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汉中市南郑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汉中市南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汉中市南郑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28 09:14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汉中市南郑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妥善解决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困难问题提供社会保障,负责对低保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进行核对及低保申请的复审,承担城乡贫困人口家庭经济状况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等相关业务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西大街24号
法定代表人 唐芬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04万元 7.7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汉中市南郑区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1年度,汉中市南郑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认真执行《陕西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等政策法规,严格遵守各级及本单位制定的人、财、物管理规章,有效地开展了全区的城乡低保工作。今年以来在城乡低保中实行动态调整、分类施保、渐退帮扶、单人保等重点政策,确保了低保对象认定精准,较好地履行了城乡低保管理工作职责。二、按照登记管理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具体业务:(一)政治理论方面:1、抓好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领导班子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把学习理论的过程转化成完善决策举措,指导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加强廉洁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对照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查找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和剖析,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防范意识、自省意识。(二)业务工作方面:1、2021年度城乡低保复审工作。按照汉中市民政局统一安排部署,制定了《汉中市南郑区民政局关于开展2021年度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等困难对象复审排查工作的通知》(南民发〔2021〕24号)等文件,指导各镇(办)、村(居)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全区严格落实所有低保经办人员及村(居)三委近亲属备案登记等制度,简化、细化、优化复审程序。县、镇、村三级分别成立了城乡低保复审工作组,同时区、镇街办两级分别成立了督导组,明确责任、合理分工、解决问题、督促落实。截止目前,保障城市低保1249户2202人,占城市人口的1.1%,累计拨付资金1505.1269万元。保障农村低保10103户18467人,占农业人口的5.2%,累计拨付资金9114.43万元。较去年同期9943户18542人净增1409户2127人。2、加强脱贫攻坚与兜底保障政策有效衔接。我办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脱贫户、弱无劳动力、监测户、边缘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对象排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落实好分类施保、渐退帮扶政策。同时严格落实长期公开公示,今年统一为全区22个镇(街道办)和313村(居)制作了社会救助公示栏,将困难群众和相关社会救助政策进行长期公示,并按月进行更新,有效增加透明度、扩大参与度。截止目前,脱贫户享受农村低保政策7195户13668人,三类人员享受农村低保政策1099户223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556户1138人、边缘易致贫户341户68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02户414人。3、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汉中市南郑区政府办《关于印发汉中市南郑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我们于11月底前将城乡低保审核确认权全部下放至全区22个镇(街道办),并组织各镇办低保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乡镇主要领导、经办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按照“简政放权、权限下移、规范操作、方便群众”的目标要求,通过低保权限下放工作,实现低保审批和监督管理职能有效分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压实了各镇(街道办)在社会救助审批过程中的主体责任,保障对象更加精准,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更便捷服务了困难群众。截止目前,通过权限下放,全区22个镇(街道办)累计审核确认低保对象71户152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4户5人,农村低保对象67户147人。4、利用信息核对手段,精准认定低保对象。定期与市核对中心、区不动产登记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等单位开展核对工作,杜绝“错保”、“漏保”现象发生。截止目前,累计核对8962户19537人,核对反馈疑似信息共444条,核实后取消不符合条件对象79户235人。通过信息核对,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有据可依,救助对象更为精准,救助资金使用效率更高,能够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度。5、广泛宣传,衔接政策。加强兜底保障政策宣传,大力推行智慧救助。加大对“智慧三码”宣传力度,通过走村入户、入户宣讲、手把手通过手机教学、发放政策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群众对“智慧三码”使用率。截止目前,累计发放《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策宣传》、《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学习宣传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宣传》、《汉中市南郑区兜底保障政策宣传单》、“智慧三码”等宣传册37000千余册,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对各类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为打造透明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夯实了基础。通过“码上知晓”政策查询3600多人次;“码上查询”救助对象近4600人次;“码上办理”3975人次,受理3776人次,受理率达到95%。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依法开展城乡低保审批管理、信息核对等工作,全年保障城市低保1249户2202人,占城市人口的1.1%,累计拨付资金1505.1269万元。保障农村低保10103户18467人,占农业人口的5.2%,累计拨付资金9114.43万元。较去年同期9943户18542人净增1409户2127人。广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情况,加大对“智慧三码”宣传力度,发放各类宣传册37000千余册,通过走村入户、入户宣讲、手把手通过手机教学、发放政策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群众对“智慧三码”使用率,不断提高区级民政部门入户调查率,为全区内的困难群众服好务,提高广大群众对低保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四、存在的问题:1、工作的前瞻性不够,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和运用结合不足,学习领会不到位。2、工作开拓创新不够。工作中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和问题存在消极和被动应对,主动查找和解决问题不足。五、改进措施: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救助效率。持续进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和完善提升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及党的有关政策理论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六、下一步工作思路:1、指导各镇(街道办)做好辖区城乡低保审核确认工作。一是加大对各镇(街道办)督导力度,严格把好低保对象界定关、两委会干部评议关、申请材料初审关、入户核查关、公示监督关等各个关卡,认真做好排查摸底、张榜公布、监督管理等环节工作,杜绝“关系保”、“人情保”。二是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对现享受低保人员的档案进行归类,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及成员变化等情况,清理低保户死亡人数、不符合低保政策户,做到“一户一档”,确保资料规范、全面、真实、准确。2、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区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持续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做好系统数据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对家庭出现困难、产生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或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提供针对性地帮扶建议,坚决防止边脱贫、边返贫、边致贫情况发生。3、加大低保工作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中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对群众加大相关政策的宣讲,力争做到家喻户晓;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细致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和咨询,对群众反映和举报的问题,一查到底,同时也要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及党的有关政策理论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