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教师进修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区属教师提供各类培训服务。主要承担“国培”、“省培”、“市培”、“区培”任务,做好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 | |
住所 | 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尚永凯 | |
开办资金 | 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万元 | 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教师进修学校.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如下:本年度教师培训仍以承接“国培、省训、市培”为重点,以校本自主培训为互补,想方设法落实完成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培训任务。截止目前,我区教师共参与7项国培项目,总计60人/次,23项省级培训项目,总计70人/次,17项市级培训项目,总计295人/次,城乡共同体培训,150人/次,区级暑期新教师培训96人/次,“送培进校”约300人/次,参训教师累计达971人,参训率为100%,合格率为98%。1、认真遴选对象,落实“国培”“省培”。由于疫情影响,我区承担的“国培”、“省培”任务,项目多、任务重、难度大。承担培训任务的各高校都将现场培训改变为网络培训形式,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一些学员嫌麻烦不愿参加,有的不按时注册学习,有的学习一段时间就掉线了。针对这些情况,进校教师及时跟踪,给培训教师本人打电话询查、督促,多次与参培教师的学校联系,确保培训任务的落实。面对我区各校及幼儿园都存在师资短缺的现实,由区教体局主管领导、人管股及进校领导采取了多种办法,严格按照参训教师条件要求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培训,区进校逐校摸底,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采取了参训学员名单及培训文件直接分配到校到本人的措施,圆满地完成了脱产置换这个难点项目的所有任务。圆满完成了23个项目、220名参训教师的培训任务。2、加强组织督促,完成市级培训。为完成2021年度宝鸡市市级教师培训任务,区进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提醒各校主管领导按时组织本校相关教师培训。全区网络培训、市级集中培训都是统筹规划、学科互补、人数搭配、合理安排,严格按照培训项目参训教师的具体要求,把符合条件的教师选派到指定网站、院校按时进行学习,到目前为止各项培训任务已经安排到位,无如何缺员现象出现。共完成22个项目,295名教师的培训任务。3、搭建广阔平台,强化名师引领。积极承担省级集中培训“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密切配合宝鸡市教育学院,设点设岗做好保障工作,将全市各个学科名师名课堂搬移渭滨区教育大课堂,使我们一线教师深感名师大家风范的教学现状,受益于亲临现场,触动于内心深处,实践于自己课堂。另外,由于我区“省级教学能手”、“省级学科带头人”的不断涌现,区进校积极促成这些名师团队的成立、成长。比如:积极帮助和支持“毛洁语文工作坊”、“安瑛语文工作室”、“赵陶玲英语工作室”、“张肖霞工作室”、“刘新虎工作室”、“党会芳工作坊”等开展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动。11月9日在渭滨中学举办的“核心素养下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启动仪式使我区语文、化学、英语三个学科率先拉开“新高考”研讨的序幕。4、名师骨干送教,挖掘课堂潜力。按照“强化教学质量,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促使区内教师深化课堂改革,实施开展高效课堂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从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采取混合学习培训模式,组织开展了“骨干引领,名师进校”活动。这些“骨干名师工作团”是以我区各级各类名师组成的教师工作团体,是由同一学科领域骨干优秀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通过开展活动,研讨一线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规律的解决方案,然后以此为资源对全区相关学科教师集中进行研讨、答疑解惑式学习培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区教师提升培训质量的新路子,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经过多方努力,现成立小学英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幼儿教育四个工作团队。一年来,工作团队所有成员立足岗位,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在疫情尚未结束的背景下,在暑期举办了2021年新教师培训,在2021年10月上旬举办了拟推荐为省级教学能手的培训。5、以“三大学区”为依托,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区教师进修学校搭建平台,组织开展教师大学区教学培训活动,组成特色鲜明的三个大学区,即:经二路学区、姜谭路学区、清姜路学区。依托三大学区,结合名师工作团培训活动,校校联合,全员参与,统一安排,统一调配,每周一次的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或是名师指导、或是听评课交流,或是教学反思,或是研究课题,积极有效的促进教师的能力提升。6、注重“薄弱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改变“薄弱学科”不被重视和冷落的现状,积极开展初中和小学体育培训活动,上学期共开展区级薄弱学科培训2次,组建区级名师工作团研讨,帮扶,并邀请专家或名师进行集中培训。使“薄弱学科”教师教学能力较快提高,发挥其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本学年度,进校共参与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培训项目47个,参训教师达971人,参训率100%,合格率98%。我们进校开创了“骨干引领,送培进校”的自主性培训模式,2021年组织下校培训活动5次,300多名教师积极踊跃地参加了培训,得到了市、区教育局领导的赞扬和参培教师的好评;渭滨区“省级三级三类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在我们进校组织、带领下,已初具规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培训管理经验方面有待提高,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2、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改进措施:1、提高区进校教师的内涵与素质,使培训工作在形式上、效果上、亲和力上进一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2、积极主动地向沿海及教育发达地区学习,逐渐把教师的被动性培训学习变为教师的自主性学习提升,使全区教师站在教育的前沿、新知识的潮头。3、为了有效的搞好教师培训,我们要提前和学校沟通,让学校领导给参训教师提供方便,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同时将参训教师培训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四、2022年工作计划1、坚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抓好师德师风教育,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弘扬正能量,倡导团结协作、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引导教师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一切从工作需要出发,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做细做实“名师”工作团队项目。“名师”团队建设是渭滨区教育系统亮点工程,是集课堂教学研究、教改实践、教育科研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2022年我们将加强“名师工作团”队伍内部建设,接纳吸收新鲜的血液,定期开展“骨干引领,送培进校”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团”引领作用,扩大名师工作团的覆盖范围,以优化和放大对教师业务成长及我区教师“三级三类”建设的助推作用,努力把我区这个招牌培训项目做大做好做强。3、加快对新课程、新高考的研究培训。2022年秋季开始,陕西省将全面实施新高考,前几年区局曾经组织过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参观学习,了解新高考方案和要求,寻找我们的应对之策。2022年我们要想方设法,广开渠道,尽量多收集我省有关新高考的更多更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各高中校学习研究,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配合局人管股积极争取更多的域外培训机会,组织更多的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走出去学习和接受培训,以便尽快了解和掌握新高考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帮助我们能够从容应对新高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