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提高政务水平,监督审批行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业务范围:进驻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进驻部门人员日常考核;重大项目审批牵头协调;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制定和实施行政服务相关管理制度。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65号 | |
法定代表人 | 肖红江 | |
开办资金 | 83.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3.83万元 | 105.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部门进驻。一是采取“一局一策”方式,积极推动事项授权进驻工作。召开专题进驻协调会,面对面研究相关进驻问题,切实做到“应进全进”,不留死角。二是加强与医保、社保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参保登记及缴费核定业务正式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社保费征收“一站式”服务。三是采取线上和线下模拟办理方式对进驻部门的事项运转情况进行抽检和测试,确保当前进驻事项能够真实办理。(二)规范业务流程。一是制定印发了《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业务流程规范(试行)》,依托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大厅排队叫号系统使用,持续规范事项上网、数据过网、监控用网。二是进一步规范部门事项办理流程,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业务办理流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业务办理系统的通知》等文件,组织业务培训会3批次,确保部门进驻窗口能办事、办成事。三是持续收集办事主体、审批人员、窗口人员使用政务服务平台相关意见建议,对平台运行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及适用性调整改造,不断提升平台适用性。(三)优化政务服务。一是制定了《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服装管理规定(试行)》《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工作人员考核实施细则,修订完善工作人员考勤、投诉督查等制度,每月组织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服务质量进行考评,对群众满意度不高、业务能力差的人员进行约谈提醒、退回,确保“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提高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能效。二是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凡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类复印件,中心免费提供复印服务。三是组织开展政务礼仪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政务礼仪素养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助力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四是推行政务服务“不打烊”,全面开展周六、周日延时服务机制,最大限度服务企业和群众。五是设立了“不能办、跑多次、办不好”问题反馈协调窗口,搭建事项办理和投诉建议受理转办平台,帮助企业和群众把“办不成的事”办成、办好,最大限度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四)完善平台建设。一是按照省“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工作专班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对接、新版办件库切换、“秦务员”旗舰店事项布置、网上可办率情况核验、办件质检率提升等重点工作。二是完成了市政务服务网咨询投诉渠道合并相关工作。三是配合市局机关组织开展全市新一轮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指导督促各部门各县区做好政务服务事项的承接和办事指南编制工作,事项梳理完善度位居全省前列。四是配合市智慧局推动市级政务服务网二期升级改造,持续推动政务服务集约化建设,充分整合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五是根据省政府要求,改版政务服务网界面,丰富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新增“一件事一次办”专栏,确保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网与省级政务服务网风格、功能界面保持统一。(五)加大效能监察。一是中心建立了在办事窗口设置评价器、政务服务网设置评价模块、现场发放服务满意度测评卡、对外公开服务电话“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好差评”体系,并与省平台成功对接到位,达到实时推送数据、常态进行评价,变“部门自评”为“大众点评”,倒逼提升服务质量。二是狠抓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监督,采取约谈和函询进行整改。三是加大政务服务督查力度,对各进驻部门事项办理、工作纪律、“好差评”等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切实提高审批质量和服务水平。(六)加强市县联动。一是年初召开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会,切实发挥枢纽作用,引导各县区中心交流工作,商讨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二是结合市委巡察整改方案,深入西乡、勉县、镇巴县进行调研,努力提高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水平。三是按照省政府领导在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调研时的指示要求,督促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指导县区设立“综合窗口”,大幅减少企业群众现场办事等候时间。四是组织7个县区赴榆林市、西安市、西安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调研学习“一网通办”工作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情况,提升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水平。(七)扎实推进“百日攻坚”行动。一是积极与市人社局、住建局等部门沟通衔接自建专网系统与一体化政务平台系统对接相关工作,完成了政务服务平台历史办件数据与新版事项的匹配和核对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平台办件数据和评价数据汇聚量。二是印发了《关于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有关问题整改的函》,指导督促各县区、各部门整改政务服务办事指南要素填报不准确、申请材料附表缺失的问题,确保办事指南符合省级核验需求。三是加大“秦务员”APP和“全省通办”业务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扩大企业和群众知晓度,切实减少申请人跑动次数。四是完成了全市2800余个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核对汇总和镇村延伸梳理员帐号分配工作,进一步完善陕西政务服务网五级架构。五是根据我市数据接口开放共享情况,会同相关部门梳理拟定了100项上线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服务应用清单,并完成了相关服务应用事项的上线注册工作。(八)认真完成专项任务。一是认真组织完成“局长体验审批服务”活动。共体验审批服务事项200余项,在审批服务事项管理、完善服务指南编制、完善便民配套设施、加强审批人员管理、业务信息互联互通等5个方面发现问题146项,已整改132项(现场解决35项),12项属长期整改措施。二是认真组织完成审批人员“同事项不同审批环节相互体验”活动,梳理了13类行政审批事项28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推进企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是完成了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相关提案的答复办理工作。联系协调市级有关部门,梳理制定了15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及服务标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心坚持以企业、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精简办事流程,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幅提高。43个市级部门的173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部门覆盖率为100%。完成了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版,实现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网与省级政务服务网风格、功能界面保持统一;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已成功对接省统一身份实名认证系统,实现了“一次认证,异地通行”,优化了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实现了群众线下办事实名核验,增强了系统安全性。二是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7.8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7.99%,即办事项占比56.50%,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的压缩比77.34%;行政许可事项网办深度占比96.03%,全程网办事项占比82.13%。市级1476项事项实现了“一窗通办”,“一窗通办”率为94.74%。“好差评”总数9498件,非常满意9493件,差评5件,差评回访5件,差评整改5件,满意率达99.94%。三是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梳理公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08个,编制完善了办事指南,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链审批、一次办结”,材料和时限均压缩60%左右,让企业和群众只需“跑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即可办成证照。市本级首批梳理涵盖食品药品经营、住宿餐饮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种植养殖服务等30个高频事项、民生事项,涵盖了医养、教育、旅居等产业。已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及7个分中心部门40个,部门进驻率为100%,全面实现“应进必进”,确保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全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11.65万件,办结11.5万件,办结率达98.69%。各分中心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83.89万件,办结82.49万件,办结率达98.33%。全年编发11期《工作月报》,网上评价非常满意9717件,不满意5件;电话回访企业及个人100人均为满意;收到群众满意度测评卡416张,好评(满意)416张,满意率99.95%。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目前专网审批系统主要部署在省厅或部委一级,各地市办件数据均汇聚至相应层级,基层政府的数据调用权限有限,目前审批服务均离不开专网系统,市县产生的政务服务平台办件数据大部分为二次录入,基层负担极大。改进措施:一是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省上抓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提升。二是进一步规范县区和部门网办事项办事指南、审批流程,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质量和效率。三是大力创新审批服务方式,积极探索“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工作提质、改革提速。四是严格执行“好差评”管理制度,规范窗口服务行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切实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推进“一窗受理”业务流程规范工作,规范事项上网、数据过网、监控用网。二是继续收集整理各部门使用反馈的意见,配合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完善平台现有模块,进一步做好系统对接、信息共享等工作。三是对前期已梳理出的新事项,持续开展范围抽检,不断整改发现问题,实时调整各部门权利事项,确保事项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四是对新梳理的事项继续逐个部门研究会商,解决现存问题,确保网办率达到省定目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