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地质环境质量监测,专项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服务,地质环境监测人员培训,地质环境监测技术交流。 | |
住所 | 汉台区滨江路汉中市国土资源局院内104室 | |
法定代表人 | 夏春梅 | |
开办资金 | 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国土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3.34万元 | 224.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市先后遭受22轮强降雨,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86起,其中汉台区1起、南郑区7起、城固县2起、洋县3起、西乡县2起、勉县40起、宁强县12起、略阳县3起、镇巴县10起、留坝县2起、佛坪县4起,致1人死亡、1人失联1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800万元,潜在经济损失33339万元;地质灾害险情267处,其中汉台区1处、南郑区16处、城固县14处、洋县16处、西乡县17处、勉县97处、宁强县33处、略阳县15处、镇巴县25处、留坝县13处、佛坪县20处,潜在威胁1200户5309人、5124间房屋,威胁财产49511万元。全市成功预报地质灾害灾情21起,紧急转移1010人,避免人员伤亡共计341人,避免财产损失共计1907万元。及时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请市政府印发执行。组织召开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汛期,结合实际多次召开地质灾害防治视频调度会,坚持每轮降雨前下发通知,针对性的安排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对汛期以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进行全面排查,并落实了防范措施,确保安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今年来,多次与气象部门会商,市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40期,县级发布气象预警3800余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短信60万人次。及时将信息传达至各县、镇、村、单位、群测群防员及受威胁群众,指导县区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针对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严峻形势,9月下旬和10月中旬,由局领导带队,成立多个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县区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利用4.22、5.12、6.25等防灾减灾活动,在重点区域、地段、隐患点等组织开展培训和避险演练。今年全市共开展宣传培训802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3.15万份,参加人员11.04万人;组织开展避险演练783场次,参演人数3.6万人,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避险防灾意识。组织地质灾害平战结合队伍和风险调查评价单位的技术力量,会同镇办、村组开展拉网式汛前排查的同时,重点强化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确保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在抓好隐患点管控的同时,重点对1:5万风险调查评价划定的风险区及省厅下发的6086个风险点,组织技术单位逐一进行了核查,进一步核实风险,落实监测责任,逐步落实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边三撤”等防汛救灾工作制度,及时果断组织撤离。全年共开展排查11981次、巡查18031次、核查7092次,组织撤离受威胁群众32782户80928人,未发生人员伤亡。市级组建了2支应急技术分队,确保发生灾险情后及时做好应急技术支撑。共核查地质灾害灾险情352起,开展应急技术支撑300余次,派出技术人员600余人次,未发生一起次生灾害。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共接收到上指下达或下情上达电话近2800余次,处理灾、险情报告400余次,接收上报传真件650余份,下发传真3100余次。在强降雨中,市地质灾害值班室不定期对各县区、镇办、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值班值守情况进行了抽查,先后抽查800余人次,并将抽查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向各县区通报,限期整改。按照省上部署,率先全面完成2018、2019年度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双清零”目标任务。2020年度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102个,总投资1.391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42个,正在实施项目60个,结算中央资金4404万元。2021年度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80个,总投资1.1267亿元,已完成项目26个,正在实施项目54个,结算中央资金3544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从近年发生的灾险情分析,多数都不属于在册隐患点,且由于我市辖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隐患排查难度较大。受威胁群众对预警信息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管控难,特别是人员回撤难以有效管控。受山区自然地理条件所限,我市一些道路和房屋建设过程中削切坡脚十分常见,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活动显著增加,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不断增多,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已完工的治理项目,因资金审计进度偏慢,导致无法及时完成工程验收。市县财力薄弱,足额落实综防体系配套资金仍存在较大难度改进措施认真组织开展降雪过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工作,加强冬春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大力提升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在建项目监管,加快已完工项目的审计进度,及时组织验收,提高项目验收率。克服困难,抢抓冬春季地灾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全面推进项目实施。严格执行相关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率双提高。四、下一步工作打算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基础业务。做好年度防治方案编制发布,以“三查”为抓手,做好动态更新和维护升级,组织开展演练培训,探索建立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模式,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加强与气象、防汛、应急等部门的合作,完善预报预警体系,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严格落实“四边三撤”制度,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加强平战结合体系建设,做好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实现“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布预警、果断撤离”的地质灾害防范闭环管理模式。健全专群结合网络。落实684处专群结合监测点维护责任,确保正常运行、有效预警。开展150处新建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进一步健全专群结合网络体系。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做好在建项目监管,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完工项目审计、验收,提高项目验收率。做好2022年度项目建设前期,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加沟通协调,加快汉中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力争汛前完成平台建设,汛期实现试运行,建立汉中市地质害智慧防治系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