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就业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劳动者和企业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保障。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企业发展人力资源要素保障;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就失业登记管理和就业动态监测分析;信息化建设;就业创业培训;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便民服务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冯小卫 | |
开办资金 | 797.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45.95万元 | 172.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就业促进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1.扩岗位提技能,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一是组织人力资源企业下基层送就业。开展“社区工厂招工服务专项活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促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就业服务赶大集”系列活动,送岗位进村入户。二是持续通过“铜川就业”抖音号开展线上带岗。累计发布视频512条,累计开展直播带岗136场,累计播报2028家企业4.8万个岗位信息。三是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年内开展技能培训1.75万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921人次,切实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2.建平台优环境,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持续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创业大街孵化功能。创业担保贷款实现了全业务网上经办和反担保面全覆盖,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2亿元。2021年11月,组织参加在吉林长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获得组委会颁发的“城市创业优秀展示项目”奖。表彰2020年度10大创业明星,组织30名创业者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班。先后采访报道30余名遍及各行业的创业者创业事迹及带动就业成效,营造出全社会鼓励创业的浓厚氛围。3.保规模促增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按照省上“三个不低于”(务工人数不低于去年;公益岗位数量不低于去年;劳动力技能培训数量不低于去年)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总体要求,成立市人社局“乡村振兴人社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工作2个推进小组,持续做好巩固衔接。4.出政策引投资,推动社区工厂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财政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社区工厂安装清洁取暖设备奖补政策的通知》,有效解决制约社区工厂持续发展的冬季取暖问题,申请357万元取暖设备奖补资金;2021年共为40家社区工厂落实各项补助补贴866.66万元。二是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成立了箱包、假发两个社区工厂招商专班,分别赴上海、泉州、许昌等地开展招商引资。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第五届丝博会和上门招商等,高质高效完成了社区工厂招商引资任务。6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20年度铜川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社区工厂112家,吸纳带动就业3656人次。5.优平台扩阵地,就业宣传多点发力。优化“铜川云就业”微信公众号,多形式、立体化落实就业宣传。累计发布岗位信息、就业政策、工作动态等各类信息910余条。充分发挥合作平台的宣传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推介就业创业服务。在铜川电视台制播“铜川就业第一线”栏目21期;在20余家媒体、网络平台全方位发布各类就业宣传信息1200余篇次,其中:国家级官方媒体发布46篇次,省级官方媒体发布63篇次。铜川日报发布35篇。新增阳光广场LED屏宣传平台,有效增强了就业宣传的直观性及针对性。二、工作完成情况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350人,完成省上任务8800人的117.61%,完成市上任务10000人的103.5%;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207人,完成省上任务4000人的130.1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96人,完成省上任务1500人的126.4%;城镇登记失业率3.23%,低于省控指标1.27个百分点,低于市控指标0.77个百分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亿元的133.34%;组织技能培训17561人,完成1.5万人任务的117.07%;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921人,完成2000人目标任务的19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8万人,完成5万人任务的137.6%;新建社区工厂52家,完成50家新建任务的104%;新建创业孵化基地22家,完成20家建设任务的110%;新建标准化创业中心9家,完成9家建设任务的100%;培育大学生企业14家,完成12家培育任务的116.67%。开发6735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各类就业困难人员。三、存在问题存在问题:2021年全市就业工作依然面临着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压力。依然面临着亟需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顽疾”。四、改进措施1.实施就业扩容提质专项行动。对重点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重点跟进,持续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开展各具特色技能培训。全年培训1.5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00人以上。对现有社区工厂提质增效,新建社区工厂20家,保持120家社区工厂总规模,至少培育一家规模以上社区工厂。2.实施创业促就业专项行动。提升现有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功能。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标准化创业中心管理人员培训。新培育认定创业孵化基地10家。举办第五届创业创新大赛,开展创业明星评选、优秀创业项目展、创业致富带头人提升培训、创业导师专家行等活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提质增效。3.实施优化服务促就业专项行动。规范就业补贴资金发放渠道,对个人就业补贴资金全部通过社保卡发放。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组织进企业、进园区、进乡村,为企业和劳动者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加强对重点企业、行业,失业动态、重点群体就业状况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的监测,加强就业形势研判。五、2022年工作打算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000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000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