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提质扩面。(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指导做好“三资”平台管理后期的数据录入工作,持续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操作人员及财务人员专题培训和2021年度清产核资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写入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单位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评为全省农村工作绩效考评优秀单位;我单位高歌同志被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评为全省农经工作绩效考评优秀个人;我单位被榆林市合作经济与改革指导中心评为全市合作经济与改革指导工作优秀单位我单位白国胜同志被榆林市合作经济与改革指导中心评为全市合作经济与改革指导工作优秀个人。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